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到了午飯時分。彭真站起來說:

“林大夫,聽說您最愛吃螃蟹,很可惜,現在不是蟹黃時節,隻能以後為您準備了,今天就在這裏用頓便飯吧。”

林巧稚心頭又一熱,不禁暗自驚歎:“堂堂北京市長,連我愛吃什麼都知道,共產黨可真厲害!”、“爸爸,爸爸,正說著,市長的小女兒彥彥又跑了進來。

“怎麼啦?”彭真關切地問。

“皮球滾到床底下去了。”

“滾進去,你就把它抓出來嘛!”彭真笑著說。“我拿不著,你去,你去。”女兒撒著嬌說。林巧稚看見,彭真走進房間,趴在地上,吃力地移動著高大的身軀,鑽到床下,把大皮球掏了出來,遞給女兒。

孩子天真地笑了,趕忙抱住球,抱在懷裏,彭真拍拍手,站在一邊看著。

林巧稚的心為眼前的場麵陶醉了。多麼親熱的父女,多麼溫暖的家庭人哪,誰沒有兒女情長,誰沒有天倫之樂!她興奮地想著,忽然省悟到與自己有關的一件事。

不久前,在思想改造的學習會上,她曾經說過共產黨沒有個人生活,沒有家庭生活的話,其實,那不過是聽來的傳聞而已,人雲亦雲而已,並無親身的感受,可能,說者無意,聽者有心。今天,這位市長請她前來做客,也是為了讓她感受一下共產黨人的家庭生活吧!

林巧稚覺得自己的臉在發燒,暗自為自己當初的失言而羞愧。

“林大夫,請吧。”張潔清在圍裙上擦著手,儼然像一位家庭主婦,“手藝不好,吃點家常便飯吧!”

林巧稚從沉思中猛醒過來,隨主人進了餐廳。彭真夫婦坐在她兩側,兒女們圍著大圓桌團團坐定。這一餐飯,四菜一湯,簡簡單單,可是林巧稚卻覺得從來沒有這樣香甜可口,餘味無窮。“林大夫,這兩年北京市的建設發展很快,許多地方都變樣了,你見到嗎?”飯罷,彭真客氣地問。“噢,我整天在醫院,很少出來。”林巧稚答道。“有機會出去看看,擴大擴大眼界。”市長邀請。

“好的,好的。”林巧稚連連點頭。

“這樣吧,你們搞醫療衛生的,對環境問題一定很關心,過幾天請你們看看龍須溝吧!”送行出來,彭真征詢道。

“行啊,彭市長,”林巧稚一口答應,又說,“我們那裏還有些年輕人,讓他們也去看看吧!”

“那當然更好羅!我請人去接你們”彭真高興地點頭。

汽車開動了,林巧稚回首看時,彭真還在門口向她揮手。

幾天後的一個下午,林巧稚和她的幾位學生,台彭真市長陪同,驅車來到了前門外天橋東側的龍多溝。

龍須溝,是舊北京聞名的貧民區。以前,幾條縱橫的小道兩旁,到處是歪歪斜斜破舊的店鋪、住房。

臭水溝裏全是紅紅綠綠的稠泥漿,夾雜著垃圾、破布、死老鼠、死貓、死狗和偶爾還能發現死孩子。附近硝皮作坊、染坊所排出的臭水,和久不清除的糞便,也都聚在這裏一齊發黴。氣味叫人從老遠聞到就作嘔,所以這一帶俗稱“臭溝沿”。溝的兩岸,密密麻麻的住滿了賣力氣的、耍手藝的,他們終日終年乃至終生,都掙紮在那肮髒腥臭的空氣裏。沒有自來水,隻能喝又苦又鹹又發土腥味的井水;屋子裏到處是成堆的跳蚤,成團的蚊子,和數不過來的臭蟲,黑壓壓成片的蒼蠅,傳染疾病。

對於龍須溝的苦難,林巧稚早有耳聞。可是,如今展現在她眼前的卻完全是嶄新的景象:新鋪的柏油馬路上,奔跑著滿載磚瓦的汽車;新建的住房前,自來水歡暢地唱著歌;往日的臭水溝填平了,大道邊的路牌上寫著紅色的三個大字:金魚池。

彭真指著路牌說:“你們看,這個名子多美!苦難的龍須溝已經成為曆史了。”他回過頭糴問林巧稚:“你看過老舍先生的話劇《龍須溝》嗎?”

林巧稚茫然地搖了搖頭。

“那你應該看一看,這個戲太好了,已經在北京上演一年多了。”彭真指著眼前大路兩旁齊整整的新房說:“這個地方,是前年夏天北京市人民政府根據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的決議,進行重建的。舊社會幾輩子解決不了的事,我們要把它解決掉。整個舊中國的苦難,也要像龍須溝的臭溝一樣,被徹底埋掉,在這個基礎上,建設起繁榮昌盛的新中國。你們醫生一定對健康問題感興趣。衛生部門的同誌作過統計,現在這個地方生病的人少得多了,跟解放前相比,是一比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