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內功起源---養生(3 / 3)

心、理氣、無極、天良、良知、良能、性、明德、黃中、仁、不易之氣、浩然正氣。佛家稱謂

心、佛性、真如、慧根、智慧體、金剛不壞身、妙覺、妙明心、舍利子、妙明紫金光、金剛正法眼藏、自在菩薩、如來、成佛因地、摩尼寶珠。道家稱謂

心、先天炁、真陽之炁、真源、紫氣、元神、穀神、真常、性命、黃庭、金丹、三寸氣、天一真水、黍米玄珠、大神性中天。

精神、真氣。

生命、心靈、根源、靈魂、感覺思維能源、生命能源,等等。由於曆史時期不同,諸家稱謂也不相同,但說的都是人的生命根本。3與氣區別

其實好辨認,二者是以“有為法”和“無為法”而有區別。如今“氣功”一詞命名泛指“後天之氣”,所練功法都是“以強調呼吸為特征的”。據體解析:這種功法,強調習練人將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刻意地用意識,指揮著鼻吸或口呼的深和淺、次數、及對身體內外、翻轉、運使、導引、暗示等等,用呼吸和動作招式這一念頭取代其它雜念。這種局限人心自由,不自然,不自如,身心被教條束縛死的功法,皆稱謂“有為法”,也稱謂“二法”。惠能祖師在《六祖法寶壇經》中指出:“有二既非真,起心既是妄”;又有偈曰:生來坐不臥,死去臥不坐,原是臭骨頭,何為立功課?每個練功者不可不明察。釋迦佛祖在《金剛經》中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又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一切有為法皆出生於無為,無為無所不為而生有為。無為是有為之體,有為是無為之用。無為無體,無體之體是實體。無體之體是虛無,虛無是真空妙有,所以謂之“空”。“真空”無生無滅,無始無終,永恒不變,是為千變萬化之源,謂之無為。無為真空純至靜,無生無滅,是為虛實。虛則空,空不變,以虛代實,是為虛無。虛無所化之萬物,是為虛妄。因此《金剛經》才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老子《道德經》指出:“道法自然”。這些都是辯認鑒定修煉功法,是“先天炁與後天氣”的標準。現在學習氣功的人不僅將氣功之“氣”理解為呼吸之氣,而且,將氣功之“氣”理解為人體元氣,這就使真正的“炁功”定義發生了第二次失誤。真宗“炁功”是以練心養神、益智強身、増智開慧、返樸歸真、天人合一為本。光比劃動作,僅限形體,那就是做體操和舞蹈沒有區別。練炁功必須具備“修心養性”功課,這對修煉人來說,比練形體重要。因為心是根本,身體是枝末。佛家指人的身體稱謂“臭皮囊”,又叫“嶄存體”,“幻化身”。凡是執著在有形相上的方式方法,都是在練“後天”的東西,本質不真。按照釋迦佛祖在《金剛經》裏指出的:“無相之相,謂之實相。”無相是“先天炁”。對修煉者而言;你知道自己是練什麼氣呢?若以磚磨鏡,苦死無成,先天與後天“差之毫厘,謬之千裏”!對修煉先天炁而言,道家的論述記載可以說是精微極致,道教《碧苑壇經》在“求師問道”篇中就明確指出:世上愚盲之徒,不識自心,隨物而轉。雖有道念,不知邪正之門;雖有“道心”,不知修行之法。道教文始派內丹修煉,關尹真人在《文始真經》丹法要旨中這樣教導修煉者:本派功法以虛無為本,以養性為宗,為丹法中最上一乘。修煉下手即以最上一層煉神還虛做起,主張修一己“真陽之炁”,以接天地真陽之炁;盜天地虛無之機,以補我神炁之真機。教人無所有,無所為,無所執,虛之極而無極,從而上不見天,下不見地,內不見我,外不見人,一無所見,則我通天地,天地通我,我與天地,似契似離,同於大通,“渾人我,同天地”。這是此派丹法的最高境界,為出神入化,通向大道之仙徑。該派隻主張以神禦炁,不講求精煉炁,更不講火候藥物,因而是一種直指大道的頓修法。4氣功

氣功(炁功)是一種以呼吸的調整、身體活動的調整和意識的調整(調息,調形,調心)為手段,以強身健體、防病治病、健身延年、開發潛能為目的的一種身心鍛煉方法。氣功的種類繁多,主要可分為動功和靜功。動功是指以身體的活動為主的氣功,如導引派以動功為主,特點是強調與意氣相結合的肢體操作。而靜功是指身體不動,隻靠意識、呼吸的自我控製來進行的氣功。大多氣功方法是動靜相間的。宗教中,道教的道士常會練習導引、內丹術氣功,佛教裏的禪定、靜坐也屬一種氣功的修煉方法。氣功常配合武術或靜坐一起練習。練針灸的中醫也常透過練習氣功內氣外發來增進療效。還有儒家所謂的修心、養性,也是一種氣功修煉的意識狀態。5呼吸區別

一般氣功和普通的呼吸方式不一樣,一打通人體的經脈為主(經脈是已經證實存在人體的)氣功也分很多種如果你想練,首先就要確定為什麼而練氣功,如果是為了格鬥,那麼站樁吧,如果是為了延年益壽,那麼就打坐吧,盡量雙盤。古代的養生家認為,“炁”和“氣“是兩種不同的概念。通俗的講,“炁”就是人體最初的先天能源,而“氣”則是指通過後天的呼吸以及飲食所產生的能量。而氣功鍛煉主要是通過後天的呼吸等方法來接通先天的“炁”,從而達到養生健身、延年益壽的效果。一般而言,氣功可分兩種,即養氣與煉氣。養氣就是道家靜坐功夫,把氣運在丹田,使之凝聚不散,不讓身外景物誘導而外泄。煉氣乃以運行為主。如拳術家在練拳時要用臂力,就把氣運到臂上;用腰力,就把氣運到腰上;假如四肢百胲都用力時,就把氣運到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