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斑區在視網膜上所占的比例較小,黃斑區小範圍的病變在全視野往往無法發現,而使用序列刺激技術的。可在短時間內在約50~60中央視野範圍內獲得61~241個局部信號,可詳細地描述外層視網膜病變引起的視網膜功能喪失。在黃斑病變,可發現中央部降低或缺如而周邊部正常,精確地將局部視網膜功能異常用地形圖表示,與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其他形態學檢查有很好對應,從而發現小範圍的視網膜病變,在黃斑病的早期診斷和追蹤上是一種有用的、非創傷性的方法。
第—節 老年黃斑變性
老年黃斑變性是50歲以上人群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病的發病率為64%,可能與老化、遺傳、慢性光損傷、營養缺乏、中毒、免疫異常、全身疾病及眼部的某些改變有關。
一、臨床特征
老年黃斑變性一般分為幹性型(又稱萎縮型或非滲出型)和濕性型(又稱滲出型)兩型。
(一)幹性型老年黃斑變性
幹性型八的眼底特征為黃斑區硬性或軟性玻璃膜疣、視網膜色素上皮脫色素和色素紊亂改變、中心凹光反射減弱或消失、不同程度的脈絡膜視網膜萎縮。玻璃膜疣最常見者為硬性玻璃膜疣,為深層的黃白色小圓點狀沉著物,邊界清楚,其表麵的常有色素脫失而周圍則有色素增生。軟性玻璃膜疣較大,邊界模糊,有融合趨勢,少見的有結節狀玻璃膜疣或鈣化性玻璃膜疣。在熒光眼底血管造影上,根據玻璃膜疣含有的成分及其表麵視網膜色素上皮情況可表現為正常熒光、透見熒光、低熒光或熒光染色。
部分幹性病人表現為黃斑區視網膜脈絡膜的地圖狀萎縮,在眼底檢查中萎縮區可見到脈絡膜血管,熒光眼底血管造影早期顯示為萎縮區的低熒光,隨造影進行到晚期,漸有熒光素染色。
(二)濕性型老年黃斑變性
濕性型八尺主要表現為黃斑區有脈絡膜新生血管膜形成、斑片狀視網膜下出血、黃白色滲出、類圓形色素上皮脫離等,晚期可形成纖維血管性瘢痕,部分在黃斑區尚可見玻璃膜疣。
脈絡膜新生血管膜形成的主要症狀有視力下降、視物變形和眼前固定性黑影,眼底
檢查可見到視網膜下灰色膜樣物,周圍常有視網膜下出血、滲出及脂質沉著等,部分病人可伴有神經上皮出血性脫離、視網膜下液等。
典型脈絡膜新生血管膜在熒光造影早期有邊界清晰的新生血管高熒光,隨造影時間延長而漸有熒光素滲漏,積存於色素上皮下或神經視網膜下,形成局限性強熒光。隱匿性脈絡膜新生血管膜是一類有間接證據而未發現明確證據的脈絡膜新生血管膜,可能是新生血管膜的表現不典型,也可能是由於較厚的視網膜下出血,較混濁的滲出物,色素或視網膜色素上皮脫離掩蓋了部分新生血管膜的熒光滲漏。
隨著時間的推移,脈絡膜新生血管膜可逐漸纖維化,殘存的新生血管膜和纖維化瘢痕的比例決定其眼底表現,如殘存的新生血管仍有一定活動性,則在纖維血管化組織的周圍可見到少量的滲出物或輕微的出血,許多脈絡膜新生血管最終形成纖維瘢痕組織,熒光眼底血管造影大多數在造影早期可見強弱不均斑塊狀高熒光,晚期瘢痕組織染色,色素呈遮蔽熒光。
二、多焦視網膜電圖
改變與視網膜受損害的程度和範圍有關。一般來講,幹性型的視網膜損害較輕,因此在改變上主要表現為整個刺激區的振幅不同程度地下降,中央高峰振幅降低,地形圖與正常人的模式相似,人濕性型的視網膜損害往往較重,相應於病變區的部位振幅明顯下降,中央高峰缺如或明顯降低,立體圖相應於病變處呈現高低不平的不規則變化。
黃時洲等通過在17例(20隻眼)正常人、7例(10隻眼)幹性型和8例(8隻眼)人濕性型患者進行檢查,發現老年黃斑變性幹性型各環的風波振幅密度輕度下降,與正常人相比,第一至第四環處有顯著性差異,波振幅密度較明顯下降,各環皆有顯著性差異,波潛伏期在第三環至第六環有顯著性差異,波潛伏期則無顯著性差異。濕性型凡波振幅密度明顯下降,在第一至第四環有顯著性差異,波振幅密度明顯下降,各環皆有顯著性差異,潛伏期皆有明顯延遲,差異有顯著性。
在15例顯示視網膜玻璃膜疣或不規則眼底色素和缺損、輕度視力下降的前期或早期六眼進行檢查並與對側無症狀眼進行比較。20例年齡匹配正常眼作為對照組。發現在視網膜不同區域(鼻側對顳側、上方對下方)之間振幅和潛伏期沒有顯著性差異,各區在不同組之間(正常人)前期或早期、無症狀對側眼振幅和潛伏期也沒有顯著性差異。使用同心圓的分組,前期或早期的中央凹振幅與正常眼比較時明顯降低,其平均潛伏期與正常人比較時明顯延長,在中央四比外環延長。振幅和潛伏期的相似改變也見於無症狀的對側眼。
總之,在對於評估視網膜的功能異常很敏感,其振幅密度的改變與病變的程度呈一致性的關係,潛伏期是一個敏感的指標,高分辨率較敏感,但信噪比較低。在評估中,以環形分組比較的方法較易檢出中央四處的早期功能異常。
第二節 視網膜前膜
視網膜前膜是一類造成黃斑區無血管性纖維膜形成的病變,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視網膜前膜。
一、臨床特征
(一)原發性視網膜前膜
第六章黃斑病變的多焦視網膜電圖
這是在臨床上常見的視網膜前膜,常發生於黃斑區,在老年人多見。原發性視網膜前膜可分為3期:0期為視網膜表麵呈輕度玻璃紙樣反光,視網膜的結構尚正常;1期為視網膜表麵出現薄膜和明顯的玻璃紙樣反光,視網膜淺表麵有細小敏紋,視網膜小血管略擴張及彎曲;2期為視網膜表麵出現半透明膜,視網膜出現全層敏褶,血管明顯彎曲變形,一些病人可以出現假性裂孔形成,一些病人為視網膜前膜合並黃斑裂孔。
熒光眼底血管造影可見到視網膜小血管彎曲,嚴重者在黃斑區可出現熒光滲漏,造成黃斑水腫,合並有黃斑裂孔者在相應於裂孔處出現色素脫失的窗樣缺損熒光。檢查可在相應的部位出現視網膜光帶的中斷現象。
(二)繼發性視網膜前膜
繼發性視網膜前膜常常合並有其他的視網膜病變,如視網膜血管炎、葡萄膜炎、激光術後及外傷等,除了前述的視網膜前膜改變外,還可見到視網膜血管炎所造成的視網膜血管鞘和周圍的出血、水腫、滲出等改變,葡萄膜炎的周邊部脈絡膜視網膜滲漏以及周邊部的激光斑或外傷造成的脈絡膜破裂等改變。
二、多焦視網膜電圖
視網膜前膜的改變主要表現為黃斑區相應於視網膜前膜處的振幅密度降低,早期中央高峰密度輕度下降,隨著病變的發展,中央高峰明顯低平。為1例視網膜前膜患者的眼底及改變,右眼為視網膜前膜合並黃斑假性裂孔,左眼為0期黃斑區視網膜前膜,兩眼皆出現局部性振幅下降及中央高峰明顯下降,尤以右眼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