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微利時代:精細化管理勢在必行(1)(1 / 3)

這是一個以1%或2%的相差而決定勝負的商業時代,一個細節就可以左右企業的成敗。許多企業經營不善,無法把事業做強、做大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精細化管理。

執行細節才是關鍵

經典提示:

再好的創意和方案,都需要人一步步地去執行。而每一個執行的步驟又都是由一個個細節組成的。隻有踏踏實實地執行好每一個細節,才能將一件事情真正做好。

貝聿銘是我們熟知的建築大師,他成功的設計作品無數,尤以香港的中行大廈最為知名,而他認為自己最失敗的一件作品是北京香山飯店。據說他在這座賓館建成後一直沒有去看過。

什麼原因呢?其實在設計香山飯店時,他對每條水流的流向、水流的大小、彎曲程度都是經過精確規劃的,從每塊石頭的重量、體積的大小以及什麼樣的石頭疊放在何處最合適等都有著周詳的安排,對飯店中不同類型鮮花的數量、擺放,隨季節、天氣變化需要調整不同顏色的鮮花等都是匠心獨具。但是工人們在施工過程中,沒有注意到這些“細節”,沒有完全按照設計圖紙來做,使得本來設計精巧的地方被工人們漫不經心的施工取代了,根本沒有意識到正是這些“細節”方能體現出建築大師的獨到之處。他們隨意改變水流的線路和寬窄,放置石頭時不分輕重,擺放時也是隨隨便便,從而破壞了作品的完整性。因此,貝聿銘把它看做是自己最失敗的作品。

但是,這個失敗並不在貝聿銘,而是在於執行中對細節的忽視。執行不好,再好的設計也是徒勞的;唯有執行得好,才能將完美的設計體現出來,而執行的過程是由一個一個的細節構成的。

1968年春,羅伯·舒樂博士立誌在加州用玻璃建造一座水晶大教堂,他向著名的設計師菲力普·強生表達了自己的構想:

“我要的不是一座普通的教堂,我要在人間建造一座伊甸園。”

強生問他的預算,舒樂博士堅定而坦率地說:“我現在一分錢也沒有,所以100萬美元與400萬美元的預算對我來說沒有區別,重要的是,這座教堂本身要具有足夠的魅力來吸引人們捐款。”

教堂最終的預算為700萬美元。700萬美元對當時的舒樂博士來說是一個不僅超出了能力範圍也超出了理解範圍的數字。

當天夜裏,舒樂博士拿出1頁白紙,在最上麵寫上“700萬美元”,然後又寫下了10行字:

1.尋找1筆700萬美元的捐款。

2.尋找7筆100萬美元的捐款。

3.尋找14筆50萬美元的捐款。

4.尋找28筆25萬美元的捐款。

5.尋找70筆10萬美元的捐款。

6.尋找100筆7萬美元的捐款。

7.尋找140筆5萬美元的捐款。

8.尋找280筆2.5萬美元的捐款。

9.尋找700筆1萬美元的捐款。

10.賣掉1萬扇窗戶,每扇700美元。

60天後,舒樂博士用水晶大教堂奇特而美妙的模型打動了富商約翰·可林,他捐出了第一筆100萬美元。

第65天,一位傾聽了舒樂博士演講的農民夫妻,捐出第一筆1000美元。

90天時,一位被舒樂博士孜孜以求精神所感動的陌生人,在生日的當天寄給舒樂博士一張100萬美元的銀行本票。

8個月後,一名捐款者對舒樂博士說:“如果你的誠意和努力能籌到600萬美元,剩下的100萬美元由我來支付。”

第二年,舒樂博士以每扇500美元的價格請求美國人訂購水晶大教堂的窗戶,付款辦法為每月50美元,10個月分期付清。6個月內,1萬多扇窗戶全部售出。

1980年9月,曆時12年,可容納10000多人的水晶大教堂竣工,這成為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跡和經典,也成為世界各地前往加州的人必去瞻仰的勝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