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巴爾紮克 (2)(3 / 3)

就是在這裏,巴爾紮克看到了素不相識的李爾王——高老頭——的悲劇;他看到了近郊聖日耳曼區裏的那些輕浮的公主們,她們一身珠光寶氣,卻還在貪婪地偷竊她們的老爹……他看到生活中的種種卑劣行徑最後都融化成了一場悲劇。然後他跟著那位過分善良的老人的棺材,同去的隻有一名男傭人和一名女傭人。在憤怒的時刻他眼裏看到的巴黎是暗黃色的,是混濁不清的,就像一個毒瘡癤從拉雪茲神父公墓的山頭落到了他的腳前。在這裏他明白了人生的一切智慧。就在這個時候,他聽到了苦役犯伏脫冷的聲音。伏脫冷的信條是:對待人必須得像對待拉郵車的馬那樣,拚命地趕著它們在車子前邊走,最後讓它們慘死在目的地。也就是在這個時刻,拉斯蒂涅蛻變成了殘酷無情、肆無忌憚的鑽營者,變成了巴黎貴族院的議員。

在巴爾紮克筆下的所有主人公都經曆過人生的十字路口,他的主人公們都是所有人反對所有人的戰鬥中的軍人,每個人都在向前衝鋒,一個人的路就是跨過另一個人的屍體。巴爾紮克指出:每個人都有他的滑鐵盧,都有他的盧比孔(盧比孔,意大利北部的一條河流。在西方國家,“渡過盧比孔河”是一句很流行的成語,意為“破釜沉舟”。這個習語源於公元前49年,愷撒破除將領不得帶兵渡過盧比孔河的禁忌,帶兵進軍羅馬與格奈烏斯·龐培展開內戰,並最終獲勝的典故。),戰爭在宮殿、商店和茅舍裏產生的結果是相同的。巴爾紮克的伏脫冷,在巴爾紮克的書裏有十次化裝出場,這個無政府主義者扮演了種種角色,但他始終如一,並且是自覺地始終如一。他知道,神父、軍人、醫生、律師穿上破爛衣裳,都會提出同樣的要求。在現代生活的“平等”的表層下邊,鬥爭以地下的方式繼續進行。這是因為內心的抱負要對外表的平等化進行抵製;因為再也沒有人能像過去的國王、貴族和神父們那樣擁有自己的保留位置;因為每個人都有權要求他人。於是,他們之間就十倍地百倍地緊張,機會減少在生活中就意味著精力加倍。

引誘巴爾紮克的正是這戰鬥——這種殺人和自殺的能量的較量。他的激情就是要將這種能量記錄下來。隻要這種激情強烈起來,那麼,它是卓有成效還是白費力氣,是善是惡,在巴爾紮克看來全都無關緊要。緊張和意誌,這就是一切,因為這都是屬於人的,而所謂的成就與榮譽則與人毫無關係,那些都是偶然事件決定的。在麵包店櫃台上戰戰兢兢地偷了一個麵包,然後緊張地塞進袖筒裏的蟊賊讓人望而生厭;但那些不僅為了得到好處,而且是為了激情而進行搶奪,把奪取財物作為其全部生活的價值的職業大盜卻讓人肅然起敬。在巴爾紮克那裏,估量效果、測定事實是編寫曆史的任務;而作家的使命則是闡明原因,挖掘精神的緊張程度。隻有沒能達到目的的力量才是可悲的。巴爾紮克所描寫的是被世人遺忘的英雄,他認為,任何一個時代裏拿破侖都不隻一個,不隻有史學家筆下的那個在1796年至1815年間征服過世界的拿破侖,應該有四五個拿破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