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內丹功(1 / 3)

丹者,單也,一者,單也。惟道無對,故名曰丹。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穀得一以盈,人得一以長生。內丹是以天人合一思想為指導,以人體為鼎爐,精氣神為藥物,而在體內凝練結丹的修行方式。從中華道教宗祖軒轅黃帝求道於廣成子記載算起,內丹已經經曆了五千年的發展曆程。丹道祖經丹道的發源,是非常早的事。《道德經》、《文子》、《列子》、《莊子》、《內業》、《心術》、《楚辭·遠遊》和《陰符經》以及黃老學派作品可是說是所有丹經必本的祖經,後世一切丹經均從其中發揮而來,一直是內丹法訣的綱要。精、氣、神三寶

內丹學認為:“天法象我,我法象天。”仙丹不必外求,人體是爐鼎,精、氣是藥物,運用神去燒煉,而能使人體內的精、氣、神凝聚不散結成聖丹,即內丹。道教把人的精、氣、神視作生命的三種元素,稱為“三寶”。三者合則生,離則死。內丹之旨,即是抱本歸元,使三者永遠凝集合一,長生不死。精,先天叫元精,至清至精。後天精是濁精,由欲念產生。“有動乎心,必搖其精”。上德無為入性功,入性功就是煉精,補虧損。先天元精,無欲念產生,無形無象。後天精是有欲念而生,男子十六歲有精,是有形有象。內丹功是在“虛之極,靜之篤”之時所產生的元精來采藥歸爐而煉丹的。氣,有先天和後天之分。先天氣,不用肺呼吸。後天氣,用肺呼吸。先天氣,道教特用“炁”字表示,意為渾然一體。《悟真篇》“恍惚之中覓有象,杳冥之內尋真精,有無自此互相入,未見如何想得成”。即喻先天精氣始發境象。神,藏於心。神指性,指大腦的思維活動。後天神,是識神。神好清,先天元神喜寧靜,兩目是神的“窗戶”,神全兩眼有光,光射奪人。神在丹法中稱“金鳥”。修煉至先天元神歸於泥丸,就是《玉皇心印經》“一紀飛升”之意。在道教有人說指十二年。另沐浴指心神,換氣稍停,其作用是暗合天機。、反演

《老子》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是世界從無到有的順行造化之道。道家哲學的理想是要還歸到虛無混沌的原始自然狀態。道教繼承道家的這一思想,認為“順則生人生物,逆則成仙成佛”。提出“返者道之驗”的主張,內丹學的特點即此一“返”字。煉丹是逆向反演,其具體即是歸三(精、氣、神)為二(神和燕),歸二為一(金丹),歸根複命,使生命返回到原始未分的自然狀態,與道合真而長生成仙。丹家十分注重精、氣、神的先天和後天之別,凡先天的存在,是無形、無質、不感、不動的,所以稱元精、元羆、元神。根據丹法的理論,常人由於一味的向外馳求,使得先天的精、氣、神不斷離散走失,人的一生從童年步入壯年再進入老年,這個成長過程就是人的真元逐漸消耗、淋漓、枯竭的過程。道教丹法就是要保證生命的元素不失,返老還童。故道教把內丹的煉就稱之為聖胎、嬰兒。采藥

道體本靜,有感而動,精氣初動,藥象即生。煉丹者必須抓住時機,以意念導引歸入丹田,這就是所謂“采藥”。煉丹實際就是意念的調運,即用神。丹家把用神稱為火候,說明其在煉丹過程中的重要性。“聖人傳藥不傳火,從來火候少人知。”丹功之妙,全在火候。就像烹調,菜備得再多,配得再好,如沒有掌握火候的運用,也是燒不出可1:1的佳肴來的。精是基礎,氣為動力,神才是主宰。煉丹全靠以神馭氣,以神煉精。所以要善於用神,火候得當。如采藥烹煉時宜用武火,而沐浴溫養則以文火為妙。另外還有下手之火候、止歇之火候、進陽之火候,退陰之火候等等。總之,“金丹全賴火候修持而成”。[2]呼吸吐納

“吐納可以延年。”修煉內丹的基本功是掌握呼吸吐納的方法。嘴呼氣,鼻吸氣。呼要鼓腹,將肺中濁氣盡量從口中吐出;吸時收腹,將新鮮空氣通過鼻孔緩慢地吸入,使之充滿肺部。這就叫“吐故納新”。呼吸要做到輕、緩、勻、長、深,久久行之,功效必見。大小周天

內丹功的關鍵是在運轉大小周天,即是將體內的精氣按經絡線路循環運轉。內丹家根據天人相應的理論,稱此法為周天功。大、小周天的分別因其功法、效果等的不同而定。小周天功在煉精化氣的階段中進行。它以上丹田為鼎,下丹田為爐。氣動藥生,神清精滿,此時可用小周天火候,即意念引元氣從下丹田開始,逆督脈而上,打通曆尾閭、夾脊、玉枕三關,然而再延任脈而下,經上、中、下三丹田,即腦部泥丸、胸部黃庭和腹部臍內。這樣完成一個循環,即煉精化氣一小周天。小周天功的特點是精氣合煉,帶藥運轉,丹家術語叫“轉河車”。無藥空運隻是“通任督”、“轉軲轆”,則不成大藥,也不能起到搬精補腦的作用。大周天功的目的是要煉氣化神,比小周天的境界更高一層。大周天把鼎從上丹田移至中丹田,也不再運氣循環,隻是將氣守持在中、下二丹田之間,任其自然靈活,用綿密寂照之功,入定之力,進入到無為境界。即用神從有觀有照到無視無覺,氣也由微動到不動而至化盡,以助發元神的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