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性裏似乎對熱鬧有著一種本能的恐懼感,說不上是不是回避,但在熱鬧的場景裏總是掃別人的興,時間一長,也就敬而遠之了。現在想起來,一個人躲在角落裏看閑書,太陽落山都不知道,更不知道父母巳經滿村找得都要瘋了。想想兒時的經曆,對自己現在能安靜地讀書寫字,真的很滿足。很年輕的那會,一襲青衫、一隻禿筆、一卷殘書的夢想激勵著自己要努力成為大家。而今,當韶華褪盡、青澀不再的時候,就想那麼隨意地看點什麼,隨意地寫點什麼,也沒有什麼理由,因之喜歡所以喜歡吧。
自己似乎總是不務正業,上學的時候,所有的功課都是課外讀物,總是在情勢的逼迫下不得已而學習。工作了,對業務的學習和鑽研依然如此,每每自我總結時,當寫上什麼認真學習理論和業務知識等類的話似乎會臉紅。或許自己就是個胸無大誌的人讀書一直沒有什麼明確的目標,隨著年齡的增長,心境的轉變,讀的內容和重點也在改變,但一直都隨心性而讀。很喜歡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可當看到路遙在寫完這部書後的第一個動作竟是狠狠地把筆扔掉,然後放聲大哭時,才知道其實以寫作為生真的很可怕。所以路遙去的時候,自己很想為這個師長寫幾句話,但沒有。我知道自己的散漫是無法得到他認可的。
前幾年參加過一個筆會,有人問我讀了多少經典,說了一連串的外國名著,我總是臉紅不答,似乎古龍、金庸自己也知道是不能給這些以文為生的人說。而當有人問我最近看什麼時,我就幹脆走開,我總不能說,我到現在還因一本連環畫和八歲的女兒用錘子剪刀布來決鬥?想想也是,自己不但無頭懸梁錐刺股的精神,而且連高雅、嚴肅也不怎麼沾邊。
讀《天龍八部》,最喜歡那個調皮、任性甚至是毒辣的阿紫,小女來到這個世間,她的第一個名字就叫阿紫,不過在愛人的強烈抗議下已經改了。夜深人靜時讀古龍,也就在詩意而有著無比遐想空間的世界裏體味白衣飄飄的脫俗之氣。而因為讀過梁曉聲寫他在北影對那個“冬子”一響亮耳光的文章,我就沒理由地喜歡他的文字。張承誌的冷峻史鐵生的天天和死神朋友般的親切對話,都使我更喜歡他們的文字。而偶爾讀一讀《金剛經》,翻一翻《鬼穀子》也似乎有洞開心門之感。
走到今天,因為有著一份平常而又穩定的工作,也就沒什麼危機感可言,讀書也就更加的懶散而隨意了。在很多的時候能夠麵對一杯粗茶,點上一根糙煙,捧上一本閑書,自己真的就很充實而愉快。曾因工作關係去過俄羅斯,看到在每一輛公交車裏、地鐵座上都是安詳讀書的人。之所以用“安詳”這個詞是我覺得他們的讀書真的跟實用、功利無關。最近國民的讀書少和不讀書引起了各界的高度關注,有說書貴的,有說因為浮躁、壓力沒時間和沒心境讀的等等。麵對討論,我就一笑而過。一個民族整體素質的提升如果沒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為支撐是不可能的。但問題是,你要人讀什麼或為什麼而讀。似乎我們還不具備或者說喪失了相應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