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你不可不知的職場工作細節(5)(2 / 3)

有時候要記住一個人的名字真是難,尤其當它不太好念時,一般人都不願意去記它,心想:算了!就叫他的小名好了,而且容易記。錫得·李維拜訪了一個名字非常難念的顧客。他叫尼古得瑪斯·帕帕都拉斯,別人都隻叫他“尼克”。李維說:“在我拜訪他之前,我特別用心地念了幾遍他的名字。當我用全名稱呼他‘早安,尼古得瑪斯·帕帕都拉斯先生’時,他呆住了。等了幾分鍾,他都沒有答話。最後,眼淚滾下他的雙頰,他說:‘李維先生,我在這個國家15年了,從沒有一個人會試著用我真正的名字來稱呼我。’”

要想牢記那些初識卻又不常交往的人的名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來幫助增強這方麵的記憶。

1.善於利用名片

當接到對方遞過來的名片時,就應仔細認真地看一遍,對特殊生僻的名字不會念,千萬不要自作聰明地瞎猜,避免鬧出笑話。要直截了當地請教對方,並不妨向對方問及特殊姓名的由來。借助這類與對方有著切身關係的話題,可以轉化較生澀的公事話題,使談話在輕鬆愉快的環境氛圍下進行,也由於這個特殊的姓名使自己記住對方,縮短與對方的距離感。

2.把對方的特點迅速地記在名片上

比如把對方的長相特征、體型特征等記錄下來,等到以後再相遇時,不會弄錯對象。當然所有這些都必須是在私下裏做的,不可當著對方的麵進行,這樣不但不禮貌,也會引起對方的不快,任何人都不喜歡自己的名片被人任意亂寫東西。這種方法隻適用於單個客人,如果來訪者人數眾多,這種方法就不合適了。

3.利用聯想法

要想記住多數人的名字,不妨采用聯想的方法把對方的形象特點與名字結合起來記憶。如橡膠公司的王經理喜歡遊泳,就可以把他稱為“遊泳橡膠王經理”來快速記憶對方的名字,聯想法就是這種利用容易突出對方形象特點的方法來記憶。

在與對方交談時適當地稱呼對方,會讓對方感到親切,但如果不合時宜地多次稱呼對方的名字,則使人感覺肉麻,會引起對方的反感。對於較為熟悉的人,要稱呼對方的職稱或官職;對於經常見麵且非常熟悉的人,可簡單稱呼,以表示大家的關係密切。但簡單的稱呼要根據對方的年齡與地位,以及與其關係的熟悉程度而定。

自檢:

想一想,自己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是否能清楚地記得與你交往的人的名字?通過閱讀本節,你有一些什麼想法,不妨寫下來。

多用“我們”這個詞

經典提示:

事實上,我們在聽別人說話時,對方說“我”、“我認為……”帶給我們的感受,將遠不如他采用“我們……”的說法,因為采用“我們”這種說法,可以讓人產生團結意識。

曾經有過一位心理學家,做了一項有名的實驗,就是選編了三個小團體,並且分派三人飾演專製型、放任型、民主型的不同領導人,然後對這三個團體進行意識調查。

結果,民主型領導人所帶領的這個團體,表現了最強烈的同伴意識。而其中最有趣的,就是這個團體中的成員大都使用“我們”一詞來說話。

經常聽演講的人,大概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就是演講者說“我這麼想”,不如說“我們是否應該這樣”更能使你覺得和對方的距離接近。因為“我們”這個字眼,也就是要表現“你也參與其中”的意思,所以會令對方心中產生一種參與意識,按照心理學的說法,這種情形是“卷入效果”。

小孩子在玩耍時,經常會說“這是我的東西”或“我要這樣做”,這種說法是因為小孩子的自我顯示欲直接表現所造成的。但有時在成人世界中,也會出現如此說法,而這種人不僅無法令對方有好印象,可能在人際關係方麵也會受阻,甚至在自己所屬的團體中,形成被孤立的場麵。

人心是很微妙的,同樣是與人交談,但有的說話方式會令對方反感,而有的說話方式卻會令對方不由自主地產生妥協之心。

事實上,我們在聽別人說話時,對方說“我”、“我認為……”帶給我們的感受,將遠不如他采用“我們……”的說法,因為采用“我們”這種說法,可以讓人產生團結意識。

人的心理是很奇妙的,說話時,往往說“我”和“我們”,給人的感覺卻完全不同。在開口說話時,我們要注意這樣的細節,多說“我們”,用“我們”來作主語,因為善用“我們”來製造彼此間的共同意識,對促進我們的人際關係將會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