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篇 血液係統疾病用藥病案(3 / 3)

1.4.3改變抗體結合紅細胞的清除腎上腺皮質激素可減低巨噬細胞FC和C3受體的數量和7或親合力,於用藥4~5天顯示此作用,第8天作用最強,盡管紅細胞表琿擁和的數豐役有變化,而噬細胞清除表麵結合有抗體紅細胞的能力明顯減低,這在動物實驗亦得到證實,成為腎上腺皮質激素早期產生療效的可能機製。

1.5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溫抗體型AIHA的注意事項

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該病時應嚴格遵循的原則是:開始用藥量要足,緩解後減量要緩慢,最後小劑量維持的時間要足夠長。隻有這樣才能發揮最大療效和減少複發。

與治療其他疾病時一樣,一定要熟悉腎上腺皮質激素使用的禁忌證和嚴密觀察治療副作用,以保證治療的順利進行。腎上腺皮質激素的療效雖然很高,但其副作用也很常見,有明顯的活動性肺結核、活動性消化性潰瘍、藥物控製不滿意的頑固性高血壓病及較重的糖尿病等情況都應視為腎上腺皮質激素使用的禁忌證,注意避免使用。即使肺結核已處於穩定期,在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期間,亦應同時給予抗結核藥物,我院曾見過1例在肺結核已硬結鈣化的情況下,長期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而未定期觀察肺內結核情況,最後死於結核複發及全身播散,死後屍檢得以證實。因而應該特別強調的是,即使肺結核已硬結鈣化,若長期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亦應定期攝胸片觀察,必要時還應加抗結核治療。有糖尿病史和一般高血壓病史者,應定期測量血壓和化驗血糖等,必要時加用相應的治療。

2PNH的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

PNH是一個後天獲得性的膜異常引起的持續性血管內溶血性貧血疾病,紅細胞對補體比較敏感,常因感染、勞累或應用某些藥物等情況使溶血加重。目前尚無滿意的治療方法,盡管腎上腺皮質激素對該病的治療尚存在爭議,但對減輕溶血是有用的,特別當某些因素誘發溶血加重時,短期內較大劑量強的鬆的應用肯定會幫助緩解病情,一般常每日口服60mg,待溶血減輕後迅速停用。但對持續溶血較重的病人,若無禁忌證也可隔日口服強的鬆10~40mg持續治療。

3TTP的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

盡管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TTP)的發病機製至今尚未完全闡明,然而目前認為微血管內皮受損和血小板聚集增強是兩個基本病變。已知有許多免疫複合物病或自身免疫病等都可合並TTP,免疫複合物可致血管內皮損傷,並致血小板聚集,引起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和神經精神異常等“三聯征”。因此傳統治療均給予腎上腺皮質激素、抗血小板聚集藥、輸注正常新鮮血漿或血漿置換等。關於腎上腺皮質激素的應用,一般常靜脈給地塞米鬆20mg/d,清醒病人可每日口服強的鬆1~2mg/kg,單用有效率10%,但療效很低。目前認為,對早期病人一般在給予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的基礎上,加用抗血小板聚集藥和輸注新鮮血漿或新鮮冰凍血漿,多數病人可以恢複,而危重病人應盡早加用血漿置換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