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狂歡之苦澀 (1)
這所房子裏猛刮了一陣勤勞之風。厄秀拉十月份才去上大學。帶著一種明確的責任感,好像她必須在這所房子裏表達自己的意圖,她忙著整理,再安排,挑選,設計。她父親常用的工具,包括做木工活的和做金屬製品的,她都能用。拿起工具她敲敲打打,修修補補。能把東西修理好,她母親也挺滿意。布朗溫對此也很感興趣,他早就相信他女兒能幹。他自己也在花園裏搭了一個工房。眼下,她終於做完了。客廳又大又空:鋪了那塊漂亮的威爾頓地毯——全家人都以此為自豪;擺著蒙上絲光印花布的長沙發和寬大的椅子;還有鋼琴,一尊布朗溫製作的石膏塑像,此外就沒什麼其他的了。客廳太大了,空空蕩蕩的,使人感覺到這間房是不常用的。然而他們還是喜歡這間房又大又空。
家庭氣息最濃的是飯廳,厚實的草墊子一鋪上就使地板顯得很光亮,折射出一家人心底的歡快。窗台就是一個向陽的寬大座位,桌子牢固得誰也推不動,椅子也很結實,倒在地上也摔不壞。布朗溫製作的那架熟悉的風琴放在一邊,看起來特別小。餐具櫃的大小顯得正常,看著順眼。這也是布朗溫家的起居室。厄秀拉自己有一間臥室。這可真是個仆人的臥室,又小又一般。從臥室的窗子望出去是後花園,毗鄰其他人家的後花園。有些老花園伺弄得很好,有些則堆著包裝箱,再過去就是房子的背麵。這些房子的前麵對著教堂,是高街商店的鋪麵,或者是經理助理或主任會計們體麵的家。還有六個星期她才去上大學。在這段時間,她緊張地複習了一遍拉丁語和植物學,間或做做數學題。她是作為一名教師去大學進修的。不過,她已經參加了入學考試,讀的是大學課程。一年之後,她要參加文科中間考試,然後再過兩年,參加文學士學位考試。
所以,她的情況不同於一般的小學教員進修。她將和那些純粹是為了受教育而入學的自費學生一起學習,而不是隻學職業進修課程。她是被選出來的人。往後的三年時間,她將要重新多多少少地依靠她父母。她的進修課程是免費的。學費全都是由政府付的,另外,每一年她還能得到為數不多的一點助學金。這剛夠她的火車費和買衣服。父母隻須給她夥食費。她不想讓他們花費過多,他們的日子也不會很寬裕。她父親一年隻掙二百英磅,而她母親的存款拿了很大一部分來買房子。過日子還是夠的。戈珍上了諾丁漢的藝術學校。她的專業是雕塑。她有這方麵的天賦,喜歡用粘土做小人小動物模型。有一些作品參加了在卡索爾舉行的學生展覽會,戈珍是參賽的佼佼者。在這個藝術學校她很煩躁,想到倫敦去,可是沒有那麼多錢,父母親也不讓她去那麼遠。特麗薩上完中學了。她是個高大強壯又魯莽的少女,對任何更高的目標毫無興趣。她願呆在家裏。除了最小的孩子,其他的都上學了。學期一開始,他們都要轉到威利格林的學校。
厄秀拉很興奮地在貝多佛結交朋友。這興奮勁兒很快就過去了。她到牧師家、到藥劑師家、另一個藥劑師家、醫生家和經理助理家,在這些人家吃茶點。這樣,她幾乎人人都認識了。她不可能對人十分感興趣,雖然有時她也想這樣。她步行或騎自行車在鄉間漫遊,發現靠森林那邊景色非常秀麗。那是曼斯菲爾德、南威爾和沃克索普之間的地區。然而,她在這兒隻是小打小鬧地開開心,真正的探險要從大學開始。
開學了。她每天坐火車進城。大學裏如修道院似的寧靜開始包圍著她了。開始,她並沒有感到失望。高大的學院大樓坐落在寧靜的街區,是石塊砌成的,周圍有草地和椴樹,幽靜極了。她覺得這是一塊偏僻神奇的地方。學院大樓的建築式樣真可笑,從她父親那兒得來的知識使她能看出這一點。不過,它的式樣還是與其他大樓的式樣有所不同。在這座肮髒的工業城裏,它那秀麗又好玩的哥特式造型差不多可以算一種風格了。她喜歡學院的禮堂,有高大的石塊壁爐和哥特式的拱形支撐著樓廳。當然,那些拱形很難看,用割成卡紙板一樣的石塊砌成的壁爐架裝飾著紋章圖案,對麵就是自行車停放處和暖氣片,看上去不倫不類。而那邊牆上一大塊告示牌上飄動的紙片好像把所有的僻靜感和神秘感一掃而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