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試論中國傳統思維方式(3 / 3)

三、靈感思維

靈感思維或叫頓悟思維,是中國思維的一個重要特點。從靈感思維又推導出意向思維和模糊思維。中國傳統的靈感思維,恐怕主要來自佛教禪宗修煉方式的影響。自漢唐以來,佛教一直被尊為中國的國教,並逐步與中國的道教合流,互為滲透與影響,並深深地影響著中國的思維方式與中國文化。

禪宗的修煉方式講究頓悟,可悟不可思。佛祖釋迦牟尼將禪宗大法傳給阿難尊者時,手裏拿著一朵花說,我有一個秘密大法傳給你,這個大法不可言傳,隻可用心領會。阿難尊者會心一笑,於是禪宗的秘密便傳遞到阿難的心中,這便是禪宗史上著名的“拈花微笑”案例。禪宗的二十六代祖師達摩祖師不遠千裏,來到中國,從此,禪宗在中國發揚光大,禪宗頓悟的思維方式也深深地根植到中國人的意識之中。禪宗講的“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頓悟修煉法,如道教所講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如出一轍,講的都是要超越語言文字的局限,隻能在靜觀與頓悟之中領悟宇宙人生的真諦。

靈感思維的特點,是直接把握事物的本質乃至本體。因此,靈感思維與西方的邏輯實證思維正好相反。邏輯實證思維注重概念,而靈感思維輕視概念;邏輯思維注重推理,而靈感思維輕視推理。靈感思維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意象思維,更是中國傳統思維的一大特色。意象思維對發展中國的文學藝術,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由於意象思維的作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以詩歌和散文為主,而小說卻很晚才產生,直到明清時代中國才出現小說。這一現象可以說是中國傳統獨特的思維方式所致。

綜上所述,中國傳統思維的主要特征是模糊的、感覺的、藝術的、頓悟的、非理性的形而上;而西方的思維方式是清晰的、實證的、科學的、推理的、理性的形而下。這是兩條平行的思維方式。不論形而上的還是形而下的,不論是東方的,還是西方的,都是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都可以達到真理。

1995年