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抗生素用藥病案(3 / 3)

以前曾用過耳毒性抗生素,以後又州另一種耳毒性抗生素,使耳蝸對該藥更敏感。如患者有鏈黴素注射史,以後又注射慶大黴素造成嚴重耳聾。目前農村氨基甙類抗生素增多,對臨床適應證又掌握不嚴。常見聾啞患兒來就診多在1歲左右因感冒注射卡那黴素不久後,又因發熱而注射慶大黴素,以致咿呀學語的幼兒便成了聾啞兒,尤其卡那黴素在停藥後仍有繼續損傷聽神經的作用使患兒無殘餘聽力而全聾。

在搶救肺炎、肺心病、冠心病時,常同時應用氨基甙類抗生素及利尿劑,可使內耳毛細胞血管滲透力改變,使更多的耳毒性藥物通過耳蝸血屏障,藥物由內耳排泄緩慢,增加了耳毒作用動物實驗亦證實,單純應用卡那黴素或利尿酸鈉,內耳切片損傷輕。如二者協同應用,則損傷重,有的3排外毛細胞核均消失。往往在臨床搶救患者時,由於情況緊急,常忽略耳中毒問題。利尿劑、抗瘧疾藥及醋柳酸一般劑量所造成的耳聾為可逆性的,但與氨基甙類抗生素合並使用,則形成不可逆性的耳聾。

腫瘤患者進行化療時,如應用長春堿及順氯氨鉑可發生暫時性聽力減退,若與耳毒性抗生素合並使用可加重對內耳器的毒性作用,促使器毛細胞發生退變及萎縮,以致 雙側高頻率音耳聾,如發展至語言頻率,則為不可逆性耳聾。

如何預防及處理耳毒性藥物耳聾,最好是不用耳毒性藥物,但目前尚不能完全用其他合適的藥物所代替,尤其對嚴重的革蘭氏陰性杆菌的感染時,有些氨基甙類抗生素必不可少,但不久的將來可有廣譜先鋒黴素及青黴素代替氨基甙類抗生素。

氨基甙類抗生素的療效確切,抗菌譜廣,使用方便,對嚴重威脅患者生命的革蘭氏陰性細菌仍為首選藥物,但因個體差異較大,劑量難以掌握,如臨床使用適應證及劑量掌握不嚴,中毒反應率就會升高,尤其合並應用其他耳毒性藥物如利尿酸等,則會產生更嚴重的耳中毒,故必須做到科學合理的用藥。

內科及兒科醫師在應用氨基甙類抗生素協同其他耳毒性藥物如利尿劑、抗瘧藥,抗風濕 藥及抗腫瘤藥時,應密切觀察患者有無耳鳴及聽力減退發生,如發生耳部症狀應立即停藥,給 以血管擴張藥及神經營養藥,有條件者可吸氧或進行高壓氧治療。

同時應用兩種耳毒性藥物時,在用藥劑量方麵應嚴格掌握,嬰幼兒給以處方時必須按公斤體重給藥,萬不能以成人劑量給藥,以免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在用藥期間應隨時監測所用劑量,有條件時作血清藥物濃度監測,穀水平比峰濃度更確切,如發現超過正常血清濃度時,應立即停藥,暫時性聽力減退可給予維生素等,聽力可恢複,若有重度感覺神經性耳聾,可配用助聽器或安裝人工耳蝸。

應盡量避免氨基甙類抗生素與耳毒性藥物同時使用,特別對有腎功能損傷,年幼,老年及孕婦,更應慎用。若必須應用時,應經常詢問有無耳部症狀,用電測聽或聽誘發電位儀隨時監測聽力變化。對已有感覺神經性耳聾患者,必須詳細詢問過去和現在所應用的治療藥物,尤其對嬰幼兒更應注意。

在應用耳毒性藥物的同時,應避免噪聲的刺激,噪聲可加重對內耳的損傷,使聽閾更加提高。

綜上所述,氨基甙類抗生素已為眾所公認的耳毒性藥物,若合並其他耳毒性藥物治療疾病,其對內耳的損傷更為嚴重,故在治療時需持慎重態度。

耳毒性抗生素致聾與遺傳因素

迄今為止,抗生素為人類抵抗疾病所起的效用早已廣為人知。然而,孰不知在此功績的背後,多少人為之付出了代價,留下終生耳聾或聾啞的殘疾。一些人使用了大量耳毒性抗生素未發生耳中毒,或僅有輕微的耳聾和眩暈;另一些人,隻用少量即出現嚴重的耳中毒症狀。前者病情輕微,一經停藥症狀迅速緩解稱之為累積型中毒。後者病情險惡,病程較長治療不易,屬於易感型中毒。易感型中毒者對某些耳毒性抗生素髙度敏感,下麵就幾個方麵分別論述。

一、個體易感性和家族易感性

抗生素中毒性耳聾有明顯的個體易感性,它是一個體質問題,其表現具有遺傳性,在有血緣關係的家族中,應用抗生素發生數人中毒的情況很多。劉千報告僅235例鏈黴素中毒病例中,就發現9起家族性中毒。初調査一家族在有血緣關係的三代27人中,9人因注射鏈黴素發生嚴重耳聾。李月明發現一母係家族三代17例由於注射鏈黴素引起聽力障礙。馮彥等人介紹30個家係共250人中,133人有抗生素中毒性耳聾。上述實例證明此病係遺傳性疾病,並且具有個體易感性和家族易感性。對於個體易感者注射耳毒性抗生素後,是否發生耳中毒與用藥量多少、用藥方法、用藥時間以及藥品的質量並無直接的關係,而其中起著決定性作用的是易感家係中易感個體對毒性的易感程度。

二、母係遺傳為主

目前,對於抗生素中毒聾的遺傳方式有多種看法,有的學者認為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有的認為是多基因遺傳,多數學者認為這種遺傳性是以母係遺傳為主。根據細胞學原理可以得知,母係遺傳為細胞質遺傳。核外的“細胞質基因”,應該通過一個易感的母親經由卵子的細胞質遺傳給她的子女,而一個易感的父親將不可能通過他精子的微量細胞質,把細胞基質傳給他的任何一個子女。下麵介紹一個臨床所見典型母係遺傳病例的家譜。

第一代母親因注射鏈黴素導致嚴重的聽力下降。第二代共6人,注射過耳毒性抗生素的2人均發生中毒性聾;第二代中患中毒聾女性所生子代二個都注射過鏈黴素,其中一人耳聾。此家譜中子代耳中毒全部由母親遺傳。

易感體可能存在某些遺傳缺陷,通過母係細胞質遺傳的方式帶給下一代,而不由父親傳 給後裔:個別非母係遺傳的原因尚待進一步研討。

耳毒性抗生素還可能透過胎盤擴散而影響胎兒聽力,孕婦在妊娠早期接受耳毒性抗生素治療,其後代可因此在兒童期即發現聽力下降。

三、交叉易感性

幾種氨基糖甙類抗生素之間存在著交叉易感性,這是人們近來關注的問題之一。雖然有的學者認為氨基糖甙類抗生素不存在交叉易感性,並以一個鏈黴素中毒家係三代人有17人因注射鏈黴素中毒,此後16年間未再用過鏈黴素,而有8人因患病先後分別應用卡那黴素、慶大黴素等,卻無一例中毒為例。但是,也有不少學者臨床觀察發現,幾種氨基糖甙類抗生素存在交叉易感性,可以仍以圖1家係譜為證。第一代係鏈黴素中毒性耳聾,第二代家係中一男性卻為慶大黴素和卡那黴素聯合應用致中毒聾,其交叉易感性的特點是顯而易見的。還有人發現43個家族中母親及姨母注射鏈黴素後發生耳聾,其子女或外甥女因注射慶大黴素或卡那黴素發生中毒聾者共3例。因而,對待有一種氨基糖甙類抗生素中毒家族史者,除非萬不得已,都應避免再用其他種類氨基糖甙類抗生素。也許隨著新的抗生素不斷問世,交叉易感性的問題將會得到更進一步的證實。

四、耳中毒的預防

目前,抗生素的應用十分普遍,為杜絕易感者發生耳中毒必須嚴格掌握各種抗生素的適應證,防止濫用。在使用耳毒性抗生素之前應當詳細詢問病史,如果外祖母、姨母、舅舅家有中毒性聾者,用藥要持特別慎重態度,以盡量不用和少用為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