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因公犧牲後,軍內外自覺地興起了學習雷鋒的熱潮,雷鋒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了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之中,他的生命價值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得到了全軍指戰員和全國人民的敬佩。1963年1月7日,國防部授予他生前所在班為“雷鋒班”,總政治部、團中央、全國總工會、全國婦聯,都發出號召向他學習。1963年3月2日,《中國青年》雜誌出版了學習雷鋒專輯,同時刊載了毛澤東主席關於“向雷鋒同誌學習”的題詞。《人民曰報》3月5日在頭版頭條刊發了這個題詞的手跡,這一天成為了全國人民學習雷鋒的紀念日。
直到今天,雷鋒的名字仍是異常的響亮,他的形象鼓舞著億萬人民,他的精神將永遠存活在我們民族的深處。
雷鋒,使我們的軍徽多了一層令人心動的暖色。
為國防現代化獻身的蘇寧
軍徽閃閃,軍徽照耀著蘇寧。
蘇寧是我國進入改革開放新的曆史時期後,在我軍向國防現代化進軍中湧現出的一個具有代表性的時代英雄。
1993年2月19日,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簽署命令,授予蘇寧“獻身國防現代化的模範幹部”榮譽稱號。
蘇寧的英雄作為最突出地表現在舍己救人上。
1991年4月21日,蘇寧所在的沈陽軍區某部炮兵團進行手榴彈實投考核。
考核在按部就班地進行著。
十二連的戰士修柏岩聽到投彈命令時有點緊張,他揮臂引彈時,手榴彈碰到了塹壕後沿,掉在了隱蔽在不遠處的十三連連長的腳後,糟糕的是這位連長並沒有發現這枚哧哧地冒著藍煙的手榴彈,擔任團參謀長的蘇寧看到了這危險的局麵,他大喝一聲:“快臥倒!”說時遲,那時快,蘇寧的喊聲沒落下,他已從安全位置躍出去,飛跑到了那個危險地帶,他一手狠勁拉倒戰士修柏岩,一手推開十二連連長,接著猛撲到哧哧冒煙的手榴彈前,他抓起了手榴彈想把它扔出塹壕,可是一切都巳晚了,那顆手榴彈就在他手中爆炸了,他被炸成了一個血人。
人們都記得這是他第五次舍生忘死地救戰友!
蘇寧在醫院裏昏迷不醒地躺了九天八夜,沈陽軍區最好的醫生來到了他身邊;戰士們哭著喊隻要能讓參謀長恢複健康,他需要什麼器官,我們都甘願獻出來!”
蘇寧的傷勢太重了,任憑醫生有多麼高超的醫術,也沒能挽救他的生命。蘇寧犧牲時,隻有37歲。
蘇寧短暫的生命給人間留下太多的記憶。他的一位戰友在報紙上看到刊載他的事跡後,寫信給編輯部說:“我早就擔心蘇寧會有這樣的結局,因為他從來就是不怕犧牲自己的啊。”1978年,蘇寧當連長時,連裏搞實彈考核,戰士小戴助跑時腳下被絆了一下,把拉掉保險的手榴彈扔到了自己腳下,在一場悲劇就要發生的時刻,蘇寧也是高喊一聲臥倒!”便急速趕到小戴身邊,猛地一腳,把手榴彈踢飛了,戰士小戴得救了,他驚魂未定地哭著喊:“連長,要不是你,我就沒命了!”
蘇寧對自己要求嚴格,他當了參謀長後,仍住在一間不足10平方米的背陰的小屋,他把陽麵的房子讓給了別人,他用的辦公桌和他睡的木板床都有二三十年的曆史了,他的枕頭竟是地地道道的包著軍衣和膠鞋的白皮小包袱。
1988年蘇寧當營長時組織部隊外出打靶,繁重的工作使他日見消瘦,營裏的同誌看在眼裏,疼在心上,就悄悄開列了一份采購單,準備給他買點營養品,例如奶粉、罐頭之類。蘇寧知道後,把這個采購單撕掉了,並批評這幾個同誌,說這是讓他搞特殊,是讓他脫離群眾,失去指揮權。
蘇寧有一顆平常心,他把名和利看得很淡,而把黨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看得很重。他在連職崗位上幹了七年半,在營職崗位上幹了八年。
1976年8月,23歲的蘇寧擔任了五連的連長,當時是全師最年輕的連長。1978年,指揮連連長缺編,這個指揮連在炮兵團中是很重要的一個連隊,團黨委選中了他,因為他有強烈的事業心,有過硬的軍事素質,有讓人信服的業務水平。他二話沒說就上任了。半年後,師裏根據訓練和戰備需要,也要組建一個指揮連,這個連隊有8個專業,從20多個單位調來有專長的一幹部戰士,一切從零開始。誰來當這個新組建連隊的連長呢?師裏首長們又選用了蘇寧。後來,他被選到師炮兵科當參謀,本來應該提一職的,隻因為老同誌太多,排不上號,大家都覺得委屈了他,而他本人卻從不計較這種事。
蘇寧從走是從軍尚武的道路起,就立誌為國防現代化貢獻自己的全部才智和精力。
早在1981年,對於大多數軍人來說,計算機還十分遙遠、十分陌生,蘇寧就已開始運用微機技術,編製計算機輔助決策係統,以適應現代化戰爭的需要。他利用業餘時間到哈爾濱船舶學院、工程力學研究所拜師學藝,學習計算機語言、軟件、硬件、程序。他用一年多的時間,自學完了高中和大學的有關課程,初步掌握了計算機語言和軟件編製程序。他虛心向擁有合同作戰指揮基礎和軍事運籌學知識的人學習請教,他的一切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於打贏高科技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以保衛祖國的安全和世界的和平。
在他獨闖計算機世界的日子裏,他妻子生小孩七天患了乳腺炎,需做切除手術,他不能分心去照料妻子,把護理妻子的事交給了自己的妹妹,把孩子托付給嶽母。就這樣熬過了500個日日夜夜,寫出兩萬多字包含幾千個數據和上百個計算方式的摩步師作戰計算機輔助決策係統總體設計方案。由蘇寧的這個總體設計方案發展成了後來備受我軍統帥機關關注的陸軍師團攻防作戰微機模擬係統。1985年,這項成果參加全軍模擬訓練器材展覽並獲二等獎,中央軍委和總部首長給予了高度讚揚。而與此相關的《用對策論研究選擇炮火反擊最佳方案》成了蘇寧最早引起反響的一篇軍事學術論文。由於這篇論文,蘇寧成了中國軍事運籌學會的正式會員。這年10月,他在中國軍事運籌學會的第一次學術會上,獻出了《用運籌方法優選野防最佳方案》的論文。我軍運籌學家王常傑讚賞地說這篇文章提出了野戰防禦的一種新方式,對戰術改革有重要意義。”撰寫《對策論》,耗用了蘇寧8年的心血,這也是他在軍事訓練前沿和軍事科學研究前沿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產物。
在蘇寧犧牲兩個月以後的一天,我陪同文學前輩劉白羽在哈爾濱訪問了蘇寧的家,會見了蘇寧的父母,還在蘇寧所在部隊參觀了蘇寧英雄事跡展覽館。劉白羽這位在軍內外享有盛名的作家,眼含熱淚,以靈動的筆鋒題寫了如下的留言:“一顆永恒的星,一團不熄的火。蘇寧將火種播入億萬人心中,迸發出強大的精神力量。希望每一個青年學習蘇寧,向前奮進。”
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大學生們破天荒地自發地為一個軍人組織了一場研討會:“蘇寧軍事學術研討會”。這個學校自發地成立了60多個學蘇寧小組。哈爾濱所有大學的校園裏都幵展了學蘇寧的活動,共青團哈爾濱市委決定修一座蘇寧雕像,消息傳出,不到半個月,全市青少年就自發地捐獻了8萬餘元,一座新時代英雄的雕像就這樣聳立在鬆花江邊最美麗的九站公園裏了。
那座雕像髙4.5米,其中底座3米。在蘇寧的頭上,閃耀著我們莊嚴的軍徽,這軍徽照亮了英雄成長的道路,也昭示後人英雄前行的方向……
洪水中屹立著的李向群
軍徽閃閃,軍徽照耀著李向群。
李向群被稱為新時期英雄戰士,這個英雄戰士是1998年我國軍民與特大洪水搏戰中湧現的眾多的英雄人物的一個典型代表。
當李向群為了人民的利益,把一腔熱血傾灑在祖國大地上的時候,年僅20歲,比雷鋒犧牲時還小兩歲。
小時候,李向群就向往英雄,崇尚英雄。在學校他經常聽老師講瓊崖縱隊的革命故事;穿上軍裝後,他十分敬仰人民軍隊裏的英雄人物,一有空閑就拉住他的排長,讓他講雷鋒、董存瑞、黃繼光、邱少雲、張思德的故事。那時候,團裏正在開展百歌連的活動,即要求一個連隊要會唱一百首歌。李向群下定決心,他要學會講一百個英雄故事。在大半年的時間裏,他真的熟悉和掌握了一百多個英雄故事。他曾聽排長講過團裏的一位英雄前輩李培江空手奪機槍的故事。這個李培江真是個鐵打的人,敵人的機槍正噴吐著火舌,他敢衝上去把它奪過來。這要多麼大的勇氣和膽量啊!他喑暗地佩服李培江,決心學習李培江。當他看到師史裏有一個訓練標兵梁應佑創下投彈70多米的紀錄時,他決心下苦功夫訓練,要當一名訓練尖子。
見英雄就學,見先進就趕。這就是李向群在入伍短短的時間裏成長為一個英雄人物的重要原因之一。
李向群是個富家子弟,他初中畢業後,和哥哥姐姐一起,隨父親在商海搏擊,成了一個帶車跑運輸的小老板。但他認為有誌青年應當報效國家,適時提出了當兵的要求。這一要求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可是因為他身體瘦小,第一次應征體檢沒有通過。他不灰心,到市裏的民兵營報名,參加各種訓練,千方百計增強體質,一年後,他果然如願以償,走進了人民解放軍的行列。
李向群是個非常節儉的戰士,他雖然家存萬貫,可是從不亂花一分錢,當他領到第一個月的35元津貼時,他很珍惜地用一個信封裝起來,放進了床頭櫃。他很快改掉了在家時吸煙和愛吃零食的習慣,每個月隻用10元錢買日用品。一次他和一位戰友一同上服務社,戰友見他買了一瓶3元錢的洗發精,香皂也揀最便宜的買,便不理解地問他:“小老板,不是剛發津貼嗎?”李向群說發了錢也不能亂花,能洗就行了。”走到公用電話亭,他正要拿起電話,心裏又盤算開了,給家裏打一次電話少說也得五六塊錢,用一半的錢買信封信紙,夠用一兩個月的了,他終於沒有打電話。
有一次部隊訓練,李向群擔任潛伏哨長,進人了一片橘子林,他一再提醒大家不要碰掉老鄉的橘子。可是在完成任務之後還是發現不知是誰碰掉了兩個橘子。李向群說:“我們部隊當年守塔山時,口渴得冒煙也沒有動老百姓的一個蘋果,我們應當向前輩學習,遵守群眾紀律,不要以為兩個橘子是小事。”說完,他拿出紙和筆匆匆寫道農民兄弟,因搞訓練,不小心碰掉了兩個橘子,現暫賠2元錢,如若不夠,請找53014部隊九連李向群。”
一次,李向群在進行雙杠訓練時,不小心從杠上摔下來,右手腕扭傷了。衛生隊醫生讓他全休半個月,但是他聽說團裏要舉行隊列比賽,就坐不住了,一定要參加。他帶傷和戰友們一起操練,咬著牙堅持,就這樣他一天也沒有停止訓練。半個月後,他的手康複了,還加入到示範班的行列裏來了。
1998年7月下旬,他因事回海南家中探親,20天的假期剛過去7天,在電視上看見洪水上漲的情景,便給戰友打了電話,他得知部隊已動員抗洪,就自動中止休假,提前乘飛機歸隊了。部隊來到災區後,他和戰友們投人了搶險戰鬥。李向群肩扛手提,連跑帶衝,快速搶運沙袋,別人一次扛一袋,他扛兩袋。一個新兵見他不要命地幹,就悄悄隻給他裝大半袋,李向群卻撐著袋口,嘴裏直嚷:“裝滿一點,再裝滿一點!”後來幹脆奪過鐵鍬自己裝。
抗洪搶險突擊隊全部由幹部和黨員組成,骨幹正在開會,他闖了進去,提出了參加突擊隊的要求。他說我雖然不是黨員,但是我已經交了入黨申請書,這正是組織考驗我的時候,讓我在突擊隊接受考驗吧!”全體骨幹被他的真情感動,一致通過了他的申請。
8月10日,李向群和戰友們發現並堵住了稻田裏的一處管湧。13日,一個取水閘發生滲漏,他奮不顧身跳入水中查洞搶險。14日,在他遞交入黨申請書的第六天,組織上批準了他的申請,他成為一名“水線”入黨的共產黨員。
20日中午,正在醫院查病的李向群,聽說連隊官兵又緊急出動去搶險,就悄悄從醫院跑出來。到了現場,他被指導員發現了,指導員對他說:“快回去,這樣折騰自己,你還要不要命?”他一臉真誠地說:“指導員,情況這麼急,全團都上去了,我在醫院裏躺不住。”指導員命令一班長王紹把李向群拉回去。指導員和王紹剛把他推上車不一會兒,他又出現在另一個地方,反複幾次攆不走他。他和戰友們一起裝填沙土、搬運沙包,雖感到頭一陣陣眩暈,但他仍不肯少裝一鏟沙、少扛一個包、少跑一步路。戰友們見他累得臉色發青,都勸他休息一下,他微微一笑,說:“我能頂住,沒事的。”上午10點左右,當李向群扛著兩袋沙包爬上大堤時,頭一陣發暈,一個跟頭栽倒在大堤上,沙包還壓在他的肩膀上,鼻孔滲出了血。戰友們和地方群眾圍了上來。一位在堤上給子弟兵送水的老大娘眼淚汪汪地將他抱在懷裏,急忙褪下自己的銀戒指為他刮痧。15分鍾後,李向群終於蘇醒過來,他喝了老鄉遞上來的兩碗水,謝絕了戰友和老鄉的阻攔,又踉踉蹌蹌地繼續堅持戰鬥。他扛著沙包在大堤上艱難地走著,兩條腿像灌了鉛一樣沉重。他咬緊牙關,努力不讓自己倒下。當他又扛了20多包沙袋時,他實在是一點力氣也沒有了,極度的疲勞,使他一頭撲倒在大堤上,昏死過去。部隊當即把他送到醫院搶救,終因勞累到了極限,導致心力衰竭,肺部大麵積出血,多方搶救無效,於22日永遠地離開了他無比眷戀的親人、戰友。
李向群以20歲的生命,書寫出了最輝煌的人生篇章。他那迷彩服的軍帽上,一枚軍徽閃閃發光,仿佛他那不朽的青春……
累倒在汶川抗震前線的武文斌
軍徽閃閃,軍徽照耀著武文斌。
武文斌是2008年全國軍民抗震救災鬥爭中湧現出的一位備受人民群眾稱讚和懷念的優秀戰士。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胡錦濤簽署命令,授予武文斌同誌“抗震救災英雄戰上”的榮譽稱號,武文斌被評選為2008“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武文斌是濟南軍區“鐵軍”某師炮兵指揮連士官。1982年10月出生,2002年12月入伍。2005年9月考入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測繪學院士官一隊,2007年分配到某師指揮連實習。在汶川地震發生的第二天,武文斌所在的指揮連接到赴四川抗震救災的命令後,連隊考慮到他6月份就要返回學校參加畢業典禮,辦理畢業手續,就安排他留守,但他主動找到指導員,強烈要求參戰。他說,我現在穿上軍裝,就不屬於我自己了,就是屬於國家、屬於人民了,我是鐵軍的一個兵,抗震救災的戰場就是我實習的最好戰場。如果能圓滿完成抗震救災的任務,這就是我最好的畢業證。他多次給連隊寫決心書,強烈要求到抗震第一線去。
到達抗震前線後,他先後參加了搶救遇險者、進村入戶幫困解難、搜尋失事直升機、支援災後重建、恢複生產等任務,他總是力爭做在別人的前麵,幹就幹得最好。在汶川大峽穀執行搜索任務時,隻要看到受災群眾,他就不顧生命危險設法營救,他曾3次滾下山坡,幸被樹木攔住。被他救助的群眾親眼看到了他的英勇行為,稱他是“不怕死的鐵軍兵”。
連隊黨支部在黨員中開展向災區繳納“特殊黨費”的活動,武文斌不是黨員,隻是黨的積極分子,他主動地把口袋裏僅有的200元全捐了出來。
連隊在危險的地段行進時,他總是走在最前頭,用自己的身體為戰友開路。
6月4日,部隊在都江堰趙公山、九頂山的高山密林中搜尋失事直升機,為擴大搜尋麵積,采取小群多路方式。武文斌帶領新兵王昱等4名戰土執行任務,他對新戰友說:“我以前當兵就在葉挺獨立團紅二連。我們團可是紅軍長征時的開路先鋒啊,你們放心跟著我就行了。”由於連綿陰雨天,山路泥濘濕滑,荊棘叢生,落葉厚厚,武文斌揮動鐮刀在前麵開路,多次陷進泥坑,鞋子裏灌滿了泥水,手上和臉上都劃出了很多小口子。王昱幾次想走到武文斌前麵,替他一陣子,可是武文斌不讓,他說:“有我這個士官在,開路先鋒不能讓給你!”在一段十分陡峭的山坡,武文斌帶領戰友像壁虎一樣緊緊貼在石頭上,一點點往上挪,爬到一半時,武文斌腳下突然一滑,整個身子下滑3米多,正是他抓住了一根青藤,才沒有跌落下去。中午時餘震發生,山石不斷向下滾落,正走在這山路上的他們感到了驚險,武文斌勸慰大家:“別慌!跟我來丨”他們用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爬過了僅40米的陡坡,安全爬上了九公山。
6月9日,救助災區的板床到了,連隊奉命幫災區群眾安裝。武文斌擔任擰螺絲的任務。擰著擰著,他的手套就磨破了。他竟把手套一扔,開始“徒手作業”。不一會兒,他的手上就打起了血泡。身邊的戰友扔給他一雙手套,他笑著拒絕:“戴上手套擰螺絲不方便,速度慢。”他一擰就擰了兩個多小時。戰友勸他歇一會兒,他說:“我們早一分鍾把床裝好,災區同胞就少受一分鍾的罪。”全連官兵一天安裝了800多張板床,武文斌一個人就安裝了50多張。一張床需要擰28個螺絲,這就意味著他擰了1400多個螺絲。戰友心疼地看著他打滿了血泡的雙手,他笑笑說我們鐵軍都該有雙鐵手,等過兩天,血泡成了厚繭,我們的雙手就更堅強了!”
都江堰地區連續陰雨。到6月11日,指揮連已是第三天為災區群眾安置點組裝床鋪了。任務緊急,連續作戰,大家都相當的疲勞。中午天又下起了大雨,連隊及時地安排大家休息一下。可是,武文斌卻帶著兩個兵仍然不知疲倦地幹著。有的同誌勸他們也休息一下吧,武文斌說災區群眾都在盼早點住進去呢!”
6月14日那天,指揮連冒雨卸載活動板房板材,官兵們輪流上陣,換班休息。隻有武文斌始終不肯歇。他連續作業,體力透支,手套濕透,在接一塊板材時打了滑,他急忙蹲下身子接住脫手的板材,整個人差點被砸倒。站起身後,他脫下手套想擰去雨水,可是他沒有那麼大的力量了,他的手已不聽使喚,擰不幹淨。一個新兵從他手上接過手套就擰,擰出好多雨水,開玩笑地對他說:“武班長,你連手套都擰不動了啊!”武文斌掩飾地說:“小瞧班長不是?快卸板材!”說著,他又投入到工作之中。他就是這樣,總想為災區多幹點事兒,讓災區群眾早一天過上正常的生活。他完全忘記了自己的健康。
6月17日是武文斌生命的最後一夭。這天的傍晚,在受災群眾安置點忙碌了多天的武文斌和連隊70多名戰友一起,冒雨再次執行8車50多噸活動房板材的卸車任務。武文斌一個人在車上卸,供下麵10個戰友搬。與本班戰友幹完活後,連隊千部安排他休息,他又主動幫助其他班排的戰友卸車。回來洗漱的時候,他囑咐戰友:“好好泡個腳,明天接著幹。”結果這句話成了他一生說的最後一句話。當天晚上,武文斌由於過度勞累,引發了肺部血管畸形破裂出血,經醫院全力搶救無效,這位英雄的戰士於6月18日淩晨4點45分離開了這個世界,年僅26歲。
“他是被累死的。”武文斌的戰友這樣說。
“他是為我們累死的。”災區的群眾這樣說。
是啊,自進人災區以後,武文斌就沒有好好休息過。他的衣服浸著雨水,浸著汗水,從來就沒有幹爽過啊……
戰友們在都江堰市胥家鎮中心小學臨時搭建了一個簡樸的靈堂,供戰友們悼念和追思。可是,沒有想到聚集廣成千上萬從四麵八方自發趕來的災區群眾,他們來為這位雄的戰士送別。這其中有年近九旬的老人和年僅3歲的孩子。有拄著雙拐、拖著傷腿來的,有抱著嬰兒來的,有捧著盛滿肉菜的小碗的老大娘,也有捧著鮮花的女大學生……烈士的父親武中林老人來了,都江堰市的群眾聞知後,千方百計打聽到老人的住處,把他們自發捐獻的3萬多元錢送到老人手上,武中林堅決不收,捐款的群眾“撲通”一聲在他麵前跪倒一片!他這才含淚收下這錢,卻把這錢連同自己帶來的兩千元錢一起,捐給了兒子生前戰鬥過的胥家鎮中心小學。他說我雖然老了,但身體還結實,能養家糊口,這些錢還是留給災區的孩子們吧,他們更需要。”部隊首長問武中林有什麼困難和要求,這位老人:“說我也是一個老兵,我最大的心願就是留在兒子戰鬥過的地方,把兒子沒有幹完的活替他幹完。”
我在一首歌頌武文斌的詩《累死的戰士》的結尾這樣寫道:“‘武文斌’三個字,/是英雄子弟兵的一個符號。/十三萬抗震搶險的戰士,/生命在超負荷地運轉啊,/體力在透支性的消耗,沒有一個人不是舍生忘死地奮戰啊,/撲倒的——/如果不姓武,/也許姓張,姓李,姓趙……,/我強大的祖國啊,/我英雄的人民啊,有這樣的兒子,能不感欣慰、自豪和深深的驕傲?!”
在武文斌的軍帽上,那枚沾滿了廢墟的灰塵和被搶救者血跡的軍徽,由於烈士美麗的青春和平凡中的偉大愈發彰顯出那感動中國、感動世界的光輝!
軍徽照亮了前麵的道路
一枚軍徽,又一枚軍徽,無數枚軍徽組成了如滿天繁星般閃光的群體;
一個英雄,又一個英雄,無數個英雄組成了我們這前仆後繼光榮的隊列。
當我們把八一軍徽綴到我們的軍帽上,我們都會有一種莊嚴和神聖的感覺。我們會想到這軍徽來之不易,會想到我們這支軍隊不平凡的曆史,她在那血與火鬥爭的前夜誕生,她穿過無數次戰火硝煙,她凝聚著中華大地英雄的氣息。
當我們把八一軍徽綴到我們的軍帽上,都會油然而生一種獨特的自豪。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的軍徽是我們這支軍隊的一種至高無上的“品牌”,她產生於中國,她屬於人民。
我們的軍徽是平凡、樸素的、就像我們的戰士那樣平凡、樸素;我們的軍徽又是偉大的,因為在她的照耀下,我們的隊伍可以根據黨的指示、人民的意願去翻天覆地,完成震驚世界的壯舉。
這支頭戴八一軍徽的隊伍已經走過了七十多年的戰鬥曆程,在這支隊伍裏湧現了數不清的英雄人物,一個個名字是那麼響亮,他們在同代表舊生產關係的整個舊世界的鬥爭中,在同那些與人民為敵的帝國主義反動派的鬥爭中,在參加和保衛人民共和國成長前進的鬥爭中,為黨為人民立下了不'朽的功績,這些英雄的名字和他們創立的功績巳經銘刻在史冊上了。而更多的是那些無名的英雄,這些無名的英雄為掀翻一個舊中國,為建立和建設一個新中國,衝鋒陷陣,英勇拚殺,拋頭顱,灑熱血,奉獻出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他們無怨無悔,因為有那枚軍徽映照著他們那純淨而高尚的心靈。
當今,和平和發展依然是我們這個世界的兩大主題,但這個世界仍不平安,戰火在全球各處時有燃燒。為了捍衛我們祖國的領土和主權完整,為了維護世界和平,我仍需保有這支頭戴八一軍徽的隊伍,仍需把我們的武藝練精,以保證在祖國需要和世界和平需要的時候,能開到前麵去奪取勝利。
我們的軍徽是我們這支隊伍英雄主義的象征。
軍徽閃閃,革命英雄主義永遠照耀在我們的頭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