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裏不是在評球,而是要說評論員黃健翔所說的兩段話:要說速度和身體條件,日本隊好像不如我們,他們前鋒速度並沒有我們快。可在全場的節奏上,卻好像每個日本隊員都能比我們快兩步,這樣整個日本隊就比中國隊快了兩步……中國隊引進外援時多引進前鋒,能進球見效快,日本隊職業聯賽中引進的卻是濟科等一些寶刀已老的中場大牌明星。這些球星年齡大了,也不可能多進球,但卻給日本隊員帶來良好的戰術意識、先進的足球理念、一流的中場組織……
我們再來看經濟學家茅於軾的一段話:對於中國人來講,不用打氣的自行車輪胎,不用換的電燈泡,不漏水的水龍頭等,幾乎是不可想象的,我們已經習慣了各種各樣的低質量日常用品,並在更換、修補中去耗費大量時間精力,而在美國,這已是一個基本的質量標準和要求。日本足球隊也好,美國日用品也好,能給我們個人一種什麼樣的啟示呢?那就是:許多時候,我們會有很好的目標和方法,也會去努力學習先進者、成功者的經驗,但往往隻是大處著眼,而忽略了細微之處,把一些最基本的東西置於腦後而去建築美麗的空中樓閣。
日本隊員與我們隊員拚體能,也許不是我們的對手,可人家在場上每時每刻每個人都始終比我們多跑兩步、快兩步;東亞球隊都在學習世界強隊的戰術,可日本隊除了這些宏觀的東西,每個人的腳下都細致了許多;美國等世界科技強國在高科技領域絕不含糊,但在日用品質量上也絕對是一流水平。說白了,就是每個崗位、每道工藝、每個環節上的人都兢兢業業地做好自己的事,無論高科技、低科技,無論是否重要工程、國家項目,認真、敬業已是一種骨子裏的習慣,每一道細流彙聚起來,就聚成一股領先的潮流。
一個國家也好,一個球隊也好,一個人也好,成功的經驗有千條萬條,但都離不開這一點:大處著眼,小處做起,切實加強自身的修養和素質,克服自身的惰性和小毛病。唯有如此,才能具備成功者的基本素質,才可以征服各種各樣的困難。
不能夠正確認識自我的人是虛偽的,他們事事寬容自己,即使自己做錯了什麼,也尋找借口為自己開脫,推諉責任。
我們時常想:“平時可以放鬆一點,到了關鍵的時候再發揮好一點不就行了?”我們對自己說:“等到真正比賽的時候,我一定會怎樣怎樣,我一定會如何如何……”
雖然不是麵對正式的比賽,但是平時的訓練就不重要了嗎?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如果沒有平時兢兢業業的千錘百煉,上了戰場怎麼能夠對抗實力強大的敵人?反觀其他足球發達國家的訓練,都是高強度、高對抗,盡量能夠使每場訓練和比賽都真實地成為實戰。
平日裏的每一次訓練和準備都是為我們的成功做準備,成功並非唾手可得,需要我們在奮鬥的過程中出大力,流大汗,隻有努力、努力再努力才能夠獲得成功。那些輕視平時比賽,輕視平時訓練的人,在比賽真正來臨的時候隻能是眼高手低。
而在平時訓練和準備過程中注意小事的人則相反,由於一直接受了高強度的模擬訓練,他們更容易在關鍵的比賽和關鍵的時刻表現出鎮定的狀態,因為,在他們心中這無異於平時的一場簡單的比賽和訓練,他們完全能夠應付自如。
俗話說,走在大街上的盲人很少有摔跤跌倒的,倒是常見眼不盲的人走路老是踉蹌。人們都想做大事,而不願意或者不屑於做小事,中國人想做大事的人太多,而願意把小事做好的人太少。
多數人所做的工作還隻是一些具體的事、瑣碎的事、單調的事,他們也許過於平淡,也許雞毛蒜皮,但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不可缺少的基礎。所以無論做人、做事,都大處著眼,小處做起。
日本獅王牙刷公司的員工加藤信三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有一次,加藤為了趕去上班,刷牙時急急忙忙,沒想到牙齦出血。他為此大為惱火,上班的路上仍是非常氣憤。
回到公司,加藤為了把心思集中到工作上,還是硬把心頭的怒氣給平息下去了,他和幾個要好的夥伴提及此事,並相約一同設法解決刷牙容易傷及牙齦的問題。
他們想了不少解決刷牙造成牙齦出血的辦法,如把牙刷毛改為柔軟的狸毛;刷牙前先用熱水把牙刷泡軟;多用些牙膏;放慢刷牙速度等,但效果均不太理想,後來他們進一步仔細檢查牙刷毛,在放大鏡底下,發現刷毛頂端並不是尖的,而是四方形的。加藤想:“把它改成圓形的不就行了!”於是他們著手改進牙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