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宦官的休沐、退役與遣返(1 / 1)

古代官員一般都享有法定的休假日,宮內宦官作為官員的一部分自然也不能例外,所謂“其疾病休謁洗沐,皆以法令從事。”漢代的這種休假日大致上每五日休假一天,稱為“休沐”。平時入值禁中的中朝官,須到了休沐日方可出宮回家。秦漢時代的宦官能夠娶妻並領養繼子,自然會有私宅。《後漢書·蔡倫傳》記載,宦官蔡倫每到休沐之日,通常都閉門謝客。《酌中誌》也記載明末宦官王進德“清整雅潔,門無俗客。每休沐之暇,即閣戶焚香,彈琴讀書,宛然有儒者風”。

清代的太監管束較嚴,一般不允許擅出宮門,盡管可以告假,但須首領太監限定時刻,逾期不歸,按律治罪。告假的事由有二:一是生病。宮內宦官生病,經查驗明白無誤後,可休假調養,病愈後照舊當差。若病勢較輕,一般在本處休養;病勢沉重者可出宮調養。若突患急症或帶有傳染性的疾病,須知照管理門禁之人,隨時送出宮去。朝廷同時規定,宦官病至一個月以上,即須遞折核減錢糧。二是親族的婚喪主事。清朝規定,宮內太監遇有祖父母或父母出喪等事者,可以告假十二天或十六天;遇有弟兄叔侄婚娶主事,可以告假三天。逾期不歸者,須嚴加責處。在休假期間,太監不得在外閑遊、不得聽戲、不得賭博,而且內務府大臣須派官役暗中偵伺,俟其期滿,再將官役撤回。由此可以看出,清朝對內廷宦官的管束確實是比較嚴的。

古代官員還有致仕製度,一般來說,年齡達到六十歲可以提出致仕,體弱多病者也可以提前致仕。在正常情況下,宦官也可以如同朝中普通官員一樣退休,而且文武官員致仕時所能得到的種種待遇,宦官基本上也能享受。比較常見的,如為子弟乞請恩例、蔭補子弟為官或遷升一官致仕等,宦官都可享受到。宋代宦官劉承規本官景福殿使、新州觀察使,因疾上表求罷,遂以檢校太傅、左驍衛上將軍致仕。清朝康熙年間規定,凡年老體弱或患病的太監,願歸民籍者,聽其自便。若身體孱弱難以歸籍,令禮部收養。每四名給屋一間,每人月給銀五錢、米一斛。

朝廷普通官員致仕後大多都返回原籍,享受天倫之樂,但宮中宦官係自幼遭受閹割之痛,難有家室,且多為貧苦出身,以老弱病殘之軀投奔他人,勢必遭人白眼、受人歧視。所以,盡管宦官退役離宮時,由內務府發給印票,至原籍後地方官府也有所照應,但他們既無謀生之力,又無安身立命之所,便常常滯留京城,或至寺廟中容身。至於少數權閹退役後仍過著“貴敵王侯,富埒天子”的生活,則實屬特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