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3 / 3)

第二,多風沙天氣。大風刮起時,滿天黃沙,天昏地暗,流沙遍野;風停後,飛沙落地,形成一條條一排排高低起伏、大小不等的沙丘群、最高的沙丘可高達400米以上。

第三,冬季寒冷,夏季酷熱,溫度的年較差和日較差都很大。如我國西北地區的沙漠中,冬季1月份的平均氣溫都在-20℃以下,而夏季7月份的平均氣溫則在26~30℃以上,溫度的年較差高達50℃左右。與年較差相比,沙漠地區的溫度日較差更大。如吐魯番盆地,夏季白天的極端最高溫度曾達到82.3℃,而入夜後溫度又可降至0℃以下,溫度的日較差超過80℃以上。所以,在吐魯番盆地一帶流傳著“早穿皮襖午穿紗,抱著火爐吃西瓜”的說法。可見,溫帶沙漠中的溫度變化,是世界各種氣候區中變化最為劇烈極端的。

在沙漠氣候的環境中,生活著一些適應幹旱條件的動植物,如駱駝、沙鼠、沙蜥、仙人掌、胡楊、沙棗等等。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沙漠中的野生植物至少有1000種,其中大約有300多種可以當藥材用。

月相

隨著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東移動一大段距離,它的形狀也在不斷地變化著,這就是月亮位相變化,叫做月相。“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裏的圓缺就是指“月相變化”: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被日光照亮部分的不同形象。月相是天文學中對於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明部分的稱呼。

月球繞地球運動,使太陽、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對位置在一個月中有規律地變動。地球上的人所看到的、被太陽光照亮的月球部分的形狀也有規律地變化,從而產生了月相的變化。另一個原因是月球不發光、不透明。

因月球靠反射陽光發亮,它與太陽相對位置不同(黃經差),便會呈現出各種形狀。朔望盈虧的周期稱朔望月。

從新月到滿月再到新月,就是月相變化的一個周期。這一個周期平均為29.53天,稱為朔望月。我國農曆中的月份就是根據朔望月定的。每個月的朔為農曆月的初一,望為十五或十六。現在我們過的春節、端午、重陽和中秋等節日都是根據農曆確定的節日。

我國的五大淡水湖

淡水湖是指以淡水形式積存在地表上的湖泊,有封閉式和開放式兩種。封閉式的淡水湖大多位於高山或相當內陸區域,沒有明顯的河川流入和流出。開放式的則可能相當大,湖中有島嶼,並有多條河川流入流出。淡水湖一般是外流湖,因為水源可以更新補充,淡水湖的水鹽分很低。

中國主要的五大淡水湖包括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主要分布在長江中下遊平原、淮河下遊和山東南部,這一地帶的湖泊麵積約占全國湖泊總麵積的三分之一。

①鄱陽湖。鄱陽湖位於江西省北部、長江的南岸,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湖水依賴於地表徑流和湖麵降水補給,主要入湖河流有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水等。鄱陽湖古稱彭澤,它上承贛、撫、信、饒、修五江之水,下通長江,它南寬北窄,像一個巨大的葫蘆係在長江的腰上,它每年流入長江的水超過了黃河、淮河和海河三河的總流量,是長江水流的調節器。

鄱陽湖煙波浩渺、水草豐美,湖中有大量長江流域的珍貴魚類漫遊,每年還有許多珍貴的鳥類棲息在這裏,使得鄱陽湖的風景顯得更加宜人。不僅如此,鄱陽湖自古以來就是文人墨客會聚之地,許多詩人都在此留下了不朽的詩句,如王勃的“漁舟唱晚,響彭蠡之濱”,蘇東坡的“山蒼蒼、水茫茫、大姑小姑江中央”,描繪的都是鄱陽湖的勝境。

②洞庭湖。洞庭湖位於湖南省北部的長江中遊以南,為中國第二大淡水湖。主要入湖河流有湘江、資水、沅水、澧水。跨湖南、湖北兩省,它北連長江,南接湘、資、沅、酆四水,號稱“八百裏洞庭湖”。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可見其風光之秀麗迷人。其最大的特點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

洞庭湖湖濱的風光極為秀麗,許多景點都是國家級的風景區,如:嶽陽樓、君山、杜甫墓、文廟、龍州書院等名勝古跡。

另外,洞庭湖還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其物產極為豐富。湖中的特產有河蚌、黃鱔、洞庭蟹等珍貴的河鮮。洞庭湖的“湖中湖”蓮湖,盛產馳名中外的湘蓮,湘蓮顆粒飽滿,肉質鮮嫩,曆朝曆代都被視為蓮中珍品。

③太湖。太湖古稱震澤,又名“笠澤”,是古代濱海湖的遺跡,位於江蘇和浙江兩省的交界處,長江三角洲的南部。大約在100萬年前,太湖還是一個大海灣,後來逐漸與海隔絕,轉入湖水淡化的過程,變成了內陸湖泊。太湖麵積2425平方千米,湖岸線長達400公裏,是我國第三大淡水湖。

太湖是平原水網區的大型淺水湖泊,湖區號稱有48島、72峰,湖光山色,相映生輝,其有不帶雕琢的自然美,有“太湖天下秀”之稱。無錫山水、蘇州園林、吳縣洞庭東山和西山、宜興洞天世界都是太湖地區的著名旅遊勝地。

④洪澤湖。澤湖位於江蘇省洪澤縣西部淮河中遊的衝積平原上,是中國第四大淡水湖。湖水的來源,除大氣降水外,主要靠河流來水。流入洪澤湖的河流有淮河、濉河、汴河和安河等。是我國平原水庫型湖泊中麵積最大的一個。

⑤巢湖。巢湖位於安徽省江淮丘陵中部,是中國第五大淡水湖。其源頭起自英、霍二山,主要入湖河流有豐樂河、杭埠河、兆河等。因形似鳥巢而得名。巢湖屬長江水係,其湖水在巢縣出湖,經裕溪河彙入長江。

早在秦漢三國時代,巢湖就是溝通江淮北上運輸的重要通道。現在,巢湖及裕溪河入江航道仍然常年通航。汛期江水可倒灌入湖,建國之後修築的巢湖閘和裕溪閘構成了巢湖、裕溪河梯級水利樞紐,使巢湖流域的低圩農田能免受長江洪水的威脅。巢湖地區農業發達,是我國著名的稻米產區之一。

青稞

青稞是禾本科大麥屬的一種禾穀類作物,因其內外穎殼分離,籽粒裸露,故又稱裸大麥、元麥、米大麥。青稞分為白青稞,黑青稞,墨綠色青稞等種類。青稞在青藏高原具有悠久的栽培曆史,距今已有3500年。青稞主要分布在我國西藏、青海、四川的甘孜州和阿壩州、雲南的迪慶、甘肅的甘南等地海拔4200~4500米的青藏高寒地區。青稞是西藏四寶之首糌粑的主要原料。

青稞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和突出的醫藥保健作用。在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為何不乏百歲老人,這與常食青稞,與青稞突出的醫療保健功能作用是分不開的。

青稞可釀製青稞酒。是藏族人民製作糌粑的主要原料,青稞炒後磨成麵用酥油茶拌著吃,人們也將青稞與豌豆摻和製作糌粑,青稞的營養是比較豐富的,從有關資料對比來看藏族人民的主食糌粑,營養價值不低於其他穀類的營養,有的營養素還高於其他穀類食物,青稞做成的糌粑不但是藏族人民的傳統食品,而且作為藏餐出現在拉薩的主要飯店,成為招待外賓的重要食品。

在宗教節日中藏族人民還要拋撒糌粑,以示祝福;在舉行盛大煨桑時,人們不但要往火裏灑點水,還要投入糌粑等。藏族民歌唱道:“你點燃雪笆,我燒起糌粑……”這種糌粑文化的魅力是其他民族少見的。

我國的四大海域

①半島環抱的內海——渤海

渤海是我國的內海。它三麵環陸,在遼寧、河北、山東、天津三省一市之間。遼東半島南端老鐵山角與山東半島北岸蓬萊角的連線是渤海與黃海的分界線。渤海通過渤海海峽與黃海相通。渤海海峽口寬59海裏,有30多個島嶼,總稱廟島群島或廟島列島。其間構成8條寬狹不等的水道,扼渤海的咽喉,是京津地區的海上門戶,地勢極為險要。渤海古稱滄海,又因地處北方,也有北海之稱。

渤海的麵積較小,隻有約7.7萬平方公裏。渤海平均水深25米,渤海的總容量不過1730立方公裏。渤海沿岸水淺,非凡是河流注入地方僅幾米深;最深處在老鐵山水道,達到86米。

②混濁之海——黃海

黃海因為古時黃河水流入,江河搬運來大量泥沙,使海水中懸浮物質增多,海水透明度變小,故呈現黃色,黃海之名因此而得。黃海是我國華北的海防前哨,也是華北一帶的海路要道。

黃海西臨山東半島和蘇北平原,東邊是朝鮮半島,北端是遼東半島。黃海麵積約為40萬平方公裏,最深處在黃海東南部,約為140米。海洋學家按照黃海的自然地理等特征,習慣將黃海分為北黃海和南黃海。北黃海是指山東半島、遼東半島和朝鮮半島之間的半封閉海域,海域麵積約為8萬平方公裏,平均水深40米,最大水深在白翎島西南側,為86米。長江口至濟州島連線以北的橢圓形半封閉海域,稱南黃海,總麵積為30多萬平方公裏,南黃海的平均水深為45.3米,最大水深在濟州島北側,為140米。長江口北岸的啟東角與韓國濟州島西南角的連線是黃海與東海的分界線。

③萬裏長江的歸宿——東海

東海北連黃海,東到琉球群島,西接我國大陸,南臨南海,廣東南澳島與台灣島南端的鵝鑾鼻連線是東海與南海的分界線。東海海域麵積70多萬平方公裏,平均水深350米左右,最大水深2719米。東海海域比較開闊,大陸海岸線曲折,港灣眾多,島嶼星羅棋布,我國一半以上的島嶼分布在這裏。

大陸流入東海的江河,長度超過百公裏的河流有40多條,其中長江、銭塘江、甌江、閩江等四大水係是注入東海的主要江河。

④世界第三大海——南海

南海麵積約有356萬平方公裏,平均水深約1212米,最深處達5567米,是我國最深、最大的海,也是僅次於珊瑚海和阿拉伯海的世界第三大陸緣海。

注入南海的河流主要分布於北部,主要有珠江、紅河、湄公河、湄南河等。由於這些河的含沙量很小,所以海闊水深的南海總是呈現碧綠或深藍色。南海的自然地理位置,適於珊瑚繁殖。在海底高台上,形成很多風光綺麗的珊瑚島,如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和南沙群島。南海諸島很早就為我國勞動人民發現與開發,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與我國陸上接壤的國家

我國的陸地鄰國共15個,東北與朝鮮接壤,東北、西北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為鄰,正北方是蒙古國,西部毗鄰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與印度、尼泊爾、不丹、錫金相接,南麵有緬甸、老撾和越南。

其中錫金現已完全被印度吞並,中國已於2003年10月悄悄地將錫金從其外交部網站上的亞洲國家和地區名單中拿掉,借此默認印度對錫金的主權。因此,現在與我國陸地接壤的國家變成了14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