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宦官的性格特征及其日常的衣食住行,所得的印象恐怕仍然是片段性的。清末禦前太監的回憶,可以補正史書記載之不足,有助於了解宦官究竟是怎樣生活的。

清代皇帝龍袍清代所謂的“禦前太監”,其實就是在皇上跟前做事的宦官。他們的身份地位在清代宦官中算是比較高的,平日住在東西夾道裏,皇上則住在離此不遠的養心殿後殿的寢宮裏。

禦前太監伺候皇上的時候通常分為三班。第一班在早晨天蒙蒙亮就得起來,洗漱之後,穿戴整齊,便由帶班的首領太監領到皇上那兒去。首領太監照例先進去給皇上叩頭請安,稟報一下,若皇上沒有特別的吩咐,禦前太監便會隨後進去,但通常無須跪拜,各人幹自己分內的差使就行了。早上是比較忙碌的。侍寢太監整理好皇上的床鋪後就退出寢宮,專門負責伺候皇上梳頭和負責服裝鞋襪的太監進去服侍皇上洗漱、穿戴,待一切收拾好,皇上走出寢宮,奶茶就獻上來了,禦膳房隨即敬早膳。早膳用大提盒提來,外罩黃雲龍套。按規矩,這個黃雲龍套不當著皇帝的麵是絕對不能打開的。皇上的早膳總有幾十樣,粥有白米粥、八寶蓮子粥、糯米粥、紅稻米粥、雞絲粥、八珍粥等,茶湯有杏仁茶、鮮豆漿、牛骨髓茶湯等,麵食有麻漿燒餅、油酥燒餅、清油餅、糖包、糖餅以及素什錦、鹵製品之類。皇上執役的禦前太監吃過早膳,淨麵漱口,喝一碗茶,便由太監請進更衣室換朝服。這時,首領太監在外麵須指揮一切,準備轎子、儀仗,招呼護衛、隨從。待皇上出來,禦前太監列隊,前呼後擁地陪駕上朝。寢宮自有幹粗活的當差太監灑掃庭除。

皇上退朝一般去上書房批閱奏章,禦前太監們便在屋裏屋外站班。這差使說來也簡單,除了端茶倒水,無非就是站在那裏聽吩咐罷了。有差使就去幹,總是閑著的時候多。

皇上從上書房回宮,大約就到了開午膳的時間了。膳由禦膳房送來,禦前太監一提盒一提盒地接過來,再一碗碗地擺在兩張並起的大八仙桌上。午膳的菜都盛在帶蓋的碗裏,除了例進的幾十樣外,每天都有太後賜的,後、妃獻的,合計起來至少也有五六十品。皇上吃飯的時候,禦前太監負責把桌上的菜往皇帝麵前傳,通常是不許多嘴亂說的。他們的袖口都是白布縫製,兩隻手洗得幹幹淨淨。伺候皇上吃完午膳,下一班禦前太監就來接差了。這一班人退出去,一歇一天半。

紫禁城夜景因為宮裏人起得早,午膳之後皇帝照例會休息多半個時辰。午休後皇帝也許到上書房,也許到各處走走,也許會做點別的什麼。禦前太監隻是隨著皇帝轉,聽吩咐,一直到晚上擺晚膳。皇上用膳的程序都是一樣的,但晚膳後兩個小時,宮裏還有加餐,一般是點心、米粥、小吃之類。此時差不多就到了晚上八點鍾,宮裏的總管太監會準時傳下“上閂、打錢糧、小心火燭”的號子,宮裏一呼百應,一直傳到紫禁城各門。這號子一喊,凡是男人都得出宮。按規矩,七歲以上的男子便不能在宮中過夜,宮廷裏除了皇帝、值夜的禦醫以及太監,男人一個也不留。

清宮的作息時間非常刻板,無論春夏秋冬,五點即起床,任何人不得破例,皇上一般在晚上九點鍾左右就睡覺。服侍皇上就寢的時候,又換上另一班禦前太監了。值夜在宮裏是上差,是與皇帝最親近的人,也是皇帝最放心的人。

值夜的禦前太監是皇帝最親近的人值夜時,寢宮外麵有專人負責,寢宮門口至少有兩個人,夏天在竹簾子外麵,冬天在棉簾子裏麵。隻要寢宮的門一掩上,不管什麼人,隻要擅自闖宮,那是必死之罪。這也是清朝數百年的鐵規矩。寢宮內的外屋有值夜之人,既有安全宮中青花瓷夜壺方麵的作用,也須仔細注意寢宮裏麵的動靜,隨時聽候裏麵吩咐。最關鍵的一個人是皇帝臥室中的人,這是天底下皇帝最信得過的人。在值夜的人中,他是最辛苦的,需要麵對臥室門,靠牆坐一整夜,而且要仔細聽著皇上睡覺安穩不安穩、呼吸勻不勻、起夜幾次、喝幾次水、翻幾次身、夜裏咳嗽不咳嗽、早晨幾點醒等等。這些都是內務府的官員或太醫院的院尹隨時要問的,直接關係到龍體安危。當然,皇上對值夜的人往往是另眼相看的,不管外麵有多麼不順心的事,隻要不是他們犯錯,總能格外體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