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之中,看著那藍袍老翁,易銘腦中思緒萬千。
這事雖驚異,但還在迷惘中的他,卻比平時多了幾分冷靜,試探道:“您是神仙還妖怪?”老翁莞爾一笑,道:“除了神魔鬼怪,就不能是人麼?”
易銘疑惑不解,道:“您是人?”
老翁不答反問:“小娃娃,晝夜將替,你為何會獨自在山中行走?”
見過老翁的神異,易銘不敢隱瞞,如實答道:“昨日我上山采藥,不慎墜崖,今日醒來,卻找不著回村的路了。”
老翁麵帶笑容,又問:“你的父母知遒此事嗎?”
易銘臉色一黯,苦笑道:“我的父母?自打半年前被村中藥師救醒,回憶便如宣紙一般,父母是誰都不知道。”
“那你願意隨我修道嗎?”知曉易銘的身世後,老翁關切問道。
易銘可不是傻子,雖然不知道修道是什麼,可老翁這般奇人,定有諸多神通,這等好事,豈有可拒之理?於是當即跪下,朝著老翁連嗑三個響頭,喜道:“師傅在上,請受徒兒一拜。”
老翁對此,卻搖頭歎道:“吾等修道之人,不必在意這等禮數,你先起來吧。”說罷,易銘又被那股柔和的力量托起。
頓丁頓,老翁又問道:“你叫什麼名字?”
“易銘。”驚魂未定的易銘,看著明珠,心不在焉道。
老翁接著問道:“你知道我們修道之人追求的是什麼嗎?”
易銘皺著眉頭,思索了下,道:“修道應該是為了成仙,以求長生不老。”
老翁歎了口氣,感慨道:“我從前同你想得一樣,以為修道隻是為了長生不老,卻不知修道之人,隻要結成道胎元嬰,若無意外,便可長生不死。我等追求的,不過是道。”
易銘睜大雙眼,道:“難怪,難怪人們說“得道成仙”,原來是先“得道”,後“成仙”呀!”
老翁哈哈一笑,一副儒子可教的模樣,道:“誠也。仙,不過是德行的體現,是道途中眾多腳印裏的一個。”
老翁的話,聽得易銘一頭霧水,不知所雲。
看見易銘的模樣,老翁並未著急,拂手道:“徒兒.今日就到此為止吧。你先休息一夜,明日我再傳你《太霄寶錄》。”
清晨。
剛醒來的易銘,隻覺全身舒暢,精神飽滿。說來也奇怪,昨日剛躺上石床,滿頭疑慮竟在片刻間煙消雲散,接著睡意來襲,不一會兒,便睡著了。
看著在蒲團上一動不動的師傅,他不禁納悶,自己的師傅為何會一直盤坐?難不成是個殘廢?不對啊!像他這等奇人,怎麼會是殘廢呢?
還在胡思亂想的易銘,卻見老翁睜開雙目,嘴角一翹,笑道:“徒兒,既然你已醒來,今日我便引你入道。”
易銘立刻端身坐正,凝神細聽。
老翁儼然道:“修道之人,參悟無窮大道,力求天人合一。如莊子所雲“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一般,我等若以百年之壽,豈不可笑?修道之人,乃是修煉己身,體悟天道的人。吾等要悟道,也要修煉。”
緩和下語氣,老翁柔聲道:“我等修煉,引動周天靈氣,導入奇經八脈,化為自身精氣,遊走於身體各處,既而脫胎換骨。人身存五行,一榮不盛,一虧不盈,順應五行調和之理,內至圓滿,外親天地,神肉俱興,逍遊九天。”
老翁的話,易銘大致能懂,可要他道來,卻說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