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上頷前方牽引器
對一些嚴重骨型安氏Ⅲ類錯頜,單純用矯正牙齒的方法難以取得良好的矯治效果。近20年來,國外一些學者用一種新的口外牽引裝置——上頜前方牽引器(Orthopedicmask),使上頷骨商前移位,同時使下頜骨向後退及抑製下頷的生長發育,從而取得較好的矯治效果。用矯正器使頜骨產生的改變,他們稱為“Orthopediceggect”(R),以區別外科手術的方法。現在我科也開始應用這種牽引器治療一些早期骨型安氏Ⅲ類錯頜,上頜骨發育不足的病例,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上銀前方牽引器的構成
在國外這種矯正器的形式多種多樣,但其基本組成部分為:
1.頭帽:利用顱骨的額部及枕部作為支抗力。
2.前方牽引架:下端固定在頦兜正中,上端固定在頭帽前額部,或者上端遊離。有多種形式的前方牽引架,其基本點是在口唇部正前方有一對可調節的口外牽引鉤。
3.頦兜:必須采用硬質材料製作(塑料或鋁合金)。兩端各有一牽引鉤,與頭帽牽引鉤之間桂橡皮圈。正中有一固定裝置以固定前方牽引架下端。如果是塑料頦兜,可用自凝塑膠直接將前方牽引架下端固定在頦上。
4.口內裝置:也有各種設計,原則是把上牙弓形成一個整體,以便上頜及上牙弓整體前移。常用的設計有:
①舌弓,帶環頰側焊口內牽引鉤,舌弓放在每一個前牙的舌麵齦緣和舌Ii隆突之間。齶蓋前部有一塊小基托以增強牽引前頜骨的力量。
②方形弓(Edgewire)矯正器,代環,其他每一個牙上粘著鎖槽(Brackt),方弓絲的前方設有口內牽引鉤。
③夾板式活動矯正器,基托覆蓋整個齶蓋及每個牙齒的唇麵。在之伺唇麵基托內各埋一個口內牽引鉤。
我們認為,恒牙早期或乳牙期,采用第一種口內裝置的設計比較合適,因為舌弓製作簡便而且固位好。恒牙頜期以采用第二種設計較好,因為在這個年齡期要施加較大的牽引力,方形弓能強有力地把上牙弓連成一整體,以便接受重力牽引。活動矯正器的固位差一些,因此在無法采用固定矯正器的情況下才采用第三種設計方法。
二、上銀前方牽引器的製作特點
1.頭帽:上頜前方牽引器的頭帽,要用寬約2cm,質地較硬,無彈性,無縮水的帶子製成。先用一條長帶子,自額部經耳上方至枕部交叉,再繞至對側耳朵下方,以固定拉鉤板的一端,再用兩條帶子在頭頂做“十”字交叉,縱向的帶子(矢狀帶)前端於額部正中處與長帶子相接,後端與枕部交叉處相接,並縫固。橫向帶子(冠狀帶)的兩端在耳前方與上帶子相接,縫固,並要向下伸長出2-3cm,以固拉鉤板的另一端。
穩定器(央具):保持上頜俞方牽引器的上的檢查穩定性。此附件夾一長約1cm的硬質塑料或有機玻璃管,其內徑不得小於0.8cm,固定在一塊塑料或有機玻璃板上。將之縫固在頭帽額部的正中位置。前方牽引架的上方(上弓焊接處),要伸出此附件6-7cm。當頜骨運動時不能受到阻礙,亦不能使前方牽引架滑脫。
拉鉤板:位於耳的前下方,做為頦兜牽引時支抗拉鉤。用2mm厚的有機玻璃板製成,左右各一個。板的前方彎製成四個牽引鉤,兩端各鑽一個孔,以利與頭帽相連固定。拉鉤板的方向、角度可視矯治要求進行調整。
2.頦兜:此件與前方牽引架相連,可穩定牽引架,並起到支抗作用,同時通過牽引使下頃後退;與底坐相連,兩側各有兩個牽引鉤,在與頦部接觸處要做出若幹透氣孔,以保持患者長期戴用時頦部皮膚的正常健康。此件可用金屬或塑料製作。
穩定管:位於頦的正中或偏上方,固定在底坐上,為長約3.5-4cm無縫的不鏽鋼管,底坐要高出頦兜1,5-2cm。前方牽引架放入穩定管中既要能轉動靈活,不妨礙頜骨的運動,又要保證前方牽引架的穩定性。
3.前方牽引架:是這種矯正器的主體部份,由幾個可拆裝、可調節的附件組合而成。
①上弓:用直徑1.8-2mm、長20cm左右的兩條不鏽鋼絲製成,不鏽鋼絲亦可用同等祖細的自行車條代替。兩條鋼絲連接部份長約12cm,用白合金焊成,錫焊焊接牢固,然後向兩側彎45度角,留出3cm再向下彎,使兩絲平行部之間相距4cm。在弓絲平行部的中央處前後兩麵各磨去一些,長約lcm,讓此處呈扁平狀以利試戴,合適後上弓與垂直管固定。上弓的連接部分要有一個稍向麵部彎曲的弧度,
②垂直管:為兩條無縫的不鏽鋼管,內徑要與上弓、下弓的直徑一致,每條長8.5mm。於兩管的5cm處彎成30度-40度角,長端插入上弓,短端插入下弓。在彎角處各向內焊一口外牽引鉤,用必0.9-1.0mm不鏽鋼絲,長15mm,兩鉤枏距10mm左右。焊接完成後不能軟化。要保持鋼絲原有的彈性和強度。
③下弓:使用材料與上弓相同,左右各一個,長5cm,彎製成“L”型,比例為3.5cm:l.5cm。長端插入垂直管內,短端插入穩定管內,使前方牽引架下部與頦兜相連形成一體,長端的中間處亦磨除一些,使呈扁平狀。
以上各附件都是口外裝置.可根據具體情況製成幾種大小不等型號的成品.稍加修改調整後即可使用,省時,省事。
4.口內裝置:一般用間接法製作,如帶環用直接法製作,可連同帶環再取一個工作模型,間接法的製作需要同時取兩個上頜工作模型,在技術室完成帶環製作,試戴到第二個工作模型上。帶環一般做在第一乳磨牙或第一前磨牙處,用1mm不鏽鋼絲彎製舌弓,弓絲前部要與上前牙舌側的近頸處接觸,但不可壓迫牙齦,要盡量形成一較規則的弧度。兩邊與帶環舌側相接,形成粗糙麵,焊接牢固,舌弓的兩端要轉向齶側口蓋部,並向前彎曲,形成連接體,均勻離開組織麵。帶環頰側的近頸處各焊一個方向往遠中的口內牽引鉤,焊接完成後,從模型上取下,打磨,拋光,再放回到模型中。用自凝塑膠在口蓋部塗塑一個小基托(齶托),此托不與舌弓接觸,要均勻地距舌弓3-5mm,最後經過打磨,拋光,上亮後與口外裝置一同準備試戴。
上頜前方牽引裝置在試戴時要注意以下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