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男女結合的生物性互補,是陽具凸起與陰器凹陷的互補,是男性精子的“創造以維持”與女性卵子的”維持以創造”的互補(西蒙波娃《女性的秘密》第32頁),那麼,男女結合的社會性互補則是男性的理性與女性的感性的互補,是男性的力量與女性的溫柔的互補。前麵我們講過,全部婚姻關係都是性的關係,而性關係取決於性本色。性本色取決於個體的現實與類的曆史對個體的雙重塑造。然而,性本色仍然隻是可能性或潛在性的範疇,隻有在性結合的具體過程中才成為現實性。性本色的實現過程,就是性關係的總和。
作為可能性的性本色是大家公認的,包括性別角色和性體本色兩個方麵。性體本色由於個體之豐富性,而具有各不相同的特征。而性別角色則由於社會的一體性而具有大致相同的特包,它是人類文明的積累,以觀念的形態出現。
我們男性角色就是通常所說的男性形象。對於這一角色,差不多所有的文化都要求具有男子漢氣概,它首先必須是力量和理性的象征。這是狩獵文明賦予他的天職,他必須像他的祖先與猛獸搏擊那樣,有著堅實的信心和勇氣,同時又有足夠的理智對抗,他堅毅而不偏頗,具有良好的支配優勢,有著足夠的自信和威望,成為生活的主宰。一句話,性的趨神性是對立兩極的合一,那麼,男性所代表的是神性的陽剛、理性的一麵,女性所代表的是神性的陰柔、感性的一麵。而女性角色,就是通常所說的女性形象,是情感和感性的象征。她是本質的利他主義,這是采集的情調賦予她們的天性,她們必須無私地將自己寶貴的一切奉獻給她們的丈夫和孩子。如果說,男性的理性足以使人成為有序的。那麼,女性的情感保證了人類有序得以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