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防風固土
觀賞植物的樹冠具有明顯的降低風速的作用,植物根係又通過對土壤的固定而達到固土的目的。
(6)涵養水源
觀賞植物通過樹冠攔截、蒸騰作用、降低雨滴衝撞力等多種途徑減少徑流,不僅能涵養水源,也能減輕城市排水係統的壓力和消減洪峰。
5.2.2觀賞植物的社會效益
(1)直接經濟效益
觀賞植物的直接經濟效益主要來自於樹木的物質生產和其創造的良好環境。
1)觀賞植物能生產豐富的食品資源而獲得直接經濟效益:觀賞植物產生的食品資源主要有蔬菜資源(竹筍、香椿、木耳等)、澱粉類資源(板栗、葛根、棗、魔芋等)、食用油脂類資源(油橄欖、油茶、核桃等)、保健飲料類資源(茶葉、可可、咖啡等)、飼料類資源、藥用資源(靈芝、柴胡、蟲草等)、蜜源林、森林肉食資源、調料資源(花椒、胡椒、八角、桂皮等)和竹藤資源等。
2)城市森林公園和植物園的門票收入和經營文化娛樂活動的收入:城市森林公園和植物園以優美的環境吸引遊客遊覽,創造門票收入,也能通過開展有特色的展覽活動(如櫻花展)創造收入。另外,森林公園裏增設一些遊樂設施,也能帶來經濟效益。據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28日報道,在第七屆中國城市森林論壇上寧波市副市長陳炳水表示,森林旅遊已成為寧波市民休閑度假的最多選擇。全市目前已有市級以上農家樂特色村、休閑旅遊示範點共74個,2009年,接待遊客達647.6萬人次,實現營業收入5.7億元。從這一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城市森林旅遊(主題是觀賞植物)可以為一個城市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2)間接經濟效益
觀賞植物的間接經濟效益,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麵。一是以生態、休憩、觀賞等價值為目標,為城市環境中受壓抑的居民提供回歸大自然的途徑和優質的室外環境。二是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效益。三是減少了治理環境問題的費用。
5.2.3觀賞植物的社會效益
(1)文化教育功能
近年來西方發達國家的城市綠地建設除了注重回歸自然的模式外,還十分注重城市綠地的教育功能。目前,我國的城市綠地還很少有這方麵的考慮。城市綠地植物群落的教育功能主要體現在植物對人本身的直接影響和滿足人們對自然界生命活動知識的需求這兩個方麵。
生活在城市裏的孩子,對各種野生植物的了解更多的是通過書本、圖畫和電視,城市裏的森林公園、植物園便是活生生的教材,使得他們在娛樂的同時更獲得知識。而且,建設以觀賞植物為主的自然化的城市綠地植物群落模式,增加植物群落的物種多樣性,也有助於青少年了解森林生態係統內部各個物種間和諧共處的生活方式,崇尚自然美,更貼近自然,樹立人類必須與自然協調發展的科學思想,激發他們保護環境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熱情。這些都是植物對人本身的影響。
此外,城市裏的國家公園和植物園內的森林,一般都會在相應的樹木上掛牌,這些牌子上不僅會標明樹的名字和科屬,有些還標明了它們的特點及利用價值,這就使得人們在遊覽的同時得到關於這些樹木的相關知識,豐富他們的知識,增長他們的見識。
(2)休閑遊憩功能
城市森林創造了綠色的世界、優美的風景、宜人的氣候、清新的空氣和幽靜的環境,為生活在城市裏的人們提供了休閑遊憩的好去處。在森林裏不僅能呼吸到新鮮空氣,也能聽聽鳥叫、看看動物,感受生命的活力和美好。在遊覽森林的同時不僅能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放鬆,也能陶冶自己的情操。
(3)美化環境
城市綠地中一般會栽種參差錯落的樹木,形成錯落有致的自然環境,創造直接的美感。城市森林柔化了城市建築的線條,將城市的線條勾勒得更加清晰,烘托了建築物的美,相應地彌補了“水泥森林”所造成的景觀退化。四季樹種的搭配更讓城市森林錯落有致的自然環境美在空間和時間上都有所展現。繽紛的城市森林,使城市居民安居樂業,享受生活,彌補了城市居民與大自然隔離的乏味生活空間,美化了城市環境。
(4)促進科學技術進步
城市綠地中具有豐富的生物資源和特定的生態環境,為環境資源學和生態環境的研究提供了實驗基地。城市化進程中瀕危物種的保護和種質資源的保存與擴繁等許多課題都成為生物學研究的重要領域。隨著研究的進展,科學技術自然也會進步。城市森林的構建、觀賞植物學科的發展還有利於普及科學知識、提高文化素養、弘揚生態文明和倡導森林文化,為科技進步打下良好的基礎。
5.3觀賞植物
凡以觀賞為目的,具有一定觀賞價值的觀葉、觀芽、觀莖、觀花、觀果植物,統稱為觀賞植物。我國地域遼闊,觀賞植物資源極其豐富,在已有記載的3萬多種高等植物中,我國原產栽培的喬灌木就有7500多種,其中還包括世界早已絕跡的稀有樹種,如被稱為活化石的銀杏、水杉、金錢鬆、鵝掌秋等。有的觀賞植物在世界種類總數中占絕對優勢,如全世界山茶花屬植物共有220多種,我國就有195種之多,不但種類繁多,而且品種齊全,豐富多彩,琳琅滿目。觀賞植物的種類繁多,所包括的門類又雜,為了便於學習和研究,就必須對其進行分類。
5.3.1觀賞植物的分類
觀賞植物的分類體係,至今尚未統一,一般采用係統分類法和人為分類法。係統分類法是根據植物的進化係統和親緣關係進行分類,它反映植物在自然演化過程的客觀規律,是一種科學的分類方法。界、門、綱、目、科、屬、種(最基本單位)是係統分類中常用的分類單位。
國際植物學會規定,采用林奈創立的雙名法給植物命名,作為該植物的國際統一名稱,即學名。雙名法是以兩個拉丁文單詞作為一種植物的名稱,第一個單詞是屬名;第二個單詞是種名,為形容詞。有的在種名後麵還需寫出命名人的姓氏縮寫,以便考證。
人為分類法是人們為了實際工作的方便而采用的實用分類方法,一般是根據植物的某一個或幾個特征作為標準進行分類。這種分類法,雖然沒有考慮植物的進化規律,但因其緊密聯係生產、生活,具有實用、方便的特征,現在多采用人為的分類方法。
(1)按植物習性分類
1)草本觀賞植物:
a.一年生花卉:在一個生長季內完成整個生命史,即從播種到開花、結實直至枯死均在同一年內完成。一般春季播種,夏秋季開花結實,然後逐漸死亡。因此這類花卉常被稱為“春播花卉”,如千日紅、地膚、百日草等。
b.二年生花卉:在兩個生長季內完成整個生命史。播種當年一般隻有營養器官的生長,不進行生殖生長和開花結實,到第二年才開花、結實,然後死亡。此類花卉一般是秋播,翌年春夏季開花,因此亦稱“秋播花卉”,如石竹、雛菊等。
c.多年生落葉類花卉:因不耐熱或不耐寒,地上部分在開花後枯萎,以芽、根蘖或地下根等形式越冬或越夏的花卉,分為宿根花卉和球根花卉。
宿根花卉:地下部分形態正常,不發生變態,如菊花、紫菀、芍藥。
球根花卉:地下部分發生變態,包括根的變態和地下莖的變態。①塊根類。地下根變大呈肥大塊狀,僅在塊根頂端處發芽,如大麗花、花毛茛。②鱗莖類。地下莖極度縮短,形成扁平的鱗莖盤,有葉包裹成球形,如百合、水仙、鬱金香。③球莖類。地下莖縮短肥大,呈球形,內部實心,外部僅有數層膜質外皮,在球莖頂段著生肥大頂芽,側芽不發達,如唐菖蒲、仙客來。④塊莖類。地下莖肥大成塊狀,外形不規則,其頂端有發芽點,可萌芽生長,如馬蹄蓮、大岩桐。⑤根莖類。地下莖肥大而形成粗大的根狀,有明顯的分枝,每節上生側芽和根,如美人蕉、荷花。
d.水生花卉:能在水中和沼澤地中生長的花卉。體內通氣組織特別發達,根、莖、葉又形成相互連接的通氣組織係統,葉片很薄,常分裂成帶狀、線狀,有的形成異形葉。植株有較強的彈性和抗彎曲能力等。
沉水植物:整個植物體沉浸在水中,如金魚藻。
浮水植物:葉片漂浮在水麵,如睡蓮、鳳眼蓮、菱。
挺水植物:莖葉大部分挺生在水麵以上,如蘆葦。
e.多漿植物:指莖、葉具有發達儲水組織,呈肥厚多汁變態的植物。植物蒸騰麵積很小,表麵有很厚的角質層,有些種類葉已退化,而以莖進行光合作用,有極強的抗旱能力,如仙人掌科、畨杏科、景天科、大戟科、菊科、龍舌蘭科、馬齒莧科。
2)木本觀賞植物:
a.喬木類:具有明顯主幹,高度在5米以上的樹種,如雪鬆(大喬木)、女貞(中喬木)、紫葉李(小喬木)。
b.灌木類:植株較為低矮,通常在5米以下,枝幹叢生和無明顯主幹的樹木,如連翹、蠟梅。
c.藤本類:不能直立生長,必須纏繞或攀附它物向上生長的蔓生樹種。借氣生根攀援的有常春藤;借卷須攀援的有葡萄;借吸盤攀援的有爬山虎;借纏繞莖攀援的有紫藤;借蔓莖攀援的有野薔薇。
d.匍地類:幹、枝均匍地生長,接觸地麵後能長出不定根的樹種,如匍地柏。
e.觀賞竹類:如佛肚竹、菲白竹。
(2)按生態學習性分類
1)溫度:按各種花卉植物耐寒能力的大小,將它分為以下幾個類型。
a.耐寒花卉:抗寒能力強,在我國西北、華北、東北南部地區可以露地越冬,如百合、美人蕉等球根花卉。木本觀賞植物中如榆葉梅、丁香、月季等。
b.低溫花卉:在我國長江流域可露地越冬,而在北方嚴寒地區則需加以保護方可越冬,如紫羅蘭、金魚草等二年生花卉。木本植物中如桂花、夾竹桃等。在我國北方嚴寒地區作為盆栽,冬季需移入不低於0℃的冷室中越冬。
c.中溫花卉:產於我國廣東、廣西、福建、雲南等亞熱帶地區南部的花卉,如一葉蘭、蘭花、五色梅、橡皮樹等。
d.高溫花卉:在生長期內要求高溫的花卉,如仙客來、白蘭花等。
2)光照:光照是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源泉,植物的生長、形態、內部結構、分布、蒸騰等方麵都受其影響。
a.光照強弱:按其對光的要求強弱不同分為三個類型。
陽性花卉:如香石竹、旱金蓮,水生花卉中的睡蓮及多肉植物都屬於陽性花卉。
陰性花卉:如蘭花類、杜鵑類及秋海棠。
中性花卉:如南天竹、曇花、八仙花等。
b.光照長短:根據花卉植物通過光照階段對光周期的反應和要求,一般把花卉分為三種類型。
短日照花卉:一般要求每日光照短於12~14小時,如菊花、一品紅。
長日照花卉:一般要求每日光照時間在13小時以上,如唐菖蒲、米蘭。
中日照花卉:對日照時間的長短沒有明顯的反應,隻要環境適宜一年四季均可開花,如月季、扶桑、天竺葵等。
3)水分:花卉對水分有不同的要求,大致有以下幾個類型。
a.旱生花卉:如仙人掌類多肉植物。
b.濕生花卉:如海芋等。
c.水生花卉:如荷花、睡蓮等。
d.中生花卉:還有一些適宜生長在濕潤排水良好的土壤中,但過幹與過濕都對其生長都不利,如紫薇、海棠、繡球花等。
4)土壤:根據花卉對酸堿度的要求,可將花卉分為三種類型。
a.酸性土花卉:如杜鵑、山茶類、梔子、五葉鬆等。
b.微堿性土花卉:如石竹、天竺葵、飛燕草等。
c.中性土花卉:如秋海棠、報春花等大多數露地栽培花卉。
(3)按觀賞部位分類
1)觀花類:以觀賞花形、花色、花香為主,如杜鵑類、山茶類、月季等。
2)觀莖類:以觀賞植物莖為主,如光棍樹、佛肚竹等。
3)觀果類:以觀賞果實為主,如金橘、石榴、佛手、南天竹等。
4)觀葉類:以觀賞植物葉形、葉色為主,如紫葉李、龜背竹等。
5)觀芽類:以觀賞葉芽或花芽為主,如銀柳的肥大銀色花芽、石楠的紅色頂芽,以及白玉蘭密生茸毛的肥大花芽等。
(4)按開花季節分類
1)春花類:如瓜葉菊、白玉蘭、海棠、連翹等。
2)夏花類:如鳳仙花、雞冠花、扶桑、八仙花等。
3)秋花類:如菊花、風眼蓮、石蒜、桂花等。
4)冬花類:如寒蘭、仙客來、茶花等。
(5)按園林用途分類
1)庭蔭樹:庭蔭樹具備樹形優美、枝葉茂密、冠幅較大、有一定的枝下高、有花果可賞等。常用的庭蔭樹有垂柳、懸鈴木、香樟等。
2)園景樹: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在園林綠地中能獨自構成景致的樹木,又稱為孤植樹或標本樹。常用的園景樹有銀杏、楓香、玉蘭、合歡、雪鬆等。
3)行道樹:種植在各種道路兩側及分車帶的樹木總稱。主要作用是為車輛和行人庇蔭,減少路麵輻射和反射光,降溫、防風、滯塵、減噪,裝飾和美化街景。常用的樹種有懸鈴木、槐樹、銀杏、白蠟、樟樹等。
4)花灌木:花、葉、果、枝或全株可供觀賞的灌木。具有美化和改善環境的作用,是構成園景的主要素材,在綠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如園林中用於連接特殊景點的花廊、花架、花門和點綴山坡、池畔、草坪、道路的叢植灌木等。常用的花灌木有牡丹、丁香、榆葉梅、黃刺玫、連翹、薔薇、繡線菊、八仙花等。
5)綠籬植物:園林中用於密集栽植形成生籬的植物,多為木本植物如黃楊、女貞、火棘、木槿、紫葉小檗等。
6)攀援植物:莖蔓細長、不能直立生長、攀援支持物向上生長的植物。主要用於垂直綠化,可植於牆麵、山石、枯樹、燈柱、拱門、棚架、籬垣等旁邊,使其攀附生長,形成各種立體的綠化效果,如薔薇、紫藤、地錦等。
7)草坪和地被植物:從廣義的概念上講,草坪植物也屬於地被植物的範疇。但按照習慣,把草坪單獨列為一類。
8)切花花卉:切花是從植株上剪下的帶有莖葉的花枝,常見的切花花卉有唐菖蒲、桔梗、菊花、蠟梅、滿天星、月季、馬蹄蓮、紅鶴芋、千日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