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的三次超越之八卦語係表征(1 / 1)

易經究竟是一個怎樣的超前智慧呢?對於八卦的應用,除古已有之的“推斷八故”(一征、二象、三與、四謀、五果、六至、七雨、八瘳)之外,就是古代醫家們以太極原理建立中醫體係。現代科學家們汲取易經的科學內核,也有廣泛的運用,如根據易經的河圖洛書發明的宇宙飛船,氣功家們也是根據易經的河圖洛書發現人體生物場的運行軌跡。較為抽象一點的就算萊布尼茲根據八卦圖推出的六進製數學了。

有的研究者認為,八卦其實是一種高度模糊的語言,猶如數學模型一樣。現代科學進一步證明,語言愈模糊,愈能表現本體態,愈能表現複雜的係統。數學從精確數學到模糊數學,物理學從牛頓模式、相對論模式到量子論模式,無一不是從精確到模糊的發展過程。而模糊數學和量子場論,又與易經八卦有著驚人的相通之處。可見易經體係是一個充滿大智大慧的超前學問。

我在研究人的三次超越的哲學建構時,猛然頓悟,人的三次超越的建構,也可用八卦的模糊語言來表征,我們也可以看到,易經八卦所蘊含的邏輯思維,在某種意義上,與黑格爾辯證法(矛盾法)走向了同一。人從混沌的本體世界走出來,經過痛苦的追求,達到自覺(第一次超越)。又經過痛苦的幻滅,達到本體的複歸(第二次超越)。又隻有經過無限的超越,人才能達到永恒(第三次廣義的超越)。當我們把以上三次超越按八卦方位排列開來,正好構成一個太極圖。

太極圖有一對陰陽魚,黑者為陰,白者為陽。陰消陽長,循環往複,以至無窮。在太極圖中,純陰代表混沌和感性,純陽代表光明和理性,震卦三分之二的陰,三分之一的陽,表示蒙昧的世界裏有了一絲理性的光明,象征著追求。經過痛苦和幻滅,達到自覺,自覺並不是頂點。老子說物極必反,惟有極至上的反動,才有對立兩極的動態平衡,故自覺之後,又經惆悵和迷惘到靈魂的升華最後達到本體的複歸。但此時的複歸,已不是當初的混沌的自我了,而是經過了自覺的自我,不是自在的我,而是自為的我。不是機械的重複,而是螺旋的上升。

讀過《周易參同契》的人會大吃一驚,“三次超越之太極圖式”與東漢著名學者魏伯陽所畫的“月體納甲圖”是驚人的一致。魏伯陽是以陰陽魚的變化代表月亮的盈虧,以此又來象征人體能量流的運行軌跡。正是殊途同歸。難怪古人會感歎:“渾然太極之理,無乎不在。”

198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