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夜的禦前太監也有規矩:一不許四仰八叉地躺著,身體乏了,可以閉目養神歇會兒,但不許熟睡打鼾,連出粗氣也不行;二不許出惡味,外麵值夜的太監絕對不能在附近小解;三不許擅坐皇帝坐的炕、椅子;四不許亂動、亂用禦用之物。

禦前太監每天還有一件必做的事,就是按時候、分幾次到太後、太妃及其他該去的宮裏,跪報皇上昨天睡得怎麼樣?這一餐進了多少飲食?同時給太後、太妃請安。這些看起來盡管都是熟套子,卻體現了宮中溫情的一麵。平日裏,王公大臣或其家眷也時常進宮請安。每逢此時,禦前太監免不了要跑前跑後地忙碌一番,但辛苦也是有報償的。譬如說,對請安的王公大臣或家眷,皇上與各宮的後妃照例要恩賞些什麼。除了金銀玉器之類可謝恩接過之外,其他如恩賞諸般吃食,大多都會變成一句空話。謝恩是要有的,但恩賞的東西卻被隨行的太監報賬後瓜分淨盡。太監們愛貪小便宜的特性暴露無遺。

總的說來,禦前太監事情並不多,但這並不意味著輕鬆。相反,當差的時候精神要高度集中,皇帝也許老長時間沒什麼吩咐,但隨口吩咐一句,侍候的太監必須聽得清清楚楚,因為皇帝是不可能吩咐第二遍的。服侍皇上也需要格外小心,不僅要守規矩,而且事事處處要讓他覺得舒適、順心。譬如為皇上剃頭,規矩就大得很。皇帝剃頭的時間是固定的,每月的初一、十一、二十一,隔十天一次,風雨無阻,雷打不動。剃頭的時辰固定在太陽升到東南角,即巳正時分,取如日初升而又興隆不到頂之意。剃頭時,一是隻許用右手持刀挨皇上的頭皮,卻不許用左手動皇上的任何部位。因為皇上是龍體,萬萬動不得,手按龍頭,那更是犯了大忌。二是無論刮頭還是刮臉,隻許順刮,不許逆刮。三是要屏住呼吸,不許向皇帝頭上噴氣。侍候光緒皇帝剃頭的劉姓太監曾對此抱怨說:“這簡直不是人幹的……每次剃頭都戰戰兢兢,當一次差下來,兩條腿都是軟的。”

宦官們在皇帝麵前奔波忙碌,每時每刻都要巴結、討好,賠著笑臉,更重要的還是謹慎小心,隨時聽候傳喚,絕不敢有自己的喜怒哀樂,委屈和怨怒更不敢有絲毫的表現,甚至於對於屈辱也要表現出樂於承受的樣子。在皇帝的眼中,宦官也許隻是驅使與玩樂的對象,有時高興了,皇帝會隨手撒一些錢物,讓他們爭搶,這就是恩賜,一番爭搶後一個個還要樂滋滋地謝恩。有時主人吩咐學貓叫、狗叫、驢叫,他們便應聲仿效,甚至於還要學著動物走路,裝扮成畜生的模樣,這樣隻是為了求得主子的歡心。明建文帝有一次進膳,宦官吳誠在一旁執酒,建文帝吃著鵝肉,不小心掉在地上一片。吳誠當即學著狗叫,趴在地上舔吃了那片肉。建文帝很高興,也很感動,多少年後還記得這個場景。

禦前太監下差之後,除了有時候偶爾服侍一下上層太監之外,基本上無事可做。清廷宮禁嚴厲,即使都是太監,也不能隨便亂說,平日交往也就不多。有時候請假到宮外去散散心,手續也煩瑣得很,隻能待在宮裏自己找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