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從廣州出發的國民革命軍興師北伐,節節勝利。然而,次年四月,蔣介石、汪精衛背信棄義,叛變革命,中國又陷人了一片黑暗。國民黨反動派控製的南京政府成立後,1928年,北京改為北平特別市。遵照南京政府教育部的新章,私立北京協和醫科大學也更名為私立北平協和醫學院。

但協和除了名稱的改變以外,一切依然如故。對林巧稚來講,隻覺得學習生活更加緊張罷了。

林巧稚感到,時間就像在自己身邊飛逝!轉瞬一學期,眨眼就一年!前四年,解剖學、X光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細菌學、內科學、外科學、病理學、藥物學、臨床病理討論、腦係科學、婦產科學、眼科學、耳鼻喉科學、寄生蟲學、公共衛生學、法醫學一個個堡壘被她攻破,第五年,到醫院臨床實習,她勤學好問,又獲得患者和導師的讚賞八年寒窗,多少個日日夜夜!在這長距離賽跑中,有人退縮,有人落伍,有人敗陣!入學時,全班25名同學,到1929年6月畢業時,僅剩下了I6個人,這是多麼激烈的一場競爭啊!而她,林巧稚個來自鼓浪嶼的姑娘,卻以優異的成績,一路領先,贏得了學校授予的文海獎學金。

文海獎學金,是協和醫學院畢業生的最高榮譽獎。它是以文海這位外籍教會醫生的名字命名的。文海為創建協和醫科大學與協和醫院,做出了很大貢獻。文海獎學金每年評選1次,授予本院本科學生在五年學習期間考試成績累積分數最高者。按規定,每屆畢業生中隻有一人能夠領取。

說起協和醫學院文海獎的評定,還有一段趣事。在校務委員會討論這屆文海獎的前夕,教務處向校長報告,本屆文海獎應由林巧稚和一位男同學共得。

怎麼這麼巧!五年的分數,兩個人竟然完全一樣?校長不相信,命令複查。再次詳細核算的結果,林巧稚的分數略高一點。擇優而取,這本是無可爭議的事。然而校務委員會討論的時候,意見卻分成兩派:一派說,按規定和慣例,文海獎屬於積分最高者,理當給林巧稚;另一派說,從實際水平和今後發展前途來講,那個男同學不亞於林巧稚,因此,還是兩人平分。並且一再強調:“不要忘記,他是個男的,是個男的。”原來,林巧稚最不利的條件在於:她是個女性!兩派各執己見,會場氣氛異常緊張。

這時,一位兼管宗教事務的老先生發表了意見,他說:“眾所周知,密斯林參加團契最多,學生會、演講團、歌詠隊而且,擔負著一定職務。她是一個熱心人。而熱心是從醫之本。這個姑娘在繁忙的公益活動之外,尚能取得如此優異成績,實屬不易。我看,還是應當按規定把文海獎給她!”

這個台階一搭,反對派順級而下,不再說話了。

1929年6月12日下午5時,在協和醫學院的小禮堂裏,舉行了隆重的畢業典禮和發獎儀式。

按著協和的製度,畢業典禮的司儀由三個人來擔任;一個總司儀;一個助理司儀;一個學生司儀(從畢業班下一班的學生中選出)。

三列隊伍站在小禮堂前靜候:一列是學校負責人及貴賓、演講人;一列是教職員代表;一列是醫學院和護士學校本屆畢業生。林巧稚班上這16名畢業生,個個身穿黑色博士服,頭戴方頂的黑色的醫學博士帽,等待著那莊嚴的時刻。

這時,總司儀將兩個黑色的指揮棒交給助理司儀和學生司儀,由他們分別帶領教職工代表和畢業班,在樂曲聲中緩緩人場。坐在後排的醫護兩校的學生、住院醫師、家屬等,則熱烈鼓掌,向畢業生表示祝賀。

各位在主席台上按固定座位落座以後,院長宣布畢業典禮開始。醫護兩校的教務長先後向院長報告本屆本科和護校畢業生的姓名,請院長頒發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