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微利時代:精細化管理勢在必行(2)(3 / 3)

此事被寶潔公司知道後,為方便工人和用戶識別,決定在所有的蠟燭箱上都畫上星星和月亮的圖案。

又過了些時候,寶潔公司的管理者認為,蠟燭箱上的圖案是沒有必要的,於是就把它塗掉了。但是沒過多久,寶潔公司收到了一封來自新奧爾良的信,一個批發商拒絕接受一批寶潔公司蠟燭的交貨,原因是這些箱子因缺少完整的“星星和月亮”圖案,被認為是仿製的。寶潔公司立即意識到了“星星和月亮”圖案的價值,並將它作為注冊商標重新使用。

這樣,包括新奧爾良批發商在內的許多用戶,才繼續與寶潔公司保持業務往來。

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殘酷的今天,任何細微的東西都可能成為“成大事”或者“亂大謀”的決定性因素。那些看似一些細枝末節的東西,恰恰是市場拓展的精髓所在。

某乳品企業營銷副總談起他們在某市的推廣活動時說:“我們的推廣非常注重實效,不說別的,每天在全市穿行的100輛嶄新的送奶車,醒目的品牌標誌和統一的車型顏色,本身就是流動的廣告,而且我要求,即使沒有送奶任務也要在街上開著轉。多好的宣傳方式,別的廠家根本沒重視這一點。”

然而,這個城市裏原來很多喝這個牌子牛奶的人,後來卻堅決不喝了,原因正是送奶車惹的禍。原來,這些送奶車用了一段時間後,由於忽略了維護清洗,車身粘滿了汙泥,甚至有些車廂已經明顯破損,但照樣每天在大街上招搖過市。人們每天受到這種不良的視覺刺激,喝這種奶還能有味美的感覺嗎?

創造這種推廣方式的廠家沒想到:“成也送奶車,敗也送奶車。”對送奶車衛生這一細節問題的忽視,導致了創意極佳的推廣方式的失敗。

同樣的問題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各個企業的各個營銷環節中。很多企業在營銷出現問題的時候,一遍遍思考營銷戰略、推廣策略等哪兒出了毛病,但忽視了對營銷過程中的精細化管理。

有三個人去一家公司應聘營銷主管。他們當中一人是某知名管理學院畢業的,一名畢業

於某商院,而第三名則是一家民辦高校的畢業生。在很多人看來,這場應聘的結果都是很容易判斷的,然而事情卻恰巧相反。經過一番測試後,留下的卻是那個民辦高校的畢業生。

在整個應聘過程中,他們經過一番番測試後,在專業知識與經驗上各有千秋,難分伯仲,隨後招聘公司總經理親自麵試,他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題目為:

假定公司派你到某工廠采購4999個信封,你需要從公司帶去多少錢?

幾分鍾後,應試者都交了答卷。

第一名應聘者的答案是430元。

總經理問:

“你是怎麼計算呢?”

“就當采購5000個信封計算,可能是要400元,其他雜費就算30元吧!”答者對應如流。

但總經理卻未置可否。

第二名應聘者的答案是415元。

對此他解釋道:

“假設5000個信封,大概需要400元左右,另外可能需用15元。”

總經理對此答案同樣地沒表態度。

但當他拿起第三個人的答卷,見上麵寫的答案是419.42元時,不覺有些驚異,立即問:

“你能解釋一下你的答案嗎?”

“當然可以,”該同學自信地回答道,“信封每個8分錢,4999個是399.92元。從公司到某工廠,乘汽車來回票價10元。午餐費5元。從工廠到汽車站有一裏半路,請一輛三輪車搬信封,需用3.5元。因此,最後總費用為419.42元。”

總經理不覺露出了會心一笑,收起他們的試卷,說:“好吧,今天到此為止,明天你們等通知。”

當然,因為最後一名應聘者對細節的重視而最終獲得了那個令人羨慕的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