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3)(2 / 3)

早在1948年11月,江陰要塞內就有了中國共產黨的地下黨員,在華中工委和蘇北兵團的領導下,唐秉琳、唐秉煜、吳廣文三位中共黨員,開始投入了艱難而又充滿危險的“爭取上層”的工作。戴戒光倒是一個可以利用的對象。他老家在蘇北漣水,與唐家是世交。他哥哥與唐秉琳大哥君鄂是同學,戴戒光和君鄂也是同學,戴的弟弟是共產黨員,在初中時又和秉琳同學,彼此都比較熟悉。如果戴能出任要塞司令,對地下黨開展工作將十分有利。因此,中共黨組織籌集了一些資金,送到南京,支持戴戒光競選司令,同時,又通過吳廣文、梅含章的關係,打通了蔣介石侍從室主任俞濟時,把戴戒光的名字排在了送審的簽名的預選單上的第一名。就這樣,戴戒光這個少壯派人物,被蔣介石圈中了。

蔣介石既經圈定,第二步就是麵試。所謂麵試,實際上是察言觀色以儀表取人。戴戒光先把頭發剃光,坐在太陽下把頭皮曬黑,再把黃澄澄的兩顆門牙套子取掉。軍人剃光頭為蔣所好,鑲金牙套子為蔣所惡,戴戒光投其所好,避其所惡,一試而過。在他走馬上任之後,對唐氏兄弟倍加感激,視為“心腹”之人。

戴戒光上台後第一件事,就是充實和加強要塞的實力和火力,籌備成立一個炮兵總台。他這一擴充實力之舉,為引進地下黨員提供了有利時機。借水行舟,機不可失!唐堅華、唐仲衡和唐秉琳、唐秉煜經過研究,即開始了有力的工作。首先動員吳廣文放棄國防部安逸的工作,在征得戴戒光同意後,調要塞當上了守備總隊隊長。又通過吳廣文動員他的黃埔軍軍校的同學和至友在國防部負責要塞業務的唐秉煜也來了,一方麵當了個“掛名”的工兵營長,一方麵按戴戒光的旨意,仍在國防部任職,充當他的上層“耳目”。

這樣的安排,戴戒光自然是欣喜萬分,因為在他看來,身邊都是自己的人。其實,他已被架空了:參謀長、守備總隊長、參謀處長、工兵營工,都是地下黨員和他們誌同道合的戰友。在渡江戰役前夕,總台台長,第一大台長孟懷高,第三中台長毛介平,第二中台長丁佩基,第六中台長吳仲琪,第二大台長傅仲山,工兵營副營長龍汗許、通訊連副長李容、守備第三大隊副大隊長曹炳山等一大批中間力量皆歸心於共產黨,所有炮台的領導權基本上被地下黨所控製。

為了有利於整個渡江作戰,對江陰要塞的策反工作,從1949年3月開始由第三野戰軍第十兵團直接掌握。江陰要塞問題曾上報中央。粟裕副司令員直接派華東局社會部情報科科長王徵明到華中工委,協助搞江陰的策反工作。王徵明和華中公安處一科科長江華,奉命攜帶電台和機要、機務人員,到江陰要塞對岸的靖江江邊,直接掌管要塞的情報處理工作。第十兵團葉飛司令員,韋國清政委專門在兵團司令部接見王徵明,具體指出:要塞地下黨的基本任務是:保持60裏防區,控製三到四個港口,迎接渡江部隊登陸。所謂迎接就是炮不打,槍不響。在方法上“要掌握幾個連長和排長,要利用封建關係掌握士兵。”在領導關係上,明確由王徵明管理,並“對兵團黨委負責”。對王徵明的信賴是有根據的,在著名的濟南戰役中,他具體策反吳化文起義,並取得了巨大成功。此次,他千裏迢迢從山東益都縣經濟南趕赴江陰擔此重任,是二野副司令粟裕親自點名調來的。

4月20日,國民黨南京政府拒絕在和談協議上簽字,國共和平談判宣告徹底破裂。戴戒光接到第一綏靖區司令丁治磐“立即準備作戰”的命令後,即從江陰城內趕到要塞,坐鎮黃山炮台總台指揮所,命令各部隊作好戰鬥準備。入夜,解放軍炮擊江陰對岸的八圩港守軍橋頭陣地,二十一軍一四五師參謀長立即電告要塞炮台長唐秉琳,要求“炮火支援”。唐秉琳即命令黃山炮台全部火力減縮400米火力實施射擊。結果,20日發急連射,炮彈全落在一四五師陣地上,該師師長氣得破口大罵,可唐秉琳沉著地說:“夜間觀察困難,射擊不準確。”

4月21日,夜色茫茫,群星閃爍,揚子江激流滾滾。幾艘木船破浪南行。21日零時剛過,解放軍渡江先頭部隊在長山北麓悄然登陸。長山原屬要塞防區,19日才由二十一軍接防。但由於中共地下黨的精心安排,使二十一軍沒來得及構築工事,防守不嚴,讓出了正麵大片空隙。分工接應的陸德榮及時同先頭部隊取得了聯係後,即率領部隊向長山東西兩頭守軍發起攻擊,很快控製了長山。幾乎與此同時,徐以遜也在肖山登陸點同渡江先頭部隊接上了頭,開始奪取肖山。當戴戒光發現解放軍已經開始渡江,即令唐秉琳開炮射擊。為了穩住戴戒光,避免過早暴露,唐秉琳就用電話命令二中台長丁佩基“執行佯動射擊計劃”。一發發不卸保險、不裝引信的炮彈,開始了漫無目標的射擊。聽了沒有回音的炮聲,戴戒光惱火地罵道:“媽的,這打的是什麼鳥炮?倒像是歡迎解放軍的禮炮。”開始,他還感到有些茫然,但當他找不到自己的貼身衛士,打電話又都打不通時,頓覺事態嚴重,即走進指揮所,悻悻地坐床頭,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