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 奧斯曼土耳其與咖啡(2 / 2)

咖啡通向歐洲的起點站

1554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首都伊斯坦布爾出現了第一家咖啡館——卡內斯咖啡屋。卡內斯咖啡屋不僅提供咖啡,還采用豪華裝修來吸引顧客。果然此舉引起了咖啡消費的熱潮,不少跟風者競相開店。因為有不少文化知識較高的人士光顧咖啡館並高談闊論,咖啡館被稱作“智慧學院”,現代意義上的咖啡館就此出現,伊斯坦布爾更被稱作是“咖啡通向歐洲的起點站”。

其實進入16世紀時,土耳其人就不斷對繼承自阿拉伯的咖啡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比如說阿拉伯人並不格外看重咖啡種子——咖啡豆,還常常取用咖啡果肉而舍棄內裏的咖啡豆。土耳其人則不然,他們顯然將興趣點集中在咖啡豆上,曬幹、烘烤、研磨、煮熬、飲用……樂在其中。16~17世紀這二百年間,現代意義上的咖啡文化誕生於土耳其,第一批現代意義上的咖啡館誕生於土耳其,第一個咖啡品鑒的技術流派——土耳其式咖啡(我習慣稱作古典式咖啡流派)也就此誕生。雖然今日這一流派早在曆史塵封中逐漸淡漠,但其豐厚的文化內涵依然為人稱道。

同樣在此期間,土耳其對於向歐洲傳播咖啡文化立下了赫赫功勞。舉個例子,很多學員會好奇咖啡一詞的確切來源。其實,土耳其語中對於咖啡的發音kahwe正是後來歐洲人稱呼咖啡的演變之源——威尼斯商人將其改稱為意大利語caffe,法國人將其改稱為cafe,德國人將其改稱為kaffee,捷克人則改稱為Kava,希臘人改稱為Kafes,英國人改稱為coffee。

1659年,土耳其派遣龐大代表團出訪日耳曼民族神聖羅馬帝國(第一帝國),禮物中就包括咖啡和咖啡師。我們經常說土耳其是咖啡不折不扣的“頭號貴人”,這也算是理由之一。

1669年7月,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第一次在凡爾賽宮接見奧斯曼土耳其大使,卻因傲慢舉動而令會談不歡而散。回到巴黎的土耳其大使心有不甘,開始營造舒適的宅邸並麵向法國貴族展開土耳其式外交,咖啡便是其“撒手鐧”。1669年12月,路易十四第二次在凡爾賽宮接見大使,並要求他表演一次土耳其式咖啡禮儀。這一事件也讓咖啡成為巴黎上層社會流行的社交活動,一時效仿者如雲。我們愛好者或從業者在學習咖啡文化時,不應隻注重了解具體史料,而應把握咖啡所蘊含的那種開放、學習、溝通、融合的精神和氣質——咖啡是一種不斷接納和包容的國際化產物,大膽創新本身便是對咖啡與咖啡館文化最好的繼承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