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2)(3 / 3)

“到達對岸就是勝利!”“真英雄真好漢,就在長江南岸見!”喊聲震天,相互鼓舞,彼此聲援,以排山倒海之勢向敵軍壓過去。劉伯承不但做了充分的物質準備,周密地戰術技術準備,更有深入的政治思想動員,廣大官兵有必勝的信念、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前頭的倒下了,後麵的緊跟著上來。

由鄧小平、劉伯承、陳毅、粟裕、譚震林組成的總前委,根據中共中央軍委的指示,已經製定了渡江作戰的實施計劃,戰前一個月,國民黨曾獲劉伯承擬製的渡江戰術原則:“力求在寬大正麵同時渡江情況下,針對敵人的弱點作出突擊的布置,善於組織集中炮火以支援渡江的辦法,使其不遭到敵人艦隊、炮兵,坦克的阻礙,而步兵則在渡江之後,除以一部占領要點,擴大突破地段接應後續部隊登陸外,其餘力乘破竹之勢,放膽向指定地點滲入,挺進貫穿敵人縱深,實行迂回截斷退路而兜殲之。切不可為中途殲敵(或掩護部隊)所抑留。這些殘敵人,應由後梯隊派一部兵力肅清或封鎖之。”

為實行這個戰術原則,陳賡在渡江前即規定渡江之後兵團以下全部用報話機聯係,除幾個重要的單詞密語外,一概使用明語。下麵不放心,害怕首腦機關所在位置暴露,不但危及高級指揮員人身安全,甚至影響整個兵團之勝敗。陳賡說:“在漯河時我就說過,淮海戰役之後,再想打硬仗打打大仗沒機會了,過了江沒有仗打隻有跑路,敵人自身難保,光路惟恐來不及,還顧得上來找我,使用有線電話架線來得及嗎?我警告你們帶長字號的,江南地方大得很咧,可不許把部隊跑散了!”

劉汝明在青陽聽說本區100裏江防線全線崩潰,在蕪湖、南京、江陰等各處先後打響,臉色立刻青了,連著下了三道命令,第一道命令關閉電台,這是為了切斷與京滬杭警備總司令部、南京各部隊的聯係,便於自由行動。第二道命令施行‘巧’字方案,但是電話大多不通,線路被炸斷了。第三道命令兵團直屬分隊以最快速度向浙贛線撤退。參謀長劉傑要求稍候片刻,調1個師與兵團部同行,劉汝明咳了一聲,不耐煩地說:“你忘記了劉伯承那個戰術原則了嗎?現在不患兵單而患不快,快就是勝利,慢了就做俘虜。”一線各營、連大多未接到‘巧’字命令時,有的接到命令時已經被包了“餃子”,夾在中間走不脫了,解放軍登岸以後,遵照劉伯承的戰術原則,隻管把要點要道控製住,掩護大部隊向縱深插過去。湯恩伯獲悉劉汝明撤退後,即於當日打電報給劉,要他“務必堅守江防陣地,阻止共軍渡江”。劉汝明未理。23日到達太平附近時,又接到湯的電報,命該兵團就停止,立即集結所部協同七綏靖區的二十軍,九十九軍繼續向屯溪南逃。

劉汝明率五十五軍到南達屯溪後,召集綏靖區司令部參謀長楊然、副參謀長李誡一等研究繼續南逃的目標。經過一番爭論,決定前往福建漳州。就是因為劉逃得快,所以當時沒有受到損失。劉汝珍率領的六十八軍因行動較緩,在樂平地區受到解放軍的截擊,其一一九師大部被殲,師長張勳亭、參謀長董治良被浮;其二四堿師向上饒以北大山逃竄,最後亦被解放軍包圍,大部被殲,師長閻尚元被俘;該師後來逃至戈陽時,由副軍長王振聲率領起義。

2.2中集團軍中央突破

解放軍中集團軍渡江正麵也是300裏,兵分三路,中間一路是主攻方向,從太陽洲、黑紗洲、白馬洲突破,直撲荻港、蕪湖,殺向二十軍。

二十軍軍長楊幹才,先後隸屬陳震、白崇禧,轉戰豫西、鄂北,後因徐蚌會戰東調,沒有趕上參加戰鬥,在滁縣接應劉峙過了江,先駐龍潭,後調蕪湖,一到蕪湖就參加修江防工事,藉南岸大堤修了許多明碉暗堡,築起無數掩體和火力點,嚴格關卡查檢,不時出擊,多次受到司令張世希嘉獎,湯恩伯視察蕪湖,把駐寧國的一零六軍作為他的預備隊。江麵有“楚雲號”軍艦和炮艦,天空不時有飛機轟炸江北。楊幹才雄心勃勃,一心要守好江防,爭取把一零六軍拿過來,自己便是兵團司令了。

解放軍第三野戰軍比第二野戰軍的裝備好,中集團的火力比西集團強,炮火準備的時間也比西集團長。楊幹才倚恃的江岸大堤工事在一個小時的猛烈炮擊之後大部癱瘓,江中“楚雲號”和幾艘炮艇不曉得什麼時候開走了。解放軍排除了兩大障礙,登船渡江比西集團順利,加上東南風轉成西北風,第一批強渡船隻不到20分鍾便紛紛靠岸了。

楊幹才一麵下命令頂住,一麵向張世希告急,張世希請示湯恩伯。湯恩伯接到安慶、蕪湖段急報,京滬段卻異常平靜,心裏犯了嘀咕,難道真的讓蔡文治言中了,共軍避開京滬上遊打迂回?

為了加強兩線,阻攔渡江解放軍東來,湯恩伯下令駐句容的九十九軍兼程馳援蕪湖。作戰處長提請改調寧國的一零六軍,湯恩伯不采納,說調九十九軍加強西線,可增加蕪湖段“國軍”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