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和醫科大學教師絕大多數是外籍,講課也用英文,所以,同學們非常重視外語。林巧稚英語基礎好,聽課倒不吃力。她最發愁的是物理、化學課。因為中學時,這些課沒有開全,開學後第一次小試,有一門功課還得了個0分,這時,男同學們竊竊私語:“女生就是不行!”這閑話傳到林巧稚耳中,她又氣又恨。她決心以自己的紮紮實實的行動,打破對女人的世俗偏見!

學校的管理製度非常嚴格。每天晚上9點,舍監點名,大家準備就寢。10點鍾,全部熄燈,但是,一過12點,總電閘又合上了,這使不少人有了鑽空子的機會。林巧稚常常就在12點以後起來,悄悄地繼續看書,學習。天寒地凍,冷了,就披一條毛毯;餓了,就啃幾口烤白薯。她心裏隻有一個念頭:得拚!

學海競舟,林巧稚沒有半點鬆懈!

但是,林巧稚不是那種死讀書的學生。她興趣廣泛,體育就是她的一大愛好。不少同學上體育課是出於應付,林巧稚不是這樣。她從小就好動,籃球打得不錯。但是,在協和校園裏,找不出幾個女同學能上場打球的。後來,好不容易才從各年級找到幾個同伴,打了幾場,這在協和也算是別開生麵了。那時,女子籃球的比賽規則,是一邊六個隊員,防守、傳遞、投籃各兩人。林巧稚是投籃手,還算是主力呢!

協和的學術空氣比較濃。每年都要請一二位客座教授來講學。每星期五的下午,有學術演講,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從文學藝術到社會經濟,無不涉及。林巧稚是熱心的聽眾之一。

林巧稚讀書的興趣,也是多方麵的。除了英文原版小說,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方麵的許多書籍,她都要瀏覽一下。這使她的知識麵很廣。

林巧稚還參加許多社團活動。她是學生會的會計,壁報編輯委員,演說團的會長。有一次,全校舉行英語演講比賽,她得了獎。在禮拜堂,在晚會上,同學們經常可以聽到她那圓潤而嘹亮的歌聲。

這些課外活動,當然要占一點時間,但它增強了林巧稚的體質,調劑了她的生活,開闊了她的思路。

一個學期過去了,林巧稚不僅適應了北方的生活習慣,也適應了協和緊張學習的生活節奏。物理、化學的成績,和其他各科成績,都有了長足的進步。

期末的最後一堂生物課。同學們靜靜地等待著老師宣布考試結果,許多人臉上都顯出不安的神色。

老師依次念著全班同學的分數。有的不及格,有的剛滿75分,從語氣中可以聽出老師並不滿意。他一邊念著,不時停下來指出那些不該發生的錯誤。

一疊試卷念完,卻沒有林巧稚的。她有些發慌,擔心考了壞成績,連忙舉起手說:“老師,沒有我的卷子!”

“你的卷子在這裏,”老師從桌上拿起她的卷子在同學麵前一晃說,“這次考試,密斯林成績最好。98分!她不僅題答得正確,還有所創造。你們看”老師把手中的卷子展開,指著上麵一個畫得十分工整精巧的插圖說,“她用這個圖幫助說明問題,很好。你們都應當向她學習。”

這時,同學們都向林巧稚投來敬佩的目光。他們對這位同窗女伴從此不得不刮目相看了。

協和的教師是從來閉口不談政治的,校方也要求學生不要過問政治。

然而,學生們是在中國的社會中生活著,他們對眼前的社會現象豈能閉眼不看?

為了爭奪對北洋政府的控製權,各派軍閥這幾年正在你攻我打,互相廝殺,弄得社會混亂,民不聊生。

北京城裏,達官貴人們在酒樓上猜拳行令,賣兒賣女的人蹲在街頭,這種畸形的社會現象,常常使林巧稚雙眉緊鎖。

她弄不懂,也拿不出辦法,隻有回到那“世外桃源”的協和,躲進小樓,從書本中尋找自己安寧的世界。

1924年夏天,林巧稚預科畢業,進入本科學習。那幾年,反帝、反封建的浪潮在各地掀起。

1925年上半年,在“五卅慘案”的影響下,全國民眾紛紛抗議帝國主義,要求收回租界。

平時不大參加政治活動的協和醫科大學的學生,此時,也行動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