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五篇 消化係統疾病用藥病案(三)(2 / 3)

4.2降低高膽紅素血症:(1)門冬氨酸鉀鎂每天扣/次,強力寧(內含甘草酸單胺,L-半胱氨酸及甘氨酸)每日1000ml/次,各加人10%GS250ml內靜滴。(2)疏通肝髒微循環劑首選丹參。其能降低血粘度及對抗肝內血栓形成,尚有使受損的枯否細胞修複並增強其功能的作用以及抑製間質纖維增生的作用。丹參注射液每天16ml/次加入10%GS250ml內靜滴。其它尚可用節胺唑啉每天20mg/次,加入10%GS液內緩慢靜滴,亦可與強力寧同時滴人。低分子右旋糖酐亦可使用。中藥或其製劑可用下述之一:①汪承柏的涼血活血法,以丹參、茜草、葛拫、赤芍及黃芩、茵陳、梔子等為主藥。⑧麝香、牛黃、蛇膽、鬱金、黃等及金銀花等的製劑。③熊去氧膽酸或熊膽丸或片,聯合硫酸鎂(每晨空腹頓服5g)。應限製服用各種所謂的“保肝藥”,以減輕肝髒負擔。利膽藥(利膽素、舒膽靈等),能量合劑,肌苷及消化酶等似無退黃作用。

4.3調整氨基酸代謝:對肝昏迷,外源性補充支鏈氨基酸,效果並不理想,且對IV度以上昏迷無效;但在病程早期應用複方支鏈氨基酸製劑,似可有利於預防肝性腦病的發生。

4.4血製品:是重要的支持療法。主要用新鮮血漿,其除含有調理素、補體、球蛋白等非特異勝免疫因子及凝血因子外,亦含有白蛋白。靜脈輸注新鮮血漿及白蛋白並不會招致高氨血症。

4.5免疫調節劑:胸腺已用多年。如做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檢測或做植物血凝素皮試,對細胞免疫低下者使用,當有必要。心肝寶(人工蟲草菌絲)有增強免疫及抗纖維化作用,可以服用。

4.6預防胃出血:可服用紮受體阻滯劑西米替丁(泰胃美)及胃粘膜保護劑(得樂,膠體次枸櫞酸鹽)。有報道稱(醫藥信息論壇報,1991年12月5日、西米替丁可阻斷組胺對抑製性T細胞的影響,促進自身玫瑰花結形成細胞數目增加,提高白細胞介素-2水平及提高XX細胞活性等,故亦可用做免疫增強劑。一般口服劑量並無損傷肝髒的副作用。

4.7關於抗生素的使用:在無細菌性感染病灶時,胃腸道外預防性地使用抗生素並無必要,且有以下弊端:誘發耐藥菌株或真菌等二重感染;導致腸道菌群紊亂或出現抗生素相關性腸炎而出現腹瀉。

4.8上述的各項治療中,以4.1及4.2為主,其它各項可酌情應用。筆者認為,較新問世的價昂藥物的效果並非在所有情況下均屬優越,關鍵在於按臨床需要用藥。如患者限於條件等原因而未接受血製品、氨基酸製劑、胸腺肽、胰高糖素-胰島素療法及或肝細胞生長素等治療時,也應有信心繼續治療,並非無恢複的希望。

奧曲肽相關性膽結石

中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消化枓吳邦富綜述

生長抑素對人體多種內分泌激素的分泌有抑製作用,因其生物半衰期僅2~3分鍾,臨床應用受到限製。近年人工合成的生長抑素類似物奧曲肽,對人體多種內分泌激素分泌的抑製強度是天然生長抑素的1.3~4.5倍,皮下注射時生物半衰期約113分鍾。因此,被廣泛用於膚端肥夾症及胃腸神經內分泌瘤等的治療,並獲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奧曲肽長期應用而致膽結石的報道也漸增多。現就奧曲肽長期應用所致膽結石,即奧曲肽相關性膽結石的發生率、特點、發病機理及防治等綜述如下。

奧曲肽用於肢端肥大症的長期治療時,膽結石的發生率因用藥劑量大小、持續時間長短及給藥與進食時間先後的不同,各家報道不一。一組資料顯示,奧曲肽每天20~1500μg,分2~3次皮下注射,持射2~9月,新發生膽結石為21.4%~85.7%,多數為40%~50%。統計13篇文獻,膽結石發生率為42.2%。

膽結石的發生與奧曲肽劑量大小及持續時問長短有關。統計奧曲肽長期治療波端肥大症發生膽結石者用藥劑量為1021.5土54μg/d,時間為32.6士11.5個月,而不發生膽結石者分別為500土245μg/d和16.3±7.6月。奧曲肽大劑量較小劑量易發生結石。報道5例奧曲膚所致的膽結石均發生於每天用量1500μg的患者,低於此劑量者無膽結石發生。奧曲肽甩藥吋間越長,粗結5發車率越高。研究顯示,奧曲肽治療11.7月(4~8月)時,有9.3%(2/21)的患者發生膽結石,3月(3~5月)時有61%發生膽結石,其中奧曲肽治疼財閩超過3年(平均45.5月,3~5月)的8例中有6例發生膽結石。另外,給藥與進餐時問的先後亦影響膽結石發生率。一般認為,奧曲肽餐前給藥膽結石的發生率高於餐後給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