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托槽脫落原因的分析:正畸托槽脫落原因很多,如:粘結劑固化前托槽的移動,咬硬物,矯治力過大,牙麵不潔,托槽底部與粘結麵不相吻合等。除一些先天固有的因素(如釉質結構不良或乳牙釉麵有一層保護膜等)不能克服外,如果嚴格執行醫護理常規,必定能避免一些人為因素的影響,另外,托槽的設計應加焊底網,這樣才能控製和減少粘結劑與托槽底部的分離。
第九節 酸處理釉質的方法及其對牙髓的影響
近年來,髙分子粘合劑已普遍應用於口腔科臨床,正畸科主要應用於粘合矯正器附件。應用粘合劑時,首要的步驟就是以酸腐蝕牙釉質表麵,這一過程被稱為酸處理,酸處理對釉質的影響國內外已作了許多研究,但對牙髓的影響是正畸醫生最關心的問題。
一、酸處理的步驟
在粘接矯正附件之前,首先要進行酸處理牙齒的唇麵將要安置附件的部位。
1.在牙麵上放少許濕的細石英砂,以橡皮杯研磨牙麵,車頭轉數為5000次/分,研磨1分鍾,以清除軟垢、牙菌斑。
2.用清水衝洗或用清水漱口。如無洗滌條件,將口漱淨。
3.再用30%雙氧水棉球擦洗牙麵,然後用清水衝洗或漱口。
4.用口唇擴張器將口唇拉開,並置棉花球及吸唾器進行防濕。
5.用氣衝將牙麵吹幹。
6.以05mm直徑的圓形棉紙浸50%H3P04,貼敷在需粘接附件的牙的唇麵中部2分鍾,然後將其取下,用清水衝洗幹淨。
7.隔離唾液,並用氣衝將牙麵吹幹,顯露出白堊狀的釉質表麵。酸處理完畢。
8.進行矯正附件的粘合。
10年來,我科應用酸處理以及矯正器的粘合於10000多病人,每個病人粘合6-12個牙齒,獲得良好的效果。
二、對牙髓影響的實驗
1,方法:選正畸科因矯治需要拔除的第一雙尖牙68顆、尖牙2顆和第二雙尖牙2顆,共72顆(其中實驗組41顆,對照組31顆)。挑選的牙齒均經臨床和X線檢查,係無齲、牙周組織正常、無外傷史的年輕恒牙。其中男性17人,女性22人,共39人,年齡10-17歲。
實驗方法分5個組。
第一組:將牙齒用3擦洗,除去牙釉質表麵上的軟垢,然後用清水漱口洗淨、吹幹。以5mm直徑圓形棉紙浸50%H3P04,貼敷在試驗牙的頰麵中部,2分鍾後取下。用清水漱口,吹幹後牙釉質表麵酸處理部位呈現白堊狀。對照牙用3%H202擦洗,清水漱口。實驗牙和對照牙均於24小時後拔除,實驗牙和對照牙各6顆。
第二組:方法同第一組,隻是酸處理3分鍾,實驗牙11顆,對照牙4顆,於第7天拔除。
第三組:在實驗牙的頰麵中部,以高速渦輪機(30萬轉/分)預備一個長2mm、寬1mm深0.5mm,隻在牙釉質部分的洞,吹幹。以5mm直徑圓形棉紙浸50%液貼敷在洞上2分鍾,然後漱口吹幹,用氧化鋅丁香油糊劑充填窩洞。對照牙備洞同上,吹千後用氧鋅丁香油糊劑充填窩洞,隻是不作酸處理。實驗牙6顆,對照牙5顆,均在第4天拔除。
第四組:方法同第三組,實驗牙8顆,對照牙6顆,均在第7天拔除。
第五組:方法同第三組,實驗牙和對照牙各10顆,均在第14天拔除,上述五組牙拔除後,立即浸泡在10%福爾馬林溶液中,固定48小時9然後用5%硝酸浸泡一個月脫鈣,取出用清水衝洗24小時,酒精脫水,二甲苯透明.石蠟包埋,頰舌向切片每片厚5mm以HE染色。光學顯微鏡下觀察牙髓組織。
2.結果和結論:從牙髓組織切片上可以看到第1-5組實驗牙的牙髓組織象均未見異常改變。牙本質內為排列整齊的造牙本質細胞,內為疏鬆的星形細胞,其中可見散在的血管。對照組牙髓也均未見異常。
粘合劑在使用時首要的步驟是酸處理。1974年12月在瑞士召開的牙齒酸處理國際討論會上,就粘合機理、新粘合劑的合成應用以及酸處理後牙麵侵蝕問題的正確認識等,發表了許多論著。對酸處理牙齒提出了新的研究課題。
195S年Buonocore首先提出用85%的磷酸處理牙釉質表麵,增加了高分子材料和牙齒間的粘合強度。他認為增加粘合強度的優點是:預備窩洞可以不.形成倒凹,故擴大了充填的範圍!使充填體完全密合;封閉窩溝防齲冠套密接。Retiofl974年實驗證實:用50%HsP〇4、50%檸檬酸以及含有7%氧化鋅的50%H3P04處理牙釉質時,以50%H3PO4侵蝕釉質的程度最深,因此,可以推測50%的113對牙髓刺激有最大的潛在力。
79年報告,將5例正畸病人需要拔除的5對雙尖牙,以50%H3P04處理2分鍾,牙釉質表麵出現白堊狀酸蝕的顏色改變。24小時後將5對牙拔除,牙髓的組織學觀察表明,除有一個實驗牙顯示有輕度充血外,其它的牙與對照組相同,顯示了正常的牙本質、前期牙本質和牙髓組織結構。說明了50%HSP04理年輕的恒牙頰麵,在24小時內牙髓組織無異常改變。
從本研究的資料中可以看到,完整牙釉質和用渦輪鑽磨牙暴露的新鮮的牙釉質,以50%H3P04處理2-3分鍾,經1、4、7、14天拔除,牙髓組織學觀察未發現有不良反應。初步證實了,口腔正畸科臨床應用釉質粘合劑之前,酸處理牙釉質對牙髓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