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俏搭檔傾力相助 老職工一吐為快 (2)(3 / 3)

老汪點燃一支煙,默默地抽了幾口。顯然,關於牛星集團並購古鋼廠的事情,是他不想提及但又永遠難忘的痛苦經曆。

盲目多元化令古城鋼鐵廠元氣大傷,由於連鎖反應,到1995年的時候,企業的虧損額度達到了兩個多億。企業的資產負債率高達95%,已經遠遠超出正常的負債水平。每年需要繳納的銀行利息就有3000餘萬。企業人心渙散,生產處於半停頓狀態。

1995年底,全得法離開古鋼,到大漠市商業局任副局長。新任廠長李忠實采取壯士斷腕的手法,將廠屬學校、醫院、俱樂部、食堂等等,統統從企業剝離,或者將它們移交給當地政府職能部門,或者公開招投標。這樣折騰了一番,多少起到了一些效果。盡管仍處於負債之中,但古鋼廠還是堅決恢複了幾條生產線。至於全麵恢複生產,那就要等到真正扭虧的時候了。

1998年,牛星集團向古鋼廠拋來橄欖枝,表達了重組的意願。為了不致於引發古鋼廠幹部職工們的抵製情緒,牛星集團決定以租賃的方式入主古鋼廠,古鋼廠高層骨幹不變。1999年,牛星集團與古鋼廠簽訂租賃合同不久,便組建了一個新公司——古城鋼鐵公司。隨後,古城鋼鐵公司將古城鋼鐵廠的固定與無形資產變更至自己名下,並與南方一家公司簽訂了4000萬的貿易合同。結果,錢到了古城鋼鐵公司賬上,可貨卻沒有發給南方那家公司。南方那家公司一氣之下將古鋼公司告上了法庭。

即使捅了這樣大的婁子,相關部門也沒有解除牛星集團與古城鋼鐵廠兩家企業的租賃關係。相反,2002年牛星集團以出資3個億的條件,全麵介入古鋼廠。這一次,他們控製了包括財務、人事、研發、生產、銷售在內的幾乎所有要害部門。而且,他們表示要堅決裁減5000名員工。

當時,“國退民進”的提法在全國甚囂塵上。牛星集團憑借區區3億元,按規則充其量隻能算是古鋼廠的一個股東而已。但在大漠市相關部門的支持下,牛星集團竟並購古鋼廠成功,並堂而皇之地成了古鋼廠的母公司。母公司為了減輕企業負擔,要給子公司裁員,大家當然沒有什麼話好說。隻要雙方談妥裁員的條件就行了。但是,問題恰恰出在裁員的條件上。

根據規定,古鋼廠的5000名職工,被牛星以買斷身份的方式裁員。買斷就得有個價格。古鋼廠工人按照每人每年600元計算,幹部按照每人每年800元計算。這筆費用,牛星集團倒是不折不扣地兌現了。國企工人變成社會人員之後,還需要有三份保險,其中養老保險與醫療保險,因為古鋼廠原先就為職工們開辦了,所以不存在取消的問題。目前多的是一份失業保險。按照每個人每年5000元計算,古鋼廠應一次性支付這些被裁員職工總共2500萬失業保險金。既然牛星集團已經是東家了,這筆錢當然應該由它來出。

可是,這筆錢在牛星集團的預算之外,他們又怎麼會付呢?職工們拿不到錢,心裏就憋氣;一憋氣就容易惹事。

2002年8月15日早上8點鍾,古鋼廠門口一下子坐了3000餘人。這些人全是剛剛被買斷身份的職工以及他們的家屬。他們舉起白布做成的橫幅,上麵寫著:“強烈要求牛星集團兌現並購承諾!”“牛星集團,還我血汗錢!”“失業保險金不給,我們就一直坐下去!”……

職工們還在陸陸續續地趕來,加上看熱鬧的市民,古鋼廠大門已經被包圍得水泄不通了。古鋼廠大門正對著北街流璜馬路。這條馬路是北街的主幹道,車流量是全大漠市最大的。如今,它被一分為二。過往車輛不得不繞道而行。

古鋼廠高層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他們緊急向牛星集團董事會報告,但牛星集團給他們的答複隻有四個字:靜觀其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