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和醫科大學是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在中國辦的,是亞洲第一流的醫學院,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認可立案,畢業後授予美國州立大學醫學博士,這和留學不是一樣嗎?”林巧稚眼睛一亮,坐到和平身邊,出神地聽著。於是,謝和平從協和學科的設立講到它的先進儀器設備,師資的情況,特別是培養學生的高標準。這一切,都極大地吸引了林巧稚的心,他迫不及待地問:“你先別說好,快說說怎麼考法吧。”
“你別急呀!”
和平依舊慢條斯理地說:“最主要的是英語要好,因為學校都是用英語上課,當然,其他功課也要出眾,學校每年在全國隻招收30人左右,你可想好了,要考,得抓緊時間準。
“嗯!”林巧稚猛一點頭,心裏已經拿定了主意。
五四運動之後,同學們經常議論:中國為什麼總受人家的欺負?
對此,林巧稚的一個膚淺的認識,就是中國的科學落後,要救國就要學科學,正在為高考而緊張複習的林巧稚更加努力了。
新文化運動蓬勃興起,“民主”和“科學”這兩麵大旗越舉越高。“反對舊道德,提倡新道德”的口號,使林巧稚深受鼓舞。
“女子無才便是德”,女人隻能依附於男人,這不也是一種舊道德的表現形式嗎?
林姑娘也常教育女學生要有自尊心那種賢妻良母,不是新時代女性的標準。女人也不應當事事求人,事事聽命於人,要想不求人,你們今後經濟上要獨立,事業上要做出一番成就。”
老師在講台上講著,熱血在林巧稚身上奔流。要作一個有學問的新型女性,這就是林巧稚的一個堅定誌向。
臨到畢業的時候,林巧稚看到家中進進出出的人很多。
其中,有的就是前來給她說媒的,她也風聞,家中有人想把她嫁出去。
但是,大家都知道林巧稚的脾氣,不敢向她挑明,林巧稚索性不去管它,一門心思複習功課。
1921年7月的一天,林巧稚以優異的成績,從“高等女學”畢業了。中午,家裏準備了一頓豐盛的午餐,為她慶賀。
父親這幾年工作不順利,心情一直不好。
今天,看到女兒畢業,愁消興來,滿麵笑容。林巧稚為考學的事,心事重重,看到父親心境不錯,趕忙開了口:“爸爸,我畢業了,你說,我今後幹什麼好呢?”“噢,我還沒有細想”。父親顯得有些為難。“等慢慢再商量吧。”
林巧稚注視著父親,心裏有些難過,本不想催得太緊,但是,各高校報名的日期都快到了,總不能不問個究竟。
於是,她壯起膽子又問:“阿爸,您要讓我升學的話,可該報名了呀。”說完,她把目光依次轉向繼母,大哥、二哥、兩位嫂子和大姐,似乎在向他們求援,但是,在父親沒有表態之前,誰也不好吭聲。
“這麼說,你是想上學了?”父親頓了一下,問:“想上什麼學校呢?”
“我想學醫”林巧稚終於說出這句憋在心裏已有一年的話,然後,迅速地向大哥望了一眼一一隻有他知道這個秘密。
大哥沒有吭聲。他也在等待著父親的決斷。
“功課都準備好了嗎?”父親又親切地問。
“準備好了”。林巧稚回答得快而幹脆。
“協和要上幾年呢?”
“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