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張獻忠拍桌而起,“立即傳令,所有人馬分軍七路,攻打大佛腦寨,留兩萬人馬給王誌賢,佯攻四方寨,以迷惑敵人。”

張獻忠知道兵貴神速的道理,連夜起兵,開赴大佛腦寨。

天亮後,王誌賢率著王自奇、馬元利、洪正隆、周尚賢四營兵馬,佯裝攻寨。

由於兵馬大大減少,又是佯攻,所以進攻並不猛烈。守衛山寨的羅為義,以為大西兵缺糧,又連連戰敗,已打算退兵了,並不在意,反倒與寨民們商議起如何慶祝勝利的事宜來。

張獻忠率兵到大佛腦寨後,先又故意叫艾能奇再打了敗仗,然後乘著晨霧,七路大軍向大佛腦寨發動了猛攻。

寨民原本就不是大西軍的對手,加上羅為凱的驕傲輕敵,一時間如何能抵擋得住七路大西軍的猛攻。艾能奇一路奇兵,首先從長溝攻大佛腦寨,放起火來,隨後殺入寨中。

大佛腦寨頓時大亂,羅為凱尚不知發生了什麼事,被闖入寨中的艾能奇一刀砍死。艾能奇命士兵把羅為愷的腦袋割下來,用長槍挑著,在寨內大聲呼喊:“羅為愷人頭在此!”

刹時,寨民紛紛攀岩壁逃走,六道寨門皆潰散。大西軍潮水般湧人了寨內。

張獻忠望著寨內堆滿糧食的倉囤,笑歪了臉,仰麵大笑道:“天助我八大王!”

艾能奇請示張獻忠:“父王,所俘寨民,如何處置?”

張獻忠麵罩嚴霜,冷聲道:“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殺,一律殺頭!”

四方寨寨民望見大佛腦寨起火,心中驚疑不定,不知道主寨發生了什麼。這時,從大佛佛腦寨攀岸壁逃出來的寨民,向羅為義稟報道:“寨子已經被大西軍破了,羅寨主被殺,大西軍正挑著他的人頭,往四方寨殺來。”

羅為義心中大駭,不敢再堅守山寨,便率著寨民打開寨門,往山下突圍。

王誌賢望著衝下山來的扶老攜幼的寨民,對王自利、馬元利、洪正隆和周尚賢四位總兵道:“放他們逃生去吧。”

王自利抿了抿嘴道:“王大人,這樣不妥吧?萬歲如果降罪……”

王誌賢毅然地道:“萬歲如果降罪,自有我一人承擔。”

王自利等四營兵馬按兵不動,任憑羅為義一萬多名寨民從眼前逃走。

等寨民逃走後,王誌賢才率兵入了空城,清點糧食,竟有千倉米穀。

張獻忠率兵追到四方寨,見到這麼多糧食,高興之下也沒顧得責罰王誌賢。

張獻忠隨即下令,分兵攻打大金山、小金山、鼓樓山、鳳凰山、火公山、龍角岩等寨。

王誌賢跪伏於地,阻諫道:“萬歲曾出告諭,凡不出兵相助四方寨的各寨,秋毫無犯,又怎能言而無信,出兵攻打他們!”

張獻忠嗬嗬笑道:“對這些山民有什麼信義可講?朕要的是糧食,要的是山寨。你看……”他把一張新繪的地圖,攤在王誌賢麵前,“由這些寨過去,有蟠龍山、大馬山、扶君山、梅子山等寨,直達保寧。朕欲由諸寨節節攻向保寧,先拿了那叛賊劉進忠,然後再收拾那清韃子肅親王豪格。朕要讓天下漢民都知道,究竟是咱老張行,還是那老李行?”

王誌賢還想說什麼,張獻忠卻不容許他再說話,下旨道:“各路兵馬立即出發,王誌賢你自帶一萬兵馬,去攻打鳳凰山。破寨後,各路兵馬均在鳳凰山下的多寶寺會合。”

不到半月,各寨均已攻破,四路人馬皆到多寶寺。劉文秀和艾能奇也押運糧食到此。

此時,張獻忠已是雄心勃勃,決定在鳳凰山休整幾日,再出兵保寧,進而向清軍挑戰。他認為糧食問題已經解決,大西軍有能力與清軍對抗了。他選定叛賊劉進忠,作為開刀的對象。

劉進忠,字虎山,陝西漢中人,原是大西軍騎營都督,因他的一名部將叛變降了南明,張獻忠要處罰他,他便率部倉皇出逃。他先投靠明將曾英,後又與搖黃十三家中的袁韜合營,自稱親天王,十月間又向清廷肅親王豪格投降。艾能奇奉命前去保寧討伐,結果被他打敗。張獻忠對此人恨之入骨。

張獻忠要誅殺劉進忠,沒想到劉進忠此也在打張獻忠的主意。他明白若不借清軍的力量,除掉張獻忠,日後張獻忠決不會饒過他。他到漢中後,勸說豪格率兵十萬入川,駐兵保寧。由於蜀道險阻,地形複雜,劉進忠的引路人川,對清軍進兵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豪格即請封劉進忠為總兵。

豪格到保寧後,聞得張獻忠在順慶大造船隻準備東下,為防止張獻忠逃脫,豪格即率大軍開赴順慶。豪格吸取了張獻忠在川內殺人搶掠,盡失民心的教訓,一路上嚴肅軍紀,沿途秋毫無犯,川民紛紛降順。

豪格大軍行到南部地界,聽說張獻忠已離順慶,現去向不明。正在猶豫之時,有四方寨逃出的寨民,得知大佛腦寨內親人全部被張獻忠斬殺,於是向豪格舉報張獻忠所在地西充縣鳳凰山,並自願作為向導。豪格大喜,即命昂幫章京鼇拜,固山額真準塔等將,與劉進忠和吳之茂等降將,率輕兵一萬,火速追往鳳凰山,自己則滿漢大軍隨後出發。

豪格和張獻忠都懂得“兵貴神速”的道理。

鼇拜與劉進忠等人率兵日夜追趕,於十一月二十五日夜裏抵達扶君山下。當夜大霧彌漫,伸手不見五指。鼇拜與劉進忠隻得下令埋鍋做飯,歇息一夜,準備明日再追。其實,此地與多寶寺隻相距八裏,張獻忠就歇在多寶寺中。

殘缺的月亮,蒼白地掛在天空。濃濃的霧,使得本就昏暗的夜,更加暗淡無光。

張獻忠坐在桌旁,凝視著窗外,默默地想著日間的兩樁事。

第一件事是屯墾的事。攻破四方寨和其他寨到底能吃多久?雖然獲得了大量的糧食,山寨差不多都被踏平,明年還有哪個富裕山寨可搶?他被自己問住了。

日間,他曾問王誌賢:“攻鳳凰山寨殺了多少人?”

王誌賢道:“我兵剛到,寨民便已逃走了。其實不殺他們,留住在此耕山種地,以待大軍他日過境時取用,有何不好?殺了山民,把山寨燒為焦土,他日無糧可取,豈不為難?”

當時他沒有說話。隨後,他親率一營禁軍上山,見山上已無一人,農田卻已耕種,豆麥長得正旺。這山坡是一層紅土耕地,夾一層石岩,又一層紅土耕地,呈梯形上升。放眼看去,滿山紅土,豆麥喜人。他想起王誌賢的屯墾建議,這等地裏都有收獲,屯墾大政該是有道理的。媽的!他暗自下定了決心,明年一定要再施屯墾大政,誰敢反對就斬他全家!

第二件事是在山頂泰山廟抽簽的事。他在廟中抽了一支上上簽,命查看簽簿,簿上寫著四句話:“愧無脂畜宴嘉賓,終始歡諧證友情。留得殘民酬一諾,歸來慚煞破軍星。”

他不解其意,請王誌賢解答。王誌賢道:“泰山廟所供的是東嶽之神。陛下投生時,家人過東嶽廟受過享。簽示神意,感謝陛下不殺此方之人,有故人情義。”

他點點頭道:“末句又是什麼意思?”

王誌賢想了想道:“世人傳言李自成乃破軍星投胎,神謂陛下勳業當勝過李自成。”

張獻忠當即大喜,即令王誌賢撰文,誥封此山之神為護國大王,許諾重修廟宇,下令各營不準再殺此方之人,並準備明日上山祭神。

自己的勳業真能勝過李自成?是不是王誌賢在胡謅?媽的!諒他不敢!

他開心地笑了,於是脫衣就寢。

半夜,他又做了個惡夢,夢見被文昌帝君身旁的護神,用箭射中左胸。他從夢中驚醒,胸脯隱隱發痛。

天亮後,張獻忠鄭重其事地淋浴更衣,然後傳令,抬上牛羊祭物,率隊上山祭神,各營人馬皆在山上整隊遙拜神靈。

隊伍從多寶寺出發,行到寨垣營地。王誌賢、汪兆麟、王尚禮及郭尚義、汪萬象等各營將領皆在營地恭候。

營地坪中擺著神座、香案、香燭等應用之物。王誌賢的父親王應龍帶著幾名僧人,侍立在香案兩旁。

這時滿山大霧,空中濃雲密布,一丈之外看不清人影。

張獻忠瞧著久久不散的濃霧,心中惱怒,便下令用寨中的大炮轟天。

王誌賢忙道:“神為天地臣工,祀神不可忤天,千萬不可以炮轟天。”

張獻忠仰麵一陣長笑:“天既認我為真龍天子,何以不助我?天既不助我,我又何必懼天?放炮!”

炮手不敢抗令,隻得把炮口對準天空,“轟隆隆”的放了幾炮。

說也奇怪,放過炮後沒多久,濃霧便開始散開。

張獻忠更是得意了,自以為真是真龍天子,不覺大聲道:“朕要天開,天敢不開?”

說罷,吩咐文武官員向神座行禮,禱祝國運,準備上山頂禮泰山廟。

這位真龍天子殊不知道,正是這幾聲轟天炮響,要了他的命!

鼇拜和劉進忠等人吃過早飯,迅即進兵鳳凰山下,因霧太濃,看不清道路,找不到大西軍的營地。忽然,山裏傳來幾聲炮響,鼇拜等人料定是張獻忠紮營之地,於是放馬率兵向炮響處奔來。片刻間,清兵已衝進了多寶寺。

多寶寺裏駐紮的是艾能奇的兵,士兵們正在整隊遙向山神行禮,沒穿衣甲,也沒帶兵器,忽聽到馬蹄聲傳來,回頭看時,清軍鐵騎兵的戰刀已砍向了頭頂。

大西軍頓時大亂,艾能奇一邊派人向張獻忠告警,一邊回帳揮刀殺出。大霧之中殺聲震天,大西軍因來不及取兵器,死傷甚多,加上又不知清軍來了多少,無心戀戰,紛紛乘霧逃散。艾能奇獨力難撐,也隻得倉慌逃走。

劉進中捉得一士兵,得知張獻忠在山上寨中,便要此士兵引路,向山上殺來。

張獻忠此刻正在寨坪中,向神座行禮,準備起駕登山廟。

忽然,一探子飛馬奔進寨坪,氣喘籲籲地道:“稟萬爺……歲,清兵殺……來了!”

張獻忠神禮被打斷,不覺動怒,厲聲斥喝道:“放屁!你在做夢麼?敢如此誑報,想是找死!拉下馬來,斬了!”

探子滾身下馬,俯伏於地道:“萬歲!小人不敢逛報!”

王誌賢忙道:“這些探馬一向忠實,也許真是清軍鐵騎兵來了,不可不防。”

汪兆麟一旁道:“這就奇怪了。漢中此去千裏,清軍難道是神兵,便知道我軍在此山中?”

張獻忠眸子一睜:“斬!”

侍衛上前,將嚇得話也說不出來的探子按跪在地,揮刀斬了。

張獻忠重新向神座施禮,在默禱國運,第二名探子又飛馬而至:“報——清兵殺來了!”

打斷禱祝國運,張獻忠更怒,二話沒說,即又令將他斬首。

這一次,王誌賢父親王應龍、王尚禮,還有八營將領,都為探子講情。張獻忠這才饒過了探子,命令再探,不準謊報軍情,而後又準備繼續禱祝。

此時,又有劉文秀的親兵飛騎來報:“撫南將軍和定北將軍與清兵交戰,已經敗逃,使小人前來稟報萬歲,快快離開此地!”

張獻忠“噫”了一聲,仍是不肯相信:“難道清兵真的來了?老子就是不信!”

他立即脫掉身上的長袍,抓過一根短矛,騎上棗紅戰馬,帶上一小隊衛士,向寨外奔去。他決心要去看個究竟。

王誌賢和王尚禮率隊,跟著張獻忠往外跑。此時他們還不知道,張獻忠到底想要幹什麼。

張獻忠奔到寨門外的一個小山崗上。這時濃霧漸散,隱見一隊兵馬向山崗奔來。當他看清楚這隊人馬服裝有異,確定是清軍鐵騎兵時,與他隻隔條太陽溪的劉進忠,已認出了他。

仇人相見,分外眼紅。劉進忠高聲發喊:“那騎棗紅馬的就是張獻忠!”

張獻忠正待撥馬回寨,去取甲胃大刀迎敵。鼇拜身旁的清將雅布蘭眼明手快,搶先射出一箭。

張獻忠因未穿戴盔甲,又在慌亂之中,“噗”地一聲,箭從肩下左側射入,直透他心髒。張獻忠頓時翻身落馬,手腳亂蹬了幾下,便不再動彈。

王誌賢和王尚禮忙將張獻忠抬回寨營中,叫太醫搶救。太醫隻是看了一眼,便道:“萬歲已經歸天!”

“萬歲被射死了!萬歲被射死了!”太監發出了尖聲的喊叫。

刹時,山頭各營,一陣大亂。各營軍心動搖,士兵一哄而散。

王尚禮護著王應龍等人,奔上山頂,從泰山廟後越岸逃跑。王誌賢先到寨內屯糧處放火燒了穀倉,這才追至山頂同父親一同逃走。

汪兆麟想逃,但年紀大行動不便,他平時為人奸險,此刻無人幫他。他見到郭尚義、汪萬象、宋官和胡敷等四人尚在寨中,便大聲呼救:“四位總兵同鄉,幫幫我!”

郭尚義和汪萬象三人咕嚕了幾名,走到他身旁。郭尚義道:“你還記得我們是同鄉?”

“當然記得!謝謝……”汪兆麟未說完,便已住了口,兩眼發直地望著郭尚義刺入他胸脯的長劍。

郭尚義四人割下了汪兆麟的人頭,作為進見禮,率部向清軍投降。

鼇拜與劉進忠率兵攻入寨中。寨坪裏郭尚義等人,已率兵跪地相迎。

劉進忠走到張獻忠身旁,狠狠地踢了一腳:“哼,你也有今天!”

他彎下腰,正要割下張獻忠的人頭,突然,張獻忠雙眸猛地一睜,嘴角綻出一絲獰笑。他嚇得“哇”地一聲大叫,扔下刀,退後了好幾步。

此時,山下號角聲聲,豪格大隊人馬到了。

戰鬥很快結束。大西軍因遭意外突襲,毫無準備,雖有十多萬精兵,卻被打得落花流水,死傷將士數萬,損失騾馬一萬二千多匹,糧食十二萬擔,他們的皇上,義軍的統領,綽號“黃虎”與“八大王”的張獻忠被射死了。

肅親王豪格走進寨坪。他麵帶笑容,對今天的戰績,感到非常滿意。他沒想到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一仗就平定了四川。這份戰績比豫親王荊州之戰和平定福建的戰績毫不遜色。

他決定對已被殺怕的川民實行安撫政策。他接受了郭尚義四人的投降,並對降兵一律不殺,願走的也一律放行,並張榜招撫寨民歸山耕種。他的這些措施,對四川的安定起了很大的作用。

他下令割下張獻忠的人頭,回朝廷請功,其無頭屍體則在太陽溪旁埋葬,並為其修了一座大墳,隻是未曾立墓碑。

豪格率軍撤離鳳凰山。他對提著張獻忠人頭的鼇拜,和麵色蒼白的劉進忠道:“這次你倆功勞不小,本王爺一定稟奏朝廷,重加封賞。”

“謝肅親王爺!”兩人同時謝恩。

然而,劉進忠自受張獻忠驚嚇之後,夜夜夢見張獻忠前來索命,不到一月,便突然病發身亡,竟未領到清廷的封賞。

張獻忠死後,埋屍的太陽溪畔,惡木叢生,墳上長滿了毒草,不到一年,溪水也幹涸了。鄉人誤踏著墳邊的一草一石,足上定會生出個老大的惡疔來。每當日落時分,山裏人常見一隻吊晴大蟲在墳上跳躥來往不休。據說,這種凶厲之氣,直至幾百年後的今天,山人仍不敢踏近太陽溪畔,使人聞之毛骨悚然。

張獻忠死了。大西國滅亡了。四川歸入了清廷的版圖。

瘋道人所言沒錯,李自成的剪子斷了。

四十張打鐵,李打鐵

西風刮過山崗腳下的草坪,樹葉隨風旋轉,從山崗上蕭蕭落下。

李自成頭戴竹笠,身著黑色披風,立馬站在崗下的草坪中。他身旁騎馬站著的是李翠微和宋獻策,身後是李宏誌、李禪、李迪及兩千名新招募的新兵。

自從在秀山雲海寺遭到清兵襲擊後,李自成心中總浮著一個疑團:清兵迢迢千裏追至秀山,定事先得到消息,這個給清兵送消息的叛賊究竟是誰?

他離開秀山,繞道鳳凰、麻陽、辰溪、沅陵、桃源,以闖王的旗號招募了兩千新兵。原打算繞過常德,讓李翠微將新兵帶回老營,自己則回夾山。不料剛出桃源,他便發現一隊喬裝了的清兵,悄悄地盯上了他的隊伍。

奇怪!為了迷惑敵人,附近有好幾個“闖王”都在招兵買馬,這支清兵為什麼偏偏盯上了自己?此刻湖南尚在南明和義軍的控製之下,小隊清兵競敢孤軍深入,決非僅僅是膽大。

為了弄明真相,他決定在此攔截這小隊清兵,查明原委。

山崗上的樹林中,一群昏鴉突然驚起,飛入了天空的晚霞裏。

敵人出現了!李自成揮揮手,身後的兩千新兵,在李禪和李迪的率領下,向左右兩側呈扇形展開。

馬蹄聲響,喬裝成漢民商人的納蘭利吉,率著他的兩百人商隊,走出了樹林。

納蘭利吉舉起手,兩百人騎兵靜立在山崗上。

李自成見這架勢,心中明白這是清軍的正規鐵騎兵。

納蘭利吉瞪著獨眼打量著山崗下的李自成,看著李自成身旁飄揚的“闖”字大旗,心中在想:“這人是真闖王,還是假闖王?”

他奉多鐸之命,尾隨鄭四維追至秀山,再轉入湖南與南明常德總兵陳建明聯絡,便盯上了李自成,但他雖撞上了真李自成,心裏卻是沒有底。

李自成壓在竹笠下的臉,布滿冰屑:“這個獨眼清將,是不是高桂英說的,那個射傷她之後又被彩虹彈弓打瞎了右眼,清軍稱為‘神弓’的納蘭利吉?”

一陣大風吹過,地上旋起一團落葉。

納蘭利吉獨眼裏閃著寒芒,手按住了插在馬鞍上的弓箭,暗自思忖:“等會射落這個闖王下馬,就知真假了。”

李自成咬住嘴唇,暗想道:“若真是納蘭利吉,今天定要為高桂英報一箭之仇。”

納蘭利吉按兵不動。他的騎兵人數少,想仗著地勢,等義軍來攻。

李自成也按兵不動。他在等待早埋伏在山崗兩側的士兵,悄悄爬上後山崗,給清兵來個前後夾擊。

雙方對峙,凝重如山。

突然,遠處路上塵土飛揚。夕陽光中,南明常德總兵陳建明的大隊兵馬,向山崗奔來。

納蘭利吉陰惻惻地笑了,呶呶嘴向鐵騎兵發出準備進攻的命令。

李自成因在茅家嘴山溝口,遠處山頭上看到過陳建明與邢飛燕和納蘭利吉勾結的一幕,不覺心裏陡地一震;此清將果然是納蘭利吉!那麼陳建明的兵馬在此出現……”

他未繼續往下想,當機立斷發出命令:“撤!”

一聲令下,兩千義軍轉身便向左側撤退。因有李迪與李禪前後壓陣,雖是新兵隊伍,卻也分左營和後營,依次緊跟,井然不亂。山崗兩側的義軍也撤了下來。

納蘭利吉任義軍撤退,仍未下令進攻,盡管部下勒著馬露出了焦急之色。

他不動,是因為李自成還沒動。他沒在乎這些義軍的新兵,在他的眼裏,這些新兵隻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他在乎的是李自成,不管這個闖王是真是假,今天一定要拿下他。

新兵上了左側的大路。宋獻策頭額滲出了細汗,李翠微也輕聲對李自成道:“爹,該走了!”

李自成驟然撥轉馬頭。就在他撥轉馬頭的時候,納蘭利吉迅即取出弓箭,向李自成射出了兩支連珠箭。

李自成心有戒備,撥馬頭時已撥劍在手,以防納蘭利吉射箭。聽得弓響,感覺到身後的箭風,他長劍一撥,“當”地將射來的箭撥落在地。但是他沒想到,納蘭利吉射出的是連珠箭,撥落第一支箭後,第二支箭隨即向背心射來。他此刻長劍斜垂,要舉起來再撥第二支箭,已是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