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我的文革歲月——大風大浪(1 / 2)

在潘橋大隊四清補課結束以後,王局長回去了。我接任了建築隊會計之職。不過我不明白的是前任會計為什麼要去職回隊。他原先曾是北蔡區大名鼎鼎的鄔文書,寫得一手好字,是掌握過區政府銅鑄大印之人,上山下鄉運動中被精簡到農村老家。沒聽說他犯過什麼錯,到底為什麼,他不說我也不好問,隻是聽到背後議論,說他曆史有問題,可他還是個共產黨員呀!原先我和他在一個辦公室時,上麵要我回隊勞動,他見我的一臉苦惱相,曾同情過我,可現在輪到他了。我麵對現實,思緒萬千,卻無言可表……

一九六六年**********開始,首都的大中院校紅衛兵到全國各地大串聯。說是來煽風點火,要炮轟市委,火燒市政府,SH的人民廣場人山人海,到了晚上有搭台演講的,有圍圈辯論的,大字報到處可見,熱鬧非凡。我也去軋過鬧猛。當然花木公社也不例外,運動搞得熱火朝天。開始是按中央十六條規定,各大隊各單位經過大民主選舉產生****小組或****委員會。在建築隊大民主選舉中我以高票當選,成為建築隊****委員會的核心人員。建築隊職工將近五百,開起會來要借用公社禮堂,聲勢很大。建築隊的支部書記和正副隊長,當屬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都要經過批判鬥爭逐個過堂。也許是****組織衝擊的力度不夠大,說是保皇的,所以在造反有理的口號下,各項各業都自發的成立了造反隊。****組織形同虛設,由造反隊取而代之。造反派都是氣勢洶洶的,他們批評當權派往往是朝死裏整,掛牌子,火箭式,罰跪打罵等什麼都有。花木公社是紅衛軍和臨時工下放工人兩個造反司令都掌握著天下。公社當權派你全部靠邊站,每天接受批判鬥爭,他們早已失去當領導幹部時的風采。見到造反派像老鼠見到貓似的。這兩個造反組織的人員,他們對自己曾在部隊當過兵,在大城市工廠做過工而重新回到農村有諸多不滿,就遷怒於當權派,他們對中央號召“抓革命”“促生產”置之不理,照常我行我素。我是嘴上不說,心理是一百個看不慣。所以當有人提出撤銷****組織時,我卻別出心思提出“****也是造反”的觀點,得到大家讚同。於是我起草了一份“****也是造反”的******,立即得到全公社****組織的響應。於是決定在花木中心校商討大事,想不到的是農村紅衛兵組織和農民造反隊,還有公社機關造反隊的幾個主要頭頭都赴會表示支持。會上我提議成立大聯合組織,取名為“花木公社文化革命紅色造反聯絡站”,簡稱“紅聯站”。大家都喜歡這名稱,被一致通過。同仁們要推舉我當站長,我自知無此能量擔當大任,故堅決推辭。並力薦機關造反隊的隊長,我覺得由他領導“紅聯站”會更有利於開展工作。雖有不同聲音,由於我的力爭還是獲得通過。農村紅衛兵的一個司令和我分別擔任了副站長。從此“紅聯站”成為花木地區革命造反的一支重要力量,逐步逐步取得了掌握整個花木公社**********運動的主動權,為當權派們重新站出來“抓革命”“促生產”有了可靠的組織保證。當然在這****年代風平浪靜是不可能的,總是有那麼一些人唯恐天下不亂,要搞亂花木。曾發生多次衝擊,甚至要砸爛“紅聯站”。由於“紅聯站”的群眾基礎和影響力,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大字報大辯論,使能重新統一認識,統一思想,達到安定團結。那時間我的隻能就是掌握大方向,團結大多數,一切為了維持穩定,跟著運動的主流民意奔跑。隨著時間的推移,終於使花木公社具備老中青三結合的臨時權利機構——革命委員會的條件,經過反複醞釀協商達成了革命委員會設委員四十名,常委九名,常委中名額分配,黨政幹部四名,武裝部長和民兵代表二名,群眾組織代表三名,“紅聯站”三個站長都進入了常委領導班子。經川S縣革命委員會的批文正式下達後,花木公社革命委員會正式開始運行,原黨委書記被上麵指定為召集人。有次委員會開會議到征兵事項,文件中提到台灣關係的規定:凡係平民百姓的子女和親屬同樣可以參軍,這一條對我震動特別大,我是第一次知道內部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