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己?修身齊家
◎心常用則活,不用則窒。如泉在地,不鑿汲則不得甘醴;如玉在璞,不切磋則不成令器。
◎治心治身,理不必太多,知不可太雜,切身日日用得著的,不過一二句,所謂守約也。
◎人世艱苦之境,宜以寬字自養。
◎棘手事,需耐煩。千萬忍耐,忍耐千萬。
◎心至苦,事至盛。
◎精神愈用而愈出,智慧愈苦而愈明。
◎盛時常作衰時想,上場當念下場時。
◎君子之道,以知命為第一要務。
◎吾不望代代得富貴,但願代代得秀才。秀才者,讀書之種子也。
◎吾輩讀書,隻有兩事:一者進德之事,以圖無忝所生;一者修業之事,以圖自衛其身。
◎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以變其氣質。
◎凡讀書,不必苦求強記,隻須從容涵泳,今日看幾篇,明日看幾篇,久久自然有益。
◎私心立誓,總不靠做官發財以遺後人。
◎勤儉自持,習勞習苦,可以處樂,可以處約,此君子也。
◎艱苦則筋骨漸強,嬌養則精力愈弱。
◎無論大家小家、士農工商,勤苦儉約,未有不興,驕奢倦怠,未有不敗。
◎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無一不與寒士相同,庶幾可以成大器。
◎書蔬魚豬,一家之生機;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氣。
◎養活一團春意思,撐起兩根窮骨頭。
◎受不得窮,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
◎居心平,然後可曆世路之險。
◎內心清靜,自有遠大。
◎禽裏還人,靜由敬出;死中求活,淡極樂生。
◎定靜安慮得,此五字時時有,事事有。離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能甘淡泊,便有幾分真學問。
◎養得胸中一種恬靜。
◎人而不勤,則萬事俱廢,一家俱有衰象。
◎絕大學問,即在家庭日用之間。
◎君子所性,雖破萬卷不加焉,雖一字不識無損焉。
◎思與學不可偏廢。
◎夫知之而不用,與不知同;用之而不盡,與不用同。
◎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災星。
◎取人為善,與人為善;樂以終身,憂以終身。
◎兄弟和,雖窮氓小戶必興;兄弟不和,雖世家宦族必敗。
◎為人須先立堅卓之誌。
◎勤於邦,儉於家,言忠信,行篤敬。
◎人宜減者決減之,錢宜省者決省之。
◎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則為小人所忌,亦為君子所薄。
◎氣忌盛,心忌滿,才忌露。
◎以能立能達為體,以不怨不尤為用。立者,發奮自強,站得住也;達者,辦事圓融,行得通也。
◎清高太過則傷仁,和順太過則傷義,是以貴中道也。
◎寡言養氣,寡視養神,寡欲養精。
◎富貴功名皆人世浮榮,惟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盛世創業之英雄,以襟懷豁達為第一義。
◎一身精神,具乎兩目。
◎困心橫慮,正是磨練英雄之時。
◎惟忘機可以消眾機,惟懵懂可以祓不祥。
◎禮義廉恥,可以律己,不可以繩人。
◎士有三不鬥:毋與君子鬥名,毋與小人鬥利,毋與天地鬥巧。
◎君子與小人鬥,小人必勝。在君子惟有守正以俟命而已。
◎有必不可行之事,不必妄自經營。有必不可勸之人,不必多費唇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