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促進胃粘膜合成內源性前列腺素,提高胃、十二指腸粘膜前列腺素水平。前列腺素具有削弱消化性潰瘍發病機理的攻擊因素和增強胃粘膜防禦能力的雙重作用:①能抑製基礎胃酸和刺激後胃酸分泌;②保護和營養胃、十二指腸粘膜;③保護胃粘膜屏障;④調節十二指腸堿性分泌。
4.抑製幽門螺旋菌生長。TDB對CP的清除率為60~80%。對100例CP陽性的十二指腸球部潰瘍進行前睢性雙盲對照研究,隨機分為西米替丁組(51例)和TDB組治療8周,並隨訪1年,結果西米替丁組的CP清除率為1.9%,而組為57.1%。
5.促進胃、十二指腸堿性分泌。現已發現包括人類在內的不同生物體中,胃、十二指腸堿性分泌是揭供粘膜防禦機製的一個積極過程,研究TDB能雖著增加胃堿性分泌,同時伴有內源性前列腺素分泌增加,或可能由其介導而引起,因而認為刺撖堿性分泌是TDB的藥理作用之一,可增強胃粘膜防禦能力而達到治療消化性潰瘍的目的。
二、TDB治療消化性潰瘍的療效
1.關於潰瘍的短期愈合一些研究表明,TDB與安慰劑相比有較好的短期愈合,與西米替丁對比研究證明,TDB至少短期愈合率與西米替丁相同。張錦坤等用國產TDB顆粒劑和西米替丁進行對照研究,結果表明,TDB組愈合率為83.7%,而西米替丁組為71.4%,說明該劑近期療效優於西米替丁。報道了關於這-藥物的價值的進一步證據,顯示用標準劑量西米替丁未能愈合的病人,80%以上用TDB能夠愈合,比增加H-2受體拮抗劑的劑量更為有效。
2.關於對潰瘍複發的影響TDB治愈後的消化性潰瘍病人潰瘍複發率低於H-2受體拮抗劑。在12個月的隨訪研究中,顯示TDB與西米替丁相比,不但短期愈合率相同,而且與西米替丁的複發率(78%)相比,應用TDB的複發率為43%(P
3.5時,胃內可有大量革蘭陰性菌生長。有人觀察到用機械性輔助呼吸治療的危重病人,用製酸劑或西米替丁後2~4天,胃液中出現革蘭氏陰性菌生長,再過1~2天,同菌株出現在患者氣管內,胃內細菌數常>106/ml。這對患者的預後極不利。研究表明,胃液平均PH>4.5的患者中,院內肺炎發生率為70%,而平均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