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1]一揆:一樣。
[2]幹父之蠱:子承父誌。語出《周易·蠱》。
【解說】
王國維既然提出《紅樓夢》的藝術價值與倫理價值相合,也就必然引出一個問題:寶玉出家,不但拒絕了已經到手的功名,也離開了所有的親人,拋棄了新婚的妻子和一個即將出世的兒子,用古話說這叫無君無父、不忠不孝,用今天的話說這叫喪心病狂、禽獸不如。——佛教傳入中國之後,儒家就是以滅絕人倫為理由來反對這個舶來品的。釋迦牟尼自己為了修行就拋妻棄子,為後人做出了一個“成佛乃大丈夫事”的榜樣。這在古代印度並沒有多麼地驚世駭俗,但中國人卻接受不了,所以佛教一方麵為自己辯護,一方麵也做足了本土化的功夫,使勁地世俗化、功利化,搞得現在即便是虔誠的佛教徒也往往說不清楚佛教的本來目的是什麼了,更不覺得出家修行有什麼必要。
佛教原本的目的其實很單純,就是斷輪回,至於緣起性空、四大五蘊,無數反複的說理與修行方式,最後都是為了斷輪回。王國維這裏討論所謂解脫,也是從斷輪回發端的。
出家的寶玉到底是無君無父、不忠不孝呢,還是喪心病狂、禽獸不如呢?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倫理問題,但正如前文講的,王國維所謂的倫理價值基本上是在哲學層麵來說的。按照王國維的悲觀主義的解釋,既然宇宙之中有了地球,地球上有了人類世界,也就不得不有一些普通之道德來作為人類的生存法則,人類社會就是靠著這些道德法則才順利維係下來的,所以我們當然不能否認它們的價值了。
但事情不妨換一個角度來想:這些普通之道德隻是為了維係人類社會的運轉,而人類社會之所以存在到底有沒有合理的根據呢?宇宙中之所以會出現我們人類,究竟是有什麼特殊的意義,還僅僅是出於某種盲目的力量呢?
如果人類社會的存在是有目的、有意義的,那麼所有普通之道德自然也就是絕對的道德。但遺憾的是,事情並非如此,人類社會之所以存在不過是由於我們祖先的一時失誤——那些詩人的悲歌、哲學家的冥想、古代各國的創世傳說都是這麼講的,就連《紅樓夢》開篇的神話也在暗示出這個事實,而且比《舊約?創世紀》記述的人類犯罪的曆史更加耐人尋味。
我們的生命既然源於失足的錯誤,那麼我們這些人類隻要有一個人尚未進入解脫之境,則始祖的罪過便沒有得到徹底的救贖。始祖錯誤地生下了子女,子女又生下子女,反反複複地永不停歇,這才真是字麵意義上的“一失足成千古恨”呀。
所以說像寶玉這樣棄絕人倫,從普通之道德來看,確實難逃不忠不孝之罪,但如果能從更高的視角來看,他明白了始祖所犯下的原罪,而不忍再結婚生子以加重始祖的原罪,這怎麼能說是不孝呢?況且寶玉也說過“一子出家,七祖升天”的話,可見寶玉的孝是雖然沒盡到父母這裏,卻盡到祖先那裏了,這話並不是他隨便說來為自己辯護的。
王國維的這段話可能是全文當中最難被人接受的了,今天的熱心讀者一定會判他一個反人類罪——當然,叔本華也要被連坐才對。王國維的問題其實有兩個:第一個問題是道德到底是一時一地的,還是絕對的、永恒的;至於第二個問題,其實是每個人都想過的一個看似非常簡單的問題,即人為什麼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