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艱難的抉擇(1 / 1)

瑞士是個被周邊國家包圍著的國家,它的鄰國有意大利、法國、德國和奧地利。作為一個革命者,列寧要取道協約國回到俄國是行不通的,而作為一名俄國人,一個敵國的公民,要穿過德國回去也是不行的。然而荒唐的是:比起米留可夫的俄國和普安卡雷(普安卡雷,法國政治家,1913年至1920年期間出任法國總統。)的法國,德國的威廉皇帝對列寧異常友好熱情。因為德國急切需要不惜一切代價地同俄國媾和,並且要趕在美國宣布參戰之前,所以,這樣一個能夠給英、法兩國的使節們不斷地製造麻煩的革命家,對德國人來說卻是一個應受到歡迎的對手。

但是,列寧曾在自己最初的著作中無數次譴責和抨擊過威廉皇帝的德國,現在卻要突然同這個國家進行談判,走這條路,必然要承擔非比尋常的責任。因為,從道德觀念來評判,在戰爭期間如果能得到敵對國家軍事參謀部的準許,進入並通過這個國家的領土,那無疑就是一種叛國行為。這一點列寧自己也很清楚。這一行動隻要一開始便會使自己的黨和自己的革命事業遭到誹謗。他本人將要受到猜忌,會讓人們把他當成一個已被德國政府收買並雇用的可恥的間諜派到俄國去的。而且,如果他實現了自己和德國立即媾和的協議,他將會成為曆史的永遠罪人,公眾會譴責他,認為是他阻礙了俄國取得真正的和平勝利。

因此,當他宣布了,在萬不得已的非常形勢下,他將會選擇走這條最危險、最足以使自己聲名狼藉的道路時,不單是那些溫和的革命者,就連大多數同列寧革命觀點一致的同誌,都被他驚呆了。他們不知所措急惶惶地安慰他說:瑞士的社會民主黨人已經開始準備談判,想爭取通過各自交換戰俘這種溫情的而又合法的策略,把流亡的俄國革命者送回去。但是這將是一條十分漫長的道路,列寧知道,俄國政府將會蓄意製造各種各樣的借口為他們的返回製造障礙,這件事會拖到遙遙無期。而在他來說,現在的每時每刻、每分每秒都事關重大,他隻能迫不得已地決定鋌而走險,要去幹這種被法律和道德觀念看做是屬於背叛的事。那些少有魄力和膽識的常人是不敢幹這樣一件事的,但是列寧已經暗下決心,要去和德國政府談判,他將不顧一切地承擔全部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