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移時,兩個大王出來問道:“這道人哪裏來的?”孫臏道:“我是雲夢山鬼穀仙師徒弟孫臏,從宜梁來,今投齊國去。”二王聽說,倒身下拜道:“聞名久矣!有眼不識高人,望師父恕罪。”孫臏道:“某從來未曾會麵,不知二位尊姓大名?”二王道:“我二人一名吳獬,一名馬升,原是魏王駕前帶刀指揮。因魏王隻信龐涓,將我二人打了五十禦棍,削除官職,因此在這蛇盤山上落草為寇。”眾嘍帶過鄭千、鄭七稟道:“兩個轎夫求大王發落。”孫臏微笑對吳獬、馬升道:“他兩個原是鄭安平丞相家童。前某借宿其家,感彼主人大德,著他們抬轎送某入齊。二人雖懷歹意,被我也擺布得夠了,饒他回去,好複主人之命。”吳獬、馬升遂放鄭千、鄭七下山,即令整酒款待。吳獬、馬升道:“某等願從師父投齊國何如?”孫臏道:“同去雖好,但不知齊王如何?待某先去,看齊王果真敬賢愛士,那時保舉二公同為一殿之臣,有何不可?”二人大喜,遂送孫臏下山。
孫臏行了多時,到得新梁橋。卜商望見,下車迎接,依舊同坐茶車趲路前去。孫臏對卜商道:“大人,我此來身無寸節之功,倘被讒臣離間,可不費了大人一片美情?煩大人到齊,先尋個愛賢惜士的所在,等我暫住幾時,待有功之日,才可進見齊王。”卜商道:“先生不必過慮,我國有個魯王田忌,即齊王禦弟。他最尊賢敬士,送先生到他府中暫住便了。”孫臏道:“若得如此,感謝不盡。”
行到臨淄城,兩人下了茶車,同到魯王府門首。卜商先將孫臏之意報知魯王,魯王叫請進來。卜商轉身出來,接孫臏進府。孫臏見魯王,行了君臣之禮。魯王大悅道:“久仰先生盛名,不意今日相遇。幸甚,幸甚。”孫臏道:“一朝得遇殿下,生平之願足矣,又蒙龐留,何勝雀躍。”魯王就叫門人灑掃東邊書院,請孫先生居住。孫臏稱謝。
卜商遂別魯王,入朝見駕。齊王問道:“卿回來了,孫臏可盜得麼?”卜商奏道:“臣領命入魏,茶車上已把孫臏盜了出城。他恐龐涓追趕,又下了茶車,與臣分路而行,約新梁橋相會。臣在彼等候多時不來,想往別邦去了。但孫臏分路之時,曾對臣說道:‘耿耿丹心壯,巍巍忠孝存。荷蒙齊王德,端不負仁君。’臣諒孫臏決非背義忘恩之人,必不食言,不久必來。”
齊王尚未答應,忽黃門宮人朝奏道:“楚國遣使進魚,現在朝門外,不敢擅入。”齊王令宣進來。楚使入朝,高呼拜畢,奏上道:“臣奉楚王命,特來進魚。”齊王道:“有多少魚?”楚使道:“魚隻兩尾,與別的魚不同。本國無人認得什麼名色,因此我王遣使進上,說兩班文武,有人認得此魚何名,情願年年納貢,歲歲來朝,若文武中沒人認得,要大王納降書表章於我楚王。”齊王道:“魚在何處?取來與寡人看。”楚使出朝,抬了水櫃,將魚送至殿上。齊王仔細觀看,那魚僅長尺許,皮如墨色,巨口細鱗。齊王搖頭道:“寡人從沒有見過此魚。”眾文武一齊上前,觀看一會,各各閉口無言。齊王問道:“眾文武認得此魚是何名色?”眾臣隻說不知。齊王不樂,說道:“終不然到楚國納降書表章不成?”眾臣道:“我王勿憂,要識此魚,除非是魯王殿下。他博覽古今,必然認得。”齊王就宣魯王上殿。
須臾,魯王宣到。齊王將楚王遣使進魚情由說了一遍,道:“適才眾文武看過,俱不認得,故宣禦弟來認看。”魯王揭開水櫃,看了多時。
不知說出此魚是何名色?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