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主動性免疫療法
主動性免疫法也謂腫瘤疫苗法,多用作肺癌手術切除腫瘤後進行免疫功能調節,防止腫瘤複發、轉移及抑製腫瘤生長,5年生存率有明顯提高,目前美國主要用於黑色素瘤、淋巴瘤、腎癌、肺癌等治療,有效率60%左右。疫苗療法可引起免疫調節和免疫應答效應,促使T細胞激活,釋放一係列的細胞因子從而達到殺傷腫瘤細胞的作用。
疫苗類型包括:①自我腫瘤細胞,手術切除的標本經處理後改變其致瘤性,保留其免疫原性,加人佐劑即組成疫苗,因其也含有不利於免疫的成分是導致免疫治療失敗的原因。②重組病毒疫苗:可借助病毒增強免疫作用且不用佐劑,可與所需的組織相關抗原複合體重組,提供抗原給T細胞,該技術便於大量重複配製。動物實驗見到其能誘發體液和細胞免疫,肺癌細胞被抑製。③抗獨特型抗體疫苗:所需的抗原單克隆抗體作為免疫原,一旦獲得可大量生產,這種抗體還具有一些蛋白成分,不易被機體識別,可克服機體對腫瘤抗原的免疫耐受性,使機體產生免疫應答反應。
5.免疫治療的狀況
近年來應用於免疫方法治療肺癌甚多,包括:卡介苗素、短小棒狀杆菌(CP)、鏈球菌772製劑又名沙培林(OK-432),它們的共同特點均為細菌類,不僅可以肌肉注射還可以用於胸腔積液的局部治療中,並獲較好效果,除此之外,國內由中藥中提取的有抗癌作用的生物劑攬香稀已應用於臨床,均獲良好效果。在我們1組胸腔積液的局部治療中,OK—432總有效率為78.9%,CP組為91.1%,攬香稀組為81.8%。國內同道上海胸科醫院應用沙培林對癌性胸腔積液的有效率達88.5%。結果顯示該類藥物有免疫粘附作用,在相同的臨床治療範圍內,能增強人體免疫機能,具有電疫原性。這為肺癌患者解除病痛,提高生存質量提供了一條治療途徑。國內應用IL-2和TIL全身和局部治療同樣收到良好效果。對於胸腔積液內給藥時,值得一提的是應在胸液引流後使用以上各種製劑效果才更理想。
6.單克隆抗體治療
利用腫瘤特異性單抗作為載體,將細胞毒性物質帶到腫瘤部位,特異地殺傷細胞。國內采用I標記單抗藥物行腫瘤局部治療獲效較滿意效果。為多功能的造血幹細胞移植創造了條件,有利於化療和放療後重建造血功能,目前應用於臨床的-類造血生長因子和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因子(GM-CSF)及粒細胞集落因子(G―CSF)等具有促進造血細胞增殖,分化和調節對成熟白細胞功能作用的糖蛋白,臨床肺癌化療中合並應用GM-CSF、G-CSF可減輕粒細胞下降的程度和縮短粒細胞減少的持續時間,有利於提高療效,減少感染,可作為化療,放療中的輔助用藥,臨床應用以化療結束後第2天開始使用,連續2周左右,其療效較化療期間或化療間歇期使用更佳。
7.生物調節劑治療肺癌的前景
生物調節劑治療肺癌已在不少地區廣泛應用,它是治療肺癌綜合療法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盡管在治療中存在一定的副反應,如發熱、皮疹,局部使用還存在胸痛等,但隻要臨床醫師密切觀察病情,是可以避免或治療的,極少數出現的心血管反應則應積極搶救治療。在臨床使用中應注意①藥物製劑要高度純化,這是提高療效避免副反應的關鍵;②避免盲目使用,結合其它療法療效可更佳;③生物調節劑除全身用藥尚可局部應用,如IL-2也可用於胸膜腔內,可提高肺癌細胞的非特異性作用;④尋找新的製劑,目前研究的基因治療腫瘤工程為肺癌的治療指出了新的途徑。
生物調節劑全身或局部治療肺癌已邁出了一大步,臨床應用有美好的前景,但仍需臨床進行嚴格設計對照隨訪。隨著對肺癌的認識和生物基因工程技術的發展,治療肺癌將會有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