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打算按年代而不按體裁安排本書的目錄次序,這樣,讀者也許會在短詩、長詩、短詩、日記、長詩、文論、小說、短詩、短文、詩劇、短詩麵前有零亂和應接不暇之感。盡管海子是一位綜合運用各類文學體裁的詩人,但為讀者考慮,我接受了上海三聯書店倪為國先生的意見,將短詩、長詩、文論等做了次序上的調整。惟有《太陽·七部書》部分依然保持海子綜合動用各種文學體裁的風貌。
《海子詩全編》早在1992年5月即已編竣。當初編輯此書的基本目的之一是使海子的詩文不致佚散,所以把一份詩文稿變成多份,成了最緊要的問題。駱一禾和我都不知道此書有無出版的可能。一禾曾說在我們這裏,無法指望五十年或一百年之後會有人重新發現一個過往的詩人。我記住一禾此言,所以勉力編成此書。然而此書的出版一直麻煩不斷。從1992年起,先後有幾家出版社表示過願意出版此書,但都終因此書規模大、耗資過巨、份量過重而不了了之。由於出版的耽擱,致使有人對編者本人產生了疑心,以為我欲私有海子遺作,然而我心惟天可鑒。海子留下的精神財富不可能屬於哪一個人,它們屬於這個時代,屬於這個民族。所幸生活·讀書·新知上海三聯書店在這樣一個重利輕義的環境中決定出版此書,使編者感佩不已。
本書的編輯工作曾得到羅洪依烏小姐的大力協助,在此致謝。當時她正在北京中央民族學院讀書,而現在我們已失去聯係。倪為國先生、徐如麒先生為本書的編輯工作提供了許多有價值的意見,特此表示感謝。
願本書帶給讀者一份精神的震撼。
願海子對我的工作滿意。
1996年9月22日
注釋
【1】阿爾係法國南部一小鎮,凡·高在此創作了七八十幅畫,這是他的黃金時期。——海子自注。
【2】引文摘自凡·高致其弟泰奧書信。——編者注。
【3】原稿如此。——編者注。
【4】本行“少年人”,原稿如此。——編者注。
【5】原稿中有脫字。——編者注。
【6】原文如此。——編者注。
【7】原稿中“身體”寫成“離體”。——編者注。
【8】海子喜歡“波蘭”一詞,“女兒叫波蘭”並無特別所指。——編者注。
【9】B為海子初戀的女友,中國政法大學1983級學生。——編者注。
【10】原稿如此。——編者注。
【11】原稿如此。——編者注。
【12】本篇形式奇特,每頁排兩欄。海子本意讓兩欄相互對照,但兩欄有時並不對稱。——編者注。
【13】原稿為“竟”,似應為“競”。——編者注。
【14】李賀原詩:“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魏官牽車指千裏,東關酸風射眸子。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衰蘭送客鹹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編者注。
【15】原文如此。似應為“躋身”。——編者注。
【16】原文如此。似應為“粼粼”。——編者注。
【17】此詩大概是《雨》的初稿。——編者注。
【18】海子在此使用的是拆字法,將“穀”字上下拆開。——編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