第18章 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2)(2 / 3)

劉汝明到了蕪湖,蔣介石以為不妥,又要他去守安慶,於是所經繁昌、銅陵、青陽又遭了殃,夏威破口大罵:“劉汝明王八羔子,帶的哪號國軍,土匪強盜都不如!”劉汝明反唇相譏:“看你把安徽省治理成什麼樣子了,人都跑光了,連壯丁也難得捉到幾個。”顧祝同要劉汝明第五十五軍駐安慶,六一八軍駐青陽,長江兩岸各1個軍。劉汝明說可以,但有個條件,必須加1個軍番號,不然難以分兵。顧祝同說他2個軍員額尚且不滿,怎麼能夠增番號,劉汝明不聽顧祝同的調度,他把兵團設在青陽,把2個軍的主力都擺在江南,一線置於青陽貴池,安慶由華中的一七四師守備。白崇禧質問國防部:“安慶既劃為第八兵團轄區,為什麼還要一七四師守備?”顧祝同左右為難,報蔣介石,蔣介石大罵道:“娘希匹,劉汝明這個流氓,早該把他槍斃掉!”但是終於沒有槍斃掉,反封京滬杭警備副總司令兼第八兵團司令、安慶段江防司令,並答應待兵員補齊即增加一個番號。劉汝明抓不到那麼多壯丁,蔣介石想給他增加番號,卻把李延年的九十六軍(軍長於兆龍)由浦口調去,插在五十五軍與六十八軍之間。

白崇禧在武漢歎氣:“老蔣隻會防己不會防敵,劉汝明不肯駐北平,於兆龍為什麼不可以駐安慶?”

劉汝明大為不滿:“哼!於兆龍哪裏是配屬給我,明明是監視我。好,我就讓給於兆龍。”劉汝明與曹福林商量一番,拍拍屁股到上海陪姨太太快活去了。劉汝明不是真的要躲到上海享福。皆因青陽消息閉塞,他要在上海觀觀風向,後來看和談希望不大,劉伯承在江北頻頻進攻,又於月初匆匆返回青陽。劉汝明一回青陽就把江北土橋、樅陽、華陽幾個據點放棄,兵力全部退守江南。

駐守安慶的一七四師向上報告:“軍有渡江模樣,安慶勢弧,請示下。”

劉汝明不戰棄江北各點,共夏威對白崇禧說:“死守,撤了算了。”

劉汝明的防區,他擅自丟棄,我們何必為他劉伯承逼退劉汝明而安慶不動,下令陳賡先遣兵團攻占麻城,做出將由團風渡江姿態,左右有些不解。劉伯承亮出謎底:白崇禧正在左右為難,我們幫他一把。然後對陳賡說,你幫過忙之後即揮師東來。

果然,陳賡一占麻城,抵近團風,白崇禧立該下令一七四師西撤,並報國防部:“陳賡犯麻城圍團風,意在策應劉伯承打九江,劉汝明擅自放棄江北,安慶勢危,一七四師不得不有計劃轉移。”劉伯承控製了江北,一切渡江作戰準備工作在國民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順利完成。4月21日夜,劉伯承突然發動進攻。先是炮火準備,劉汝明部還以為仍是例行公事,打幾炮就完了,誰知大炮越打越猛,沒完沒了,官兵情知有異,但被炮火壓製得抬不起頭來。待炮火準備完畢,出來一看,隻見滿江燈火,一片殺聲,無數船隻像箭似的飛奔過來。官兵們不禁目瞪口呆,莫非是神兵天降嗎?

怎麼會一下子發出這麼多大小船隻,紛紛向上請示:“還是打‘巧’字?”是打‘好’字。原來劉汝明放棄北岸據點,曾召集本部高級指揮官麵授機宜:

“共軍可能發動渡江作戰,各位切記靈活機變,一是‘好’字一是‘巧’字。共軍眼下渡江作戰苦於一個‘渡’字,沒有船怎麼渡。但是為了和我們談判,會打一下的,隻要手段不硬,船隻不足,不論鬧騰得多麼凶,都要把他死死頂住,把仗打好,日後和談也有我們一席位置,沒虧吃,這是‘好’字。但是戰場上的事很難說的,劉伯承的鬼點子很多,看情勢要是頂不住,就要實行那個‘巧’字。”巧字就是主動後撤,放棄陣地。劉汝明的用意甚明,一則怕被解放軍窺聽,二則不讓於兆龍知道,九十六軍撤得越晚對自己就越有利。

因為沒能猜透劉伯承的“鬼點子”,變起倉促,各級請示打“好”還是打“巧”時,已經遲了,前沿工事大都被擊毀,火炮陣地陷於癱瘓,通訊工具特別是有線通訊被打亂,上下聯係不上了。

第八兵團2個軍和九十六軍全是一線橫陣,沒有縱深配置,沒有後備應援,打起仗來隻能依靠自己死打硬拚,所以在上下沒有溝通沒有接“巧”字命令之前,盡管前沿損失慘重,防守戰打得卻十分頑強。他們顧不得整修工事,幾乎是在暴露陣地上把各種殺傷火力一股腦潑向江心、灘頭。隻見水花翻騰,船板橫飛,一艘又一艘木船傾斜、翻轉、燃燒、沉沒,一個又一個士兵倒下,翻落江中,但這一切都絲毫不能扼製解放軍的渡江勢頭,在激烈的槍炮聲中,江麵上響起一片壯烈的口號聲,大家高喊:“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