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疾病如肝腎功能損害時,有些藥物從體內的消除減慢,導致血藥濃度升高。胃腸道疾病或受外源性損傷(如放射性治療)時,口服藥物的吸收受到影響,血藥濃度下降。尤其是病情危重時,髒器功能在短時間內變化較大,使得藥物的藥代動力學性質處於不斷變化的狀態,必須慎重作出解釋。

4.合並用藥許多藥物具有藥酶誘導或抑製作用,合並使用時可顯著改變其他藥物的藥代動力學性質,使血藥濃度變化異常。

5.特殊群體老年人、兒童、嬰兒、新生兒、妊娠婦女等,均有其特殊的藥代動力學變異,需加以注意。

第六節 個體給藥方案

給藥方案包括:根據病情和適應證選定最佳藥物、適當劑型、給藥途徑、合適劑量、給藥間隔以及療程等。設計或調整給藥方案,首先必須明確兩點:①目標血藥濃度範圍:一般以文獻報道的安全有效範圍為目標濃度範圍。特殊病人可根據臨床觀察藥物的有效性或不良反應來確定。②藥代動力學參數的確定:可采用文獻報道的群體藥代動力學參數。特殊病人需測定及求算其個體化參數。係統測定個體化參數比較複雜,需在臨床藥師的協助下完成。設計或調整給藥方案,涉及到較多的數學計算,在此介紹幾種簡便易行的方法。

一、穩態一點法

即當病人按醫囑多次服藥,血藥濃度到達穩態時,采一次血樣而調整劑量。血樣可在峰時取,或在穀時取(即下次服藥前);如果想知道平均穩態血藥濃度(Css),可在給藥後1.44×t1/2/τ時取(τ為給藥間隔時間,如τ=8,t1/2=6,則應為給藥後1.08小時取)。假設血藥濃度與劑量成線性關係,將結果代入下式,即可求得所需的劑量。

D1/D2=Cmax1/Cmax2=Cmin1/Cmin2=Css1/Css2式中各下標1的穩態濃度表示服用原來劑量D1後的血藥濃度;下標2的穩態濃度表示服用調整劑量D2後血藥濃度。

此種方法簡單易行,取樣少,易為病人接受,目前也常用,但其估計較粗。

二、隨訪測定法

在按製定的給藥方案服藥後,對血藥濃度進行隨訪測定。它不僅可以了解該給藥方案的正確與否,還可以獲得精確的藥動學參數,為下一步給藥方案設計提供幫助。血藥濃度隨訪測定盡管有隨時了解體內藥物濃度以及較為精確的優點,但無疑會增加病人多次取樣的負擔,增加藥物檢測的工作量和醫療費用。

三、多點法

欲設計最佳的個體化給藥方案,最好能求出藥物在該病人體內的藥代動力學參數。多點法是從病人取得5個點以上的血樣,測得血藥濃度後,用傳統的藥動學參數計算方法,求得其個體參數,然後用求得的藥代動力學參數調整給藥方案。這種方法精確可靠,但采集血樣較多。

四、Bayesian反饋法

由於多點法要多次采樣,不易為病人接受,因此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家研究了多種應用少量血樣就能求算藥代動力學參數的方法。其中Bayesian反饋法較好,即隻采用病人1~2個點血樣的血藥濃度,再結合先驗的群體藥物代謝動力學參數,就能獲得該病人個體藥物代謝動力學參數,從而可製定出較為可信的給藥方案。Bayesian反饋法的前提是要獲得精確的先驗值,即群體藥代動力學參數。但獲得群體藥物代謝動力學參數較為複雜,因而這種方法雖然較為精確,但也不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