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6章 “大學日記”摘抄(1989)(2 / 2)

1989年3月24日周五

上午夜班回來,幾日來雜事堆積,令吾窘迫、窒息。整理春裝時,見大學往來書信,翻閱中,為自我往昔易於傷感、懷夢的詩情畫意而孤憤和痛心,慨然起火,付之一炬。望著灰燼,仿佛見到曾經彼此內心惶恐的眼神、絕望的淚花和熱情而天真的心血。到今天,未曾料想卻為往日自己從中感到自信、可獲得力量的思想、認識和行為,而心生羞愧、憤懣,不願意再去追尋那一切曾經執意抗爭宿命、踐行“不自欺欺人”的生存原則,摒棄渴望下一代從傳統那份僵死、愚弄人性的慣性文化中解脫出來,而走向真實快樂和幸福生活的理想!

近十幾年來,吾鬱鬱情懷,究竟尋找什麼呢?是自己生活經曆中的種種困苦和對周圍現實的煩厭後,意欲告知世人如何認識生活、怎樣對待他們才能實現人類渴望的快意、和平、諧調而美麗的生活嗎?或許如同最初設想的續寫曆史、指出未來前景以及時代先驅、超人的形象是什麼。然而,其理想的合理性和真實行為將會是何等摸樣呢?!

一個人,尤其一個被遭生活磨練者,如果不能理清和解釋其所以能承受超出常人的困苦、折磨的因由和目的,這樣一種壓力本身足可以令其心理和精神狀態趨於變態性瘋狂。唯有在更巨大而堅強的信念力量支持下,才能積蓄能量複燃烈火和聲勢,將過去化為灰燼,進而所謂“鳳凰涅槃”吧。

再求心緒平靜中,衡量這持久折磨己心的欲望,是否其本身就是可悲亦可憐的一種畸形心態而來的空談、空想、空歎啊。

1989年3月28日周二

晚同學們於宿舍閑聊將至的分配和形勢。其中幾點認識,自覺還是有道理的。

人之生途中所謂的“進展”,有許多的確是這樣的:生平中窺見“機會”後,即不擇手段、見縫紮針,一旦進去了,站住了位置,從周圍人們到自己也就接受了此位置這樣或那樣的“事實”。對此,我自己過去的行為和經曆,便是這樣的。“成王敗寇”之所以能成為社會事實,正在於人性那種普遍的混沌、自卑和怯懦,那種僅憑直覺來感受已經存在的事物,而不會去根究其之所以存在的合理性。知識性頭腦的煩惱和困頓,就在於他們用一般書本上或說是出自頭腦邏輯思維而產生的道德理念,並用作自有的良知和智慧,來感受和判斷原本就不合乎理性、邏輯的社會事實。

總覺得上大學的目的,應是引導更多的人們能夠自覺地從一種自然人性中走出來,而自由地到自然社會中去生活、繁衍;而不是從一種完全唯物的無知,或說由一個生來既是的自然社會之奴隸,變成了一個有文化的人倫社會之奴才。真正的社會思想家或說哲人,必須是從這樣二種人性都極容易出現的慣性錯誤中走出來的人,並且又是能夠順應時代潮流,帶領人們性情和欲望向正確方向發展的人。人生和社會的無聊都莫過於停滯不前,哪怕最為高尚、純潔、安逸的生活,某一個個人可以生活於此,而整個人類絕不會使然。這應是人類中一部分人須牢記的問題/話題。

1989年3月29日周三

海明威曾說過:“當你自己不走運的時間,不要去硬拚,要隨遇而安,然後去挽回敗局。”到目前為止,反顧來煙台的生活,結合時下麵臨畢業的心境,其人其語正合吾情。然那挽回的努力,卻杳無蹤影。由此,自我努力者不能把心計和力量用於企圖畢業考試上的出人預料,而應竭力於醫學知識的自我把握及其可能獲得的自身技能,進而轉入適宜的環境,再迫己求發展和提高。

大學這最後幾年,自身的薄弱、欠缺在於被眼前的和已經發生的失敗、差錯而抑鬱苦索不止,而往昔已有的狂想思考,外觀雖平靜,而內心始終蠢蠢欲動。客觀而言,吾應不懼怕處於任何環境狀況之中,依據以往思想認知都一樣可以生存、求索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