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俏搭檔傾力相助 老職工一吐為快 (2)(2 / 3)

孫素琴趁勢追問下去:“聽您的意思,廠子以前是不錯的,隻是這兩年出了點問題?”

“是啊。”老汪說,“古城鋼鐵廠當年是西北地區三大鋼鐵廠之一,在全國排名也是前十位。黨和國家領導人曾多次到古鋼視察,對古鋼的發展寄予了厚望。古鋼的全體職工,也沒有辜負領導的期望。從1963年建廠伊始,古鋼的年銷量就一直穩居行業前列。古鋼生產的普板、鍍鋅板、矽鋼片、薄鋼板、冷軋卷板、熱軋卷板、不鏽鋼板、不鏽鋼圓鋼等產品,在市場上暢銷不衰。其中拳頭產品薄鋼板,還榮獲了國家機械工業部的金質獎牌。我是1973年進廠的。當時,正是古鋼發展最火紅的時期,加上工人地位很高,古鋼的小夥子簡直成為北街姑娘們的搶手貨,連東、西、南街的姑娘們也都慕名前來,非古鋼的人不嫁。我自己的媳婦就是那個時候釣來的。嘿嘿。”

據汪想生介紹,古鋼廠鼎盛時期,有職工一萬餘人,年產值高達6個億,工人每個月工資90多元。這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是絕對的高薪。古鋼就是一個典型的小社會,醫院、學校、食堂一應俱全。職工吃飯不愁,看病不愁,孩子上學不愁。

古鋼的轉變發生在1994年。那一年,新任廠長全得法正式走馬上任。這位來自大漠市經貿委的官員,不懂經濟,不懂企業,但唱大戲演大角的功夫倒是挺到家的。為了表明自己與前任領導的管理方法不一樣,更為了表明自己比前任領導管理水平高,他上任伊始便“放了一把火”,“這把火”讓古城鋼鐵廠從此陷入虧損的泥潭,很多年來難以翻身。

那幾年,企業界流行一種觀點:雞蛋不能夠放在同一個籃子裏,而必須分幾個籃子放,這樣可以有效化解企業的經營風險,確保企業永立不敗之地。在這一觀點的指導下,全得法不顧高層多數人的強烈反對,堅持上馬了兩個新項目。一個是研發生產飛機配件,另一個是做冰箱。雖然兩個項目都沒有離開製造業這個大領域,但行業跨度還是非常大的。

古鋼廠隨即便嚐到了跨行經營的苦果。鋼鐵的生產線與飛機、冰箱的生產線是完全不兼容的,因此,兩個新項目都需要重新添置生產設備。尤其是飛機配件項目,國內飛機配件生產企業,大多數都是從國外進口生產設備,因為隻有這樣才能確保產品的質量。後來者古鋼廠飛機配件分廠若采用國產設備,在起點上就會輸給別人一大截。硬件方麵如此,軟件方麵也好不到哪裏去。古鋼廠的工人、研發人員都是鋼鐵專業的,對飛機配件根本不懂。怎麼辦?大規模招聘新人,顯然不切實際。那就隻好“挖”同類企業的牆腳。古鋼廠通過這一招,倒是請來了幾個飛機配件領域的專家。但是,光有“將”,沒有有執行力的“兵”,這“仗”也打不了啊!古鋼廠一部分車間工人,因此而被“趕鴨子上架”,關在廠裏接受了兩個月的強化培訓。本以為可以破土動工了,但真正進行到操作階段的時候,還是深感力不從心。就這樣,飛機配件項目不到一年時間便宣告夭折了,給古鋼廠造成的損失大約一個億。

冰箱的工藝開發相對於飛機而言,簡單許多,因此古鋼廠基本上還是能夠拿得下來。但是,產品生產出來了,並不意味著萬事大吉了。產品如果不適銷對路,就是一堆廢鐵。古鋼廠的冰箱用的是10年前的技術,開發出來的產品,當然沒有人願意買。一年半時間,生產的10萬台冰箱,隻銷售了1萬餘台。其他的冰箱堆在倉庫裏,占著企業寶貴的倉儲、資金、人力等等資源。

兩個新項目令廠裏虧損將近兩個億,企業一下子便從盈利轉入虧損之中。職工的工資獎金開始出現拖欠的情況,最長的時候可以拖半年。後來,廠領導怕職工們鬧事,想了一個辦法:發一部分工資,剩下的工資用冰箱抵。那些廠裏欠薪比較多的職工,一下子領了三四台。自己用不著,隻好當人情送給了親戚朋友。

從那時起,廠領導已經開始著手為自己物色買家了,牛星集團就是他們考慮的對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