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咖啡!咖啡能消除偉人的煩惱,咖啡能將迷途者導回正途。咖啡是真主子民之飲,咖啡是渴望智慧者的甘露,……當別人向你呈上精美咖啡時,憂愁瞬間消失殆盡,咖啡能融入你的情緒,使你保持活力,如果你還有何懷疑,請看那些喝著咖啡的美人兒。咖啡是真主所賜,咖啡是健康之飲,無論是誰,隻要見識過精致的咖啡杯,就再也看不上酒杯。咖啡是承載無上榮耀的佳釀,顏色象征著純潔,理性證明著真實,喝咖啡吧,充滿自信!”——傳說中穆罕默德兒子所寫的咖啡讚美詩咖啡是伊斯蘭教的寵兒
正是由於伊斯蘭教聖經《古蘭經》中嚴禁喝酒,使得阿拉伯人被迫去尋找酒的替代品,轉而去大量消費咖啡,後來一直發展到“人們打著喝咖啡的幌子,幾乎把所有時間都用來聊天、下棋、跳舞、唱歌,想盡一切辦法來消遣”(一位阿拉伯學者語)。宗教是促使咖啡在阿拉伯世界廣泛流行,並最終演變為世界性潮流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那麼為什麼咖啡會是那個宗教的幸運兒呢?如果我們對比佛教在我國的興盛史便不難看出些端倪。作為與咖啡齊名的興奮提神飲品,茗茶伴隨著佛教的興起傳播開去,佛教徒是其最初的“鐵杆粉絲”,也是最忠誠的“口碑傳播者”——喝茶使人能夠在宗教活動進行中保持清醒的頭腦,提高效率並不至於褻瀆神明。我曾遊覽少林寺時買到一本“非法出版物”,其中有個野史故事:據說當年達摩祖師麵壁九年悟道後開創禪宗,為了改變麵有菜色的僧侶們精神萎靡不振的狀態,不僅發明了強筋健體的少林武術,讓大家每日習練,更鼓勵僧侶們種茶、製茶、喝茶。於是乎飲茶興起,今天“禪茶一道”的提法也與此多少有關。
咖啡之所以能夠在伊斯蘭世界大行其道,其興奮提神功效同樣要記首功一件——隻有喝著咖啡才能保證信徒們在進行冗長的宗教儀式時具有最佳狀態,並有神奇力量湧入體內的感覺。伊斯蘭教經典中描述了很多先知穆罕默德的神跡,都是在他喝過咖啡後發生的,這就不難理解了。
15世紀中葉以前,咖啡主要隻是伊斯蘭僧侶和醫生的特殊飲品。前者在虔誠信仰中接觸咖啡,將其當作宗教儀式中的興奮劑;後者將其用來治療消化不良等各種疾病。十多年前我曾經看過一則消息,說上海有個無證行醫的郎中專治婦科疑難雜症騙取錢財,他將濃黑的苦咖啡當作治療某些婦科病的“靈丹妙藥”。當時看過這則消息不過嗤之以鼻。後來自己從事咖啡事業,翻閱資料時發現,早在17世紀咖啡確實是治療婦女停經、痛經、月經不調等疾病的良藥,不由唏噓不已,感歎“沒見識真可怕”。
走下神壇的咖啡
作為神聖的特殊飲品,咖啡的來曆和工藝被出於宗教考慮而長期保密,其底細不為世俗所知。直到1454年,一位著名的伊斯蘭宗教人士出於感恩,將咖啡這種帶有宗教神秘色彩的飲品公之於眾,咖啡逐漸轉變為伊斯蘭教地區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的大眾流行飲品。還有一個野史說法認為:1405~1433年,明朝派出的鄭和艦隊下西洋,其間數次到達飲用咖啡的阿拉伯世界。伊斯蘭信徒們發現中國人飲茶如喝水,毫無神秘感,茗茶更同樣具備興奮提神效果,這促使咖啡也很快走下了神壇,進入世俗生活。此外,中國人喝茶的瓷杯造型對於後世咖啡杯的基本樣式固定下來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數十年後,兩位敘利亞人在麥加開設了阿拉伯地區最早的咖啡館——卡奈咖啡屋(Qahveh Khaneh)。在這家咖啡館裏,或抽水煙或下棋或閑聊天的男人們三三兩兩,有人喝咖啡,還有人喝茶,充滿果香的煙料化為煙霧從銅質煙壺中嫋嫋升起,與水煙壺中的咕嚕聲以及咖啡的啜飲聲相映成趣,牆壁上裝飾性宗教繪畫隨處可見,講述各種宗教故事的長者們被大家簇擁……無不體現了濃重的伊斯蘭文化風情。
但是咖啡在伊斯蘭世界的傳播也並非一帆風順,尤其是三教九流的人們喜歡聚集在咖啡館裏,不僅減少了去清真寺做禮拜的次數,越喝越興奮的特性,注定讓咖啡館成為議論朝政、宣泄不滿、煽動民眾的場所,引起當政者高度警惕不難想見。但是任由執政者如何下令禁止咖啡,咖啡已如暗夜滋生的情愫難以遏製,幾番角力,幾度興衰,16世紀末期,咖啡已成為整個阿拉伯地區最基本的生活習俗,再也不可能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