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6章 “大學日記”摘抄(1989)(1 / 2)

1989年3月3日周五

日手術,台上8個小時,下來深感疲憊。工作場景中往往一點意外小事,卻引起自我對人生存在意義上的泛泛思索,糾纏期間,抑鬱情懷。或許,一個城市的知識青年,就因該像台灣或西方社會一樣,隻專注工作和自我經濟收入的多少,傾其一生,隻埋頭發展“私利私業”給予自我的滿足感,而非像國內教育宣傳使然,慕求社會環境為人類最美好幻影。中國建國以來的落後,有時感覺應歸咎盲目“大公無私”的思想教育,群體和個人不得不的統一意識/意誌。也就是過去認識到的,沒有真正個性自我的意誌張揚,雖可以完全“唯我”地去做,但絕不能把“唯我”目的公開來講。這樣的局麵,是有其曆史背景和原由的。

1989年3月5日周日

晚觀近來公眾關注的影片《寡婦村》。從電影本身而看,沒有什麼特別突出的演藝特色。其之所以能夠引起人們熱議,就在於“性”的話題。如何看待“性”?或因為性文化始終是一般民眾內心無法回避且熱衷觀望的問題。此影片通過漁村的特殊曆史背景,借助其中人物對白和行為意識,坦露出我們民族文化和人之性格中“性”道德之殘酷及鄙陋。如果《紅高粱》代表了北方人的鄉土生活,其影片則是極其南方化的。兩者的交合點,都可以指向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避諱、禁忌……性封閉、性壓抑、性變態、性自由。

1989年3月12日周日

風和日麗,身輕意淡。日觀農民玻璃畫家趙文竹作品展,從中可感“藝術生命力在於創新”之理念。在中國偏僻角落裏,始終有點滴“火種”飄搖掙紮著,保持一種孤寂、高尚、堅韌的熱和光。

《畫展》

曾經

晝夜思量

夢裏麵嬉戲點撥

會意暢想

此刻

日行相伴

覓不得往昔芬芳

言辭的激昂

生活

原來就是這樣

真實虛幻

全在理解、認同和想象

1989年3月13日周一

日悉畢業補考時間,仿佛喚我回到現實的號聲吹響,警醒走出維穀,加入生活的激蕩。

1989年3月16日周四

幾日來情緒波動異常,非為過去問題引起目前的自慚形穢,而是這“號召”讓我回到現實認真審視過去的自己和今日的行為。

若按修身齊家論,煙台經曆,的確欠缺理性思考,過於放縱欲望奔馳,淡漠了過去執意自身修養教育提升環境文明的追求和熱望。

所謂“齊家”,不是單純一個人的事情,起碼涉及愛人之間關係融洽,於內外思意、行為上的認同和理解。如今才感到隻有用心去愛護、發展彼此的的關係和生活,才能在相處中寬容彼此的缺點和不足。這裏麵的問題,也正是自己過去曾遭他人指責的“自以為是”,而改正還在於平時能夠自警,自覺地改進意識。

1989年3月19日周日

柳芽萌萌,春情其中。國人善於動心機,已經深刻印記在每一代人的身心行為中,尤其在麵臨分配之際,最能看出現實生活的渾濁雜亂和人性的怯懦、卑微!

“三十以後才明白”。事實上,一個人真正明白與否,不單單在於其年齡,而是其經曆,特別是需要經曆幾個如同升學、分配、就業、結婚、升遷之類的“關隘”。一旦家庭、工作穩定下來,自我有了一種“自主權”後,才會從自覺意識深處“大膽地”發出一句“人生原本如此”的感慨和歎息。此種話語或許對有些人是有一生意義的,但對我而言,永遠大膽地懷疑、不斷否定既定的事實、挖掘眼前可能的利益,才是生途的膽識和智慧,也才能有“生命幟熱”的源泉。

1989年3月19日周日

午得“人大”同學來信,自覺其中蹊蹺之事難思!然其狀況卻合乎目前實際可能,僅是一份夢想落空,很是驚異和失望!

近來,同室同學搞起“手相”、“麵相”的學習,翻閱麻衣算卦、六爻八卦、生辰命運輕重等書本,感其中經緯推斷,同人生聯係難為定論。其不過是眼下前途飄搖之際的一種自解、自嘲而已。命之數若天定,人為之益其程度又會如何哉?合乎“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