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 多焦視誘發電位檢查與視野檢查的區別與聯係(1 / 2)

第一節 關於客觀視野

視野檢查屬於主觀的心理物理學過程,需要受檢者的主觀反應、主觀判斷,如果受檢者不能或不願進行很好的合作,視野檢查就不可能獲得可靠的結果。屬於客觀的電生理檢查,需要受檢者的配合較少,完全不端要受檢者進行主觀判斷。由於可以反映局限性視覺神經係統損害,所以用於視野的客觀檢測是其主要目標之一。但是,到目前為止,把視野檢查的結果與檢查的結果相比較,在某些位置還有不一致。為了理解這些差異,有必要思考在比較和視野檢查時所涉及的問題。下麵可能是這些差異所以存在的原因。

第一,影響視野和檢測的可性的因素不同。對於視野檢測,結果的可信性與固視丟失、假陰性率和假陽性率等有關。而對可能與肌電偽跡、腦電圖波的幹擾及皮質解剖的變異等有關。

第二,視野檢查周邊部的結果有時變異較大是受麵部解剖特征或受檢者對周圍光判斷等因素的影響。而僅在某些位置的變異較大則源於其在初級視皮層中的定位。

第三,可以檢測到視野檢測不到的病理改變。當視野還在正常範圍時,神經節細胞已經可以發生實質性的損害。視神經炎患者的作它也可以在視野正常時出現異。

第四,我們在比較反應和靜態視野結果時有一定的潛在假設。我們假設每個視野測試點的測試結果代表其近鄰區域的敏感度。如果在那個區域中有一半數量的神經節細胞丟失,那麼將會變小,可能小一半左右。但是這樣的神經節細胞丟失如何影響視野的光敏感度卻是不清楚的。更極端一點,如果上述的神經節細胞丟失是不均勻的,存在敏感度好的或差的島狀區域,那麼隨視野測試點所處的位置的不同,視野的光敏感度可以比所預期的高或低。

雖然視野的客觀檢測還存在一些問題,但視野測量還是具有一定意義。首先,它是客觀的,容易取得受檢者的合作,且不需要受檢者主觀判斷。在更深一步,與視野是視覺係統的兩個不完全相同的視功能,這兩項功能檢測所得結果並不需要完全一致。在這兩項技術所得結果不一致的位置上,或許包含有更多的信息。比如,對於視神經炎患者,恢複期那些視野光敏感度正常而顯著延遲的區域正是急性期視野異常的區域。

第二節 多焦視誘發電位檢查與視野檢查的相對優勢

多焦視誘發電位檢查與視野檢查的結果在很多情況下一致,但並不總是一致。那麼和視野檢查分別在何種情況更有利於檢測視神經係統的損害呢?下麵進行詳細分析。

一、檢查的可信性

不理想的視野檢查結果有兩種情況,是患者在檢查過程中配合不好,描述檢查過程可信性的指標如假陽性率、假陰性率、固視丟失率等太高,即結果不可信。另一種情況是上述指標都在正常範圍,饑視野檢查結果與其他臨床指標如杯盤比等明顯。不一致即結果可疑。在這些情況下進行即檢查是有價值的。有些視野檢查結果不可信的受檢者由於其精神不振、太過緊張或不合作,檢查也難以進行。但是對幹大部分視野結果不可信的患者還是容易進行檢查的,可以獲得可信的結果。對幹那些能夠配合視野檢查但結果可疑的受檢者,檢查就顯得更有意義。

如同視野檢查有配合不好的受檢者一樣,檢查也有配合不好的受檢者。如有些受檢者會產生大量的議波形成幹擾,有些受檢者會產生較多的噪聲。一般來講,高頻噪聲可以通過降低電極阻抗的方法消除。但即使電極阻抗小於20,也可以由子肌肉緊張而使得噪聲較多。對於這種情況有時可以通過生物反饋)的方式加以消除(如當噪聲少時告訴受檢者,讓他能夠總結在何種狀態可以使噪聲減少)。部分噪聲還可以通過降低高頻截止頻率加以消除(最好在檢查結束後用數字濾波(軟件濾波)方法離線。還是有一些受檢者的記錄受噪聲幹擾太大,即使濾波後也沒辦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