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有誌男激揚文字 無冕夢初曆風雨 (1)(2 / 3)

徐潔老師很年輕,比她的學生大不了幾歲。正因為年輕,才顯得有激情,有活力,思維也往往是帶逆向性質的。這不,畢業臨近,其他教授們給學生出的論文一般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保證黨報作為耳目喉舌的功能》、《電視新聞的特點與功能》、《堅持正確導向,服務穩定大局》等等。徐潔老師的題目沒有給學生布置具體的範圍,而是巧妙地引導大家注意傳媒行業的最新動向。那幾年,媒體最時髦的做法是“大報定導向,小報找市場”,平麵媒體普遍實施主報與子報相結合的經營模式,而電視台則將部分頻道或者欄目承包出去。媒體改革的最初幾年,子報子刊子頻道層出不窮,傳媒市場一時間百花齊放。繁榮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比如,有些子報連刊號都還沒有,就堂而皇之地擺上了市場。部分媒體內容上一味追求獵奇、低俗,低估讀者的智商,矮化讀者的素質,經營上則毫無章法。李向澤敏銳地感知到這些問題,經過兩個月左右的調查,寫成《傳媒經營多元化陷阱》一文。徐潔老師看完後大喜過望,當即批示:稍做修改,此文可發表在我院學術刊物之上,供下一屆的畢業生們參考。

徐潔老師的特別嘉獎讓李向澤的自信心空前高漲。當年正是畢業的年份,李向澤投了三份簡曆出去,其中兩份回了話。一份是一家地市級黨報,該報社黨委書記親自打電話給李向澤,力邀他加盟,甚至答應隻要他過去,立即提供一套住房。另一份是一家中央直屬特大型國有企業神州工程有限公司下屬的報社《險水工程報》。神州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國有特大型水利電力公司,總投資為1000億左右。公司全麵負責神州工程的建設和建成後的運營管理,並從事水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因為手中有多餘的刊號資源,他們辦了一份麵向社會的都市類子報——《險水都市報》,該報社的領導沒有給李向澤太多的承諾,但卻丟下一句話:“智者賺未來,愚者賺現在。”李向澤年輕氣盛,盡管他認為前一份工作在待遇方麵可能更優越一些,但後者的發展潛力卻會更大一些。1997年6月,李向澤離開學習生活了4年之久的長江市,前往神州工程有限公司所在地——遊興市。

李向澤出發的當天下著小雨。經過4個多小時的顛簸,汽車終於到達了遊興市。這座城市三麵環山,一麵臨水。街道不是很寬,很多還是單向行駛的馬路。被雨水清洗過的綠化帶清翠可人,路麵散發著一股清新的氣息。如果說長江市是一個粗獷的大漢,那麼遊興市則更像一個小巧的女孩。李向澤一下子便喜歡上了這座城市。更為令他感動的是,《險水都市報》的主編伊彪與主編助理龔明強打著傘在雨中守候了一個多小時。

“哈哈,歡迎中原大學的才子!”

伊彪一邊說,一邊向李向澤伸出手來,令李向澤心裏暖乎乎的。

一周之後,李向澤已經摸清了《險水都市報》的基本情況。《險水工程報》總編、《險水都市報》社長銀尚橋是這份報紙的始作俑者。原來,隨著工程竣工日期的臨近,《險水工程報》總編銀尚橋越來越真切地感覺到了一種壓力:《險水工程報》的宣傳功能將會逐漸減弱,屆時公司200餘名從事宣傳的幹部職工,最多隻需一半,另外100多人何去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